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不到位,主观能动性差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术水平的必要手段。近几年,安全培训已经得到各层面的高度重视。任何形式的安全培训都需要油田各级主管人员的重视,需要他们的支持与鼓励,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训人员才能自觉地遵守必要的规则参加培训。送培单位各级主管人员的安全意识起决定作用,油田各二级单位的主管领导对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基层员工对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主管领导重视,员工必然也会重视起来。而现状是部分二级单位对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为“证”是图,只重视员工拿到特种作业上岗证的人数,肤浅地认为培训只是为了拿证,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为了取证而取证的消极安全培训模式。甚至有的二级单位为了应付检查,急于取得特种作业证,要求部分培训单位缩短培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质量。而且尽管几乎所有二级单位领导似乎都支持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但支持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例如,我们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发现,当生产与安全培训相互矛盾时,往往是重生产、轻安全培训,不注重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害怕安全培训耽误生产时间,能压则压,能拖则拖,其安全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培训学员的安全意识、学习意识等起关键作用。操作人员是特种设备的直接操作者,直接决定着设备的安全性。只有他们明白进行安全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并自觉参加培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培训走过场的问题。而目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操作人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认识到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甚至有的学员还厌烦培训,认为给他们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都不愿意不参加培训,或者找人替学,目的只是拿到操作证。这种为“证”而学,为“证”而考的态度和做法完全曲解了安全培训的目的和作用,也给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缺乏约束机制
部分送培单位在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方面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和奖励措施,比如,如果某个人没有参加培训有哪些惩罚措施,如果在操作中出现违章行为有哪些惩罚措施,对于在培训期间取得良好成绩的学员也缺乏奖励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操作人员对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不培训无所谓,培训好坏无所谓的现状。
3.专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安全培训教师大多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所以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部分培训教师缺乏现场实践知识,部分培训单位由于缺乏教师,就让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上讲台讲课,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4.培训模式缺乏灵活性
有效的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方法是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学员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关键,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存的培训需要,现阶段的油田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只能是形式第一、内容第二。因此必须革新现有的培训方式方法,探索新的培训模式。而现状是缺少必要的培训设备设施,使得一些特种作业培训依然是课堂教学,没有实物可看,没有实际设备可操作,单纯依靠多媒体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必须要有实际的设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存在,才可能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