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的必要性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8日
由于设备管道焊缝破裂、断裂造成的事故危害是严重的,如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89年6月出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列举了6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死亡164人,受伤及中毒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焊缝质量问题造成的。射线探伤是检验金属对接焊缝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石化行业改扩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焊接作业工程质量,有效预防新装置、新设施投产后的损坏或泄漏事故,确保投产后的新装置、新设施能安全运行,必须对设备管道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检验。目前,射线探伤是检验焊缝质量较好的方法。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于肌体而发生的。放射危害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体外危害是由于放射线从体外穿入肌体而造成的伤害,X射线、γ射线和中子都能造成体外伤害。体内危害是由于吞食、吸入或接触放射性物质,使其直接进入人体而造成的。

在放射性物质中,低能量的β粒子和穿透力很弱的α粒子由于能被皮肤阻止,不造成严重的体外伤害,但电离本领很大的α粒子侵入人体后,将导致严重伤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细胞组织的伤害作用,主要是阻碍和伤害细胞活动机能及导致细胞死亡。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伤害越重。但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器官,具有对放射性敏感性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通常在受到2.58×10-2C/kg以下的照射时表现明显,大部分人员可发生轻度放射病,个别无反应,而少数可表现为中度损伤。对于敏感性大的器官,如眼睛、肝、脾、淋巴细胞、骨髓等,甚至在皮肤没有受伤害的情况下,也可能使其造成严重损伤。

人体长期反复受到允许剂量照射也能使人体细胞改变机能,发生白细胞过多、眼球晶体混浊、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和内分泌失调等。

较高剂量能造成出血、贫血和白血球减少、胃肠道溃疡、皮肤坏死和溃疡。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够造成三种类型的放射伤害。

第一种是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为虚弱、倦怠、嗜睡、昏迷、震颤、痉挛,可在2天内死亡。

第二种伤害是胃肠伤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虚弱和虚脱,症状消失后可能出现急性昏迷,通常在2周内死亡。

第三种是造血系统的伤害。恶心、呕吐、腹泻,但很快好转,约2~3周之后,出现脱发、经常性流鼻血,再出现腹泻,而造成极度憔悴,通常在2~6周后死亡。

1 通常人们受到辐射的放射源

人类生活在一个受天然辐射的环境之中,一些来自地球之外的宇宙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天然放射性因素,它们通过空气、饮水及复杂的食物链等多种途经进入人体或者以外辐射的方式,危害人类的健康。

2 自然本底照射

人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即使不从事放射性作业,也不能完全避免放射性辐射,自然本底照射的来源主要有:(1)宇宙射线。每人每年约接受9.03×10-6C/kg;(2)大地放射性物质的射线。每人每年约接受2.58×10-5C/kg;(3)人体内放射性物质。如C14,N16,P32,H3等的射线,每人每年约接受9.03×10-6C/kg。以上三个方面就是自然本底照射的基本组成,总剂量约为每人每年4.39×10-5C/kg。

3 最大允许剂量

国际规定的最大允许剂量的标准是:在人的一生中,即使长期地受这种剂量的照射,也不会发生任何可觉察的伤害。我国1974年颁发的《辐射防护规定》中,内、外照射的最大允许剂量见表1。

表1 内外照射的最大允许剂量 单位:Sv/a

受照射的部位

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年最大允许剂量当量

放射性工作场所相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年限允许剂量

分类

器官名称

第一类

全身、性腺、红骨髓、眼晶体

5.0×10-2

5.0×10-3

第二类

皮肤、骨、甲状腺

0.30

3.0×10-2

第三类

手、前臂、踝骨

0.75

7.5×10-2

第四类

其它器官

0.15

1.5×10-2


注:①表内所列数值均指内、外照射的总剂量当量,不包括自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②16岁以下人员甲状腺的限制剂量当量为1.5×10-2Sv/a。

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基本措施是:缩短接触时间,增大距离、进行屏护、遥控、机械化操作及个人防护等,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减少对人体的照射剂量。对从事放射性作业或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的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损伤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具体防护方法如下:

1 缩短受照时间

即时间防护。从事接触放射线工作时,人体受到外照射的累积剂量同暴露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受照射的时间超长,接受的累积剂量越大。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剂量,应缩短工作时间,禁止在辐射场所作不必要的停留,工作需要接近放射源,工作完毕就立即离开,在剂量较大的情况下工作,防护条件差的情况下,为减少受照射时间,可采取分批轮流操作的办法,以免长时间受照射而超过允许剂量。

2 远离放射源

即距离防护。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I1/I2=d22/d12

式中:I1——距放射源距离为d1时的辐射强度,Bq

I2——距放射源距离为d2时的辐射强度,Bq

它表示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率(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如1.0×107Bq的钴源在距其10cm处,所产生的γ射线剂量率同1.0×105Bq的钴源,在距其1m处的剂量相等。因此,采取加大操作距离、实行摇控的办法可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3 屏蔽防护

即对人体或放射源采取屏蔽措施从而把射线与人体隔开。在从事放射性作业、处理放射源及储存放射性物质的场所,采取屏蔽的方法是减少或消除放射危害的重要措施,屏蔽的材质和形式通常根据放射线的性质和强度决定。

屏蔽γ射线常用铅、铁、水泥、砖、石等;屏蔽β射线常用有机玻璃、铝板等。防护射线的屏蔽物厚度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同时可以采用仪表测定屏蔽后的安全范围。理论计算可参照《化工安全技术》(注: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北京第一版)第378~381页提供的算式和计算表及其它相关资料获得。目前该厂的理论计算和实测任务由厂职业病防治科承担。

作为射线探伤作业这项工作,四川维尼纶厂建设投产以来,每年都在做,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天然气乙炔工程设备管道安
上一篇: 皮肤防护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