授课时间:2008年5月21日
授课班级:一(4)班
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惨烈程度,思考地震带给了人们什么?
2、引导学生知道地震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技能;
3、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安全意识;
4、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环节:
一、导入
由2003年我国抗击“非典”过程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导入主题。
二、引用实例
1、1976年7月28日03点42分在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发生了6. 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唐山地震无明显前震,余震持续时间长,衰减过程起伏大,余震活动历经二十余年未平息,至今仍有4级左右地震发生。
唐山地震是世界上发生在城市内的强破坏性地震之一。那天日历的颜色无疑是沉重的黑色,酣睡的人们不知道他们中的许多再也看不到清晨的日出,唐山市转眼间变成一片废墟,据统计,此次地震极震区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直接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达100亿元。242419人丧生,重伤16.4万多人,15886户家庭解体,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和平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点8秒。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目前:遇难:41353人,受伤:274683人,救出:33434人,治疗:52934人,捐赠:160.09亿元。
三、地震的认识
1、什么是地震?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地震的类型一般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汶川地震就属于此类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2、什么是震级?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 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3、我省地震的概况
近百年来,广东最大地震为1918年2月13日南澳7.3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为X度,极震区为南澳、汕头、诏安,南澳极震区绝大部分房屋倒塌为平地。
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相对活跃的中段,广东及其附近海域每年发生的小型地震多达1000次,级数大多在3级上下,人只有轻微感觉或者感觉不到,未对人员或房屋造成损害。但每隔100-300年会发生一次7级左右地震,10-15年会发生一次6级左右地震,5-7年会发生一次5级左右地震。但广东居民无需过分紧张,因为广东有170多个监测台(网)可以及时记录到省内发生2级以上地震,以及邻省3-4级以上地震,地震预报检测系统较为完善。
四、地震危机应对
1、地震中的避难方法:
①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远离玻璃特别是大的窗户(包括镜子等),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② 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③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不要往地下走或进入坑道,这会导致被困。如你已经准备到户外,就别返回建筑物内。
④ 在工作间,应迅速关掉电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⑤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候车室、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远离大的货物展厅,这些货物可能会倒下来,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⑥ 在有毒气的化工厂区域内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跑,以免中毒。
⑦ 在车中,尽可能快和安全地停车,呆在车内可以免于被下落的物体击中,蹲伏于座位下。当震动停止下来,注意观察障碍物和可能出现的危险:破坏了的电缆、破损的道路和坍陷的桥梁。
2、身陷险境中的自救与互救
①自救:被埋压人员要
(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地。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4)尽力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无力自救脱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②互救: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5)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6)对埋压废虚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7)对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8)对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进行现场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五、小结,讨论
1、“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现在境况如何?我们作为中国人应做些什么?
2、地震后大家应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