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设备缺陷未能及时消除造成碎煤机转子轴损坏事故

  
评论: 更新日期:2021年10月30日

一、事故经过

2010年8月19日,某发电厂燃料运行部燃料运行四班中班,19时20分班长周××安排启用2号斗轮机经甲路上仓。21时36分,甲碎煤机电流突然从59A升高到116A,班长周××立即通知碎煤机值班员何××进行检查。21时53分,何××从3号乙带赶到甲侧碎煤机处,检查发现甲侧碎煤机自由端轴承有冒烟现象,随即汇报班长周××停止了甲碎煤机运行;周××询问何××碎煤机就地轴温,何××汇报现场就地显示柜无显示。经检修人员对碎煤机自由端轴承座解体检查,发现轴承内、外圈断裂,锁紧垫圈断裂变形,锁紧螺母松脱,轴承内圈和轴表面熔合,轴承滚珠和内外圈均有部分粘接,转子轴必须返厂处理。

二、原因分析

(1)从碎煤机轴承和轴的损坏现象分析,主轴与轴承内套完全粘接,已经形成了冶金结合,相当于发生了摩擦焊接,而一般摩擦焊接的温度在金属的超塑性区域,温度至少在800℃左右。

由此说明:转子的主轴与轴承内套发生了相对运动,才能产生摩擦并持续发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摩擦焊接的温度。检查时发现轴承内套已开裂,有一条整齐的断裂痕迹,说明正是内套开裂导致主轴与轴承内套的紧力消失,主轴和内套因转速不同而产生了相对运动。轴承内套开裂的原因主要是锁紧垫圈使用时间过

长,内爪疲劳断裂,从而导致锁紧螺母松脱,轴承滚珠与内外套表面发生滑动摩擦,滚珠发生黏着磨损,磨损引起轴承温度急剧上升引起内套开裂是引起该次设备损坏事故的根本原因。

(2)甲侧碎煤机自由端轴承温度从上升到轴承损坏,应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但燃料运行人员在此期间没有针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巡检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查中,也未发现碎煤机轴承的任何异常,燃料部当值运行人员,对设备巡检不到位和应急处理不当,是导致该次设备损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3)甲侧碎煤机的温度、振动监测传感器在2010年7月初就出现了故障,燃料部对甲侧碎煤机长期缺乏温度监测、振动保护,没有及时组织制定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部门对设备缺陷管理跟踪不力,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存在疏漏,是导致该次设备损坏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4)设备维护部热控专业在提交了备件计划后,无人对备件到货情况进行跟踪。该备件在2010年8月3日就已经到货并通过了设备维护部热控专业的验收,但设备维护部热控专业无人通知外委维护单位—一××电建公司对该缺陷进行处理,致使甲侧碎煤机长期缺乏温度监测保护是该次设备损坏事件发生的次要原因。

(5)在甲侧碎煤机大修工作期间,外委维护单位——××电建公司和燃料部对已经长期使用的锁紧垫圈未进行更换,埋下了锁紧垫圈内爪疲劳断裂的隐患,生产技术部对甲侧碎煤机大修质量把关不严,是导致该次设备损坏事件的次要原因。

三、暴露出的问题

(1)部分运行人员工作失职,责任心不强。巡检人员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跟踪监视不到位,设备的运行工况掌握不全面。

(2)运行管理存在漏洞,一些运行人员对系统不熟悉,尤其是对设备保护投退情况不清楚,缺乏必要的警惕性。

(3)设备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消除缺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没有及时组织制定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检修部门对设备缺陷管理跟踪不力,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存在疏漏。

(4)检修工作中对设备隐患不摸底,设备检修验收制度执行不严谨。

(5)安全管理不善,对以往发生的多起类似事故未能及时组织深入调查分析,未认真吸取教训,保护装置投退不备案,未交底。

四、防范措施

(1)要求燃料运行部加强对运行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强化规程学习和技能培训,要熟悉和掌握主要设备的定值及运行参数,切实提高对运行参数异常的判断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要求设备维护部、燃料运行部建立健全设备运行预案,对设备已经存在的隐患要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要高度重视设备的各种隐患排查,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完善设备的备件管理,对重要设备的备件库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提交的备件采购计划要随时进行跟踪。

(3)要求燃料运行部维护班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对燃料系统发生的缺陷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做好跟踪和监督工作,避免发生日常工作没人管没人问,出了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对跨部门的缺陷,要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4)要求生产技术部对重要保护长期退出运行的设备及时组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5)××电建公司项目部作为燃料系统的长期维护单位,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维护水平,同时要立足本职,千方百计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思想上、技术上、人员上达到维护工作的需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