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两轮车尺寸

标 准 号: GB/T 5359.3-1996
替代情况: 替代 GB 4731-841) GB 5359.2-85
发布单位: 国家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 南昌飞机制造公司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
更新日期: 2008年10月05日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6725-1981《道路车辆——两轮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的尺寸——术语及定义》。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两轮摩托车和两轮轻便摩托车有关尺寸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GB/T5359.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所规定的两轮摩托车和两轮轻便摩托车。
  2 引用标准
  GB/T 5359.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术语 车辆类型
  3 总则
  除另有说明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车辆的支承面是水平的,长和宽在水平面内测量,高在铅垂平面内测量;
  b. 车辆质量是厂定最大总质量;
  c. 轮胎充气到与厂定最大总质量相对应的压力;
  d. 车辆处于静止和铅垂状态,发动机不运转,车轮处于直线行驶的位置;
  注:本条内容不适用于5.14,5.15条。
  e. 车辆是制造厂按标准装备的新车;
  f. 车辆的车轮都置于支承面上;
  g. “车轮中心平面”是指与轮辋轮缘内侧等距离的平面;
  h. “车轮中心”是指车轮中心平面与车轮旋转轴线的交点。
  4 基准平面与纵向中心平面
  4.1 基准平面
  基准平面为三维正交坐标系中的X、Y、Z平面(见图1)。
  其中:Z——水平面(支承面);
  Y——铅垂平面;
  X——垂直于Y和Z的平面。
  注:1)本标准代替GB 4731-84中“尺寸”部分。
  

  图1
  4.2 纵向中心平面
  与车辆后轮中心平面重合的Y平面。
  5 术语
  5.1 车长 vehicle length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车辆前、后端相接触且平行于X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2)。
  注:车辆所有固定部件及前、后突出物(如挡泥板等)均在这两平面之间。
  

  图2
  5.2 车宽 vehicle width
  平行于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车辆两侧相接触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3)。
  注:后视镜除外,车辆所有固定部件及横向突出物均在这两平面之间。
  

  图3
  5.3 车高 vehicle height
  与车辆顶端相接触的水平面和支承面间的距离(见图4)。
  注:后视镜除外,车辆所有固定部件(如整流罩等)均在这两平面之间。
  

  图4
  5.4 轴距 wheel base
  通过车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5)。
  

  图5
  5.5 前悬 front overhang
  通过前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平面与车辆最前端(包括附加的刚性零件)间的距离(见图6)。
  

  图6
  5.6 后悬 rear overhang
  通过后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平面与车辆最后端(包括附加的刚性零件)间的距离(见图7)。
  

  图7
  5.7 离地间隙 ground clearance
  除车轮和挡泥板外,处于轴距内车辆最低点与支承面间的距离(见图8)。
  注:装有脚蹬的轻便摩托车,脚蹬处于使用最低位置。
  

  图8
  5.8 通过角 ramp angle
  当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并与车辆前、后轮相切的两平面的交线与车辆轴距内下部相接触时,两平面间的最小夹角即为通过角。该角度是车辆能够通过的最大坡度角(见图9)。
  注:装有脚蹬的轻便摩托车,脚蹬位置不予考虑。
  

  图9
  5.9 接近角 approach angle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前轮相切的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在此夹角内没有任何车辆零件或车辆的附加刚性零件(见图10)。
  

  图10
  5.10 离去角 departure angle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且与后轮相切的平面与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在此夹角内没有任何车辆零件或车辆的附加刚性零件(见图11)。
  

  图11
  5.11 前伸距 castor
  通过方向柱轴线且垂直于Y面的平面与通过前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平面分别在Y平面与Z平面的交线上相交所得的p和q点间的距离(见图12)。
  注:在行驶方向上,当p点在q点之前时为正值。当p点在q点之后时为负值。
  

  图12
  5.12 前伸角 castor angle
  通过方向柱轴线且垂直于Y面的平面与通过前轮中心且平行于X面的平面间的锐角(见图13)。
  

  图13
  5.13 剩余垂直轮隙 residual vertical wheel clearance
  车辆悬挂件从厂定最大总质量时的位置加载到铅垂方向不能再运动的位置,车辆悬挂件相对于车轮所移动的垂直距离(见图14)。
  

  图14
  5.14 转弯圆直径 turning circle diameter
  转向轮转到极限位置车辆运行时,在支承面上与前轮中心平面相切圆的直径(见图15)。
  注:每辆车有左转弯圆直径及右转弯圆直径。
  

  图15
  5.15 转弯通道圆直径 turning clearance circle diameters
  转向轮转到极限位置车辆运行时,按下列规定测得的圆的直径(见图16)。
  a. 车辆所有零件在支承面上投影的外侧所划出的最大圆的直径;
  b. 车辆所有零件在支承面上投影的内侧的划出的最小圆的直径。
  注:每辆车有左转弯通道圆直径及右转弯通道圆直径。
  

  图16
  5.16 倾斜角 banking angle
  与两轮车前、后轮侧面相切且垂直于X面的平面和支承面间的最大夹角。在此夹角内没有任何车辆零件或车辆的附加刚性零件(装有脚蹬的轻便摩托车。脚蹬位置不予考虑)(见图17)。
  如果前、后轮不相同,取较小的角度。
  注:每辆车有左倾斜角及右倾斜角。
  

  图17
  附录A
  汉语索引
  (参考件)
  C
  车长 …………………………… 5.1
  车宽 …………………………… 5.2
  车高 …………………………… 5.3
  H
  后悬 …………………………… 5.6
  J
  接近角 ………………………… 5.9
  L
  离地间隙 ……………………… 5.7
  离去角 ………………………… 5.10
  Q
  前悬 …………………………… 5.5
  前伸距 ………………………… 5.11
  前伸角 ………………………… 5.12
  倾斜角 ………………………… 5.16
  S
  剩余垂直轮隙 ………………… 5.13
  T
  通过角 ………………………… 5.8
  Z
  轴距 …………………………… 5.4
  转弯圆直径 …………………… 5.14
  转弯通道圆直径 ……………… 5.15
  附录B
  英文索引
  (参考件)
  A
  approach angle ……………………………… 5.9
  B
  banking angle ……………………………… 5.16
  C
  castor ……………………………………… 5.11
  castor angle ………………………………… 5.12
  D
  departure angle …………………………… 5.10
  F
  front overhang …………………………… 5.5
  G
  ground clearance ………………………… 5.7
  R
  rear overhang …………………………… 5.6
  ramp angle ……………………………… 5.8
  residual vertical wheel clearance ………… 5.13
  T
  turning circle diameter …………………… 5.14
  turning clearance circle diameter ………… 5.15
  V
  vehicle length …………………………… 5.1
  vehicle width …………………………… 5.2
  vehicle height …………………………… 5.3
  W
  wheel base ……………………………… 5.4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松、徐希生、贝声翘、吴美英。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