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预防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2月25日

为有效控制各类损害员工身心健康的事故发生,并根据GB/T28001标准,按照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要求,针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司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一、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来源
    职业危害因素就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于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原料、半成品、产品、机械设备等产生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及污染性等因素等。
    (2)劳动组织中的有害因素。包括作业时间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不合理、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与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露天作业的不良气候条件、厂房狭小、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照明不良等,缺乏有效的卫生技术设施或设施不完备,以及个体防护存在缺陷等。
    2、职业病定义和分类
    从广义讲,职业病是指作业组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但从法律意义上讲,职业病是有一定范围的,仅指由政府部门或立法机构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2002年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目录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为十大类115种。其中: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它职业病(5种)。
    二、职业中毒及其预防
    1、生产性毒物怎样进入人体
    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组成,气体(如氯、氨、一氧化碳、甲烷等)、蒸气(如苯蒸气等)和气溶胶(如农药雾滴、电焊烟尘等)形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包括毛发、指(趾)甲等。毒物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经皮肤吸收,引起局部的损害或全身性中毒症状。
    2、职业中毒类型
    职业病按其发病的快慢一般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类型。
    急性职业中毒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较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迅速发生的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定。急性职业病以化学物质中毒最为常见。主要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以外事故所引起。
    慢性职业中毒是由于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受到一定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经过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缓慢发病。相对于急性职业中毒而言,慢性职业中毒具有潜伏期长、病变进展缓慢、早期临床症状较轻等特点。
    3、铅作业及铅中毒
    铅冶炼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最大。由于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因而常用于尤其工业。在砂磨、刮铲、焊接、熔割时可产生铅烟、铅尘。此外,铅中毒可引起肝、脑、肾等器官病变。因接触的剂量不同,可出现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症状。
    4、苯作业及苯中毒
    生产中接触苯的作业主要有:喷漆等。苯及其化合物是以粉尘、蒸气等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特别是夏季,皮肤出汗、充血,更能促进毒物的吸收。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一些中毒者还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及肝肾损害。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5、窒息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造成机体缺氧,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改变,严重的可导致脑细胞坏死及脑水肿。常见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有:
    (1)一氧化碳中毒,冬季施工房屋取暖易发生中毒,主要是发生在煤不充分燃烧时。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重度中毒者表现为无意识、昏迷,甚至呼吸衰竭,伴有脑水肿、严重心肌损害。
    (2)硫化氢中毒,多发生在清理粪池、下水道、垃圾时,也可发生硫化氢中毒。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3)二氧化碳中毒
    救援者可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增打开窗保持室内通风,清除产生一氧化碳的危险源,把中毒者搬到通风保暖持方,解开其衣领,裤带、让其呼吸新空气或给予吸氧,神志不清者要饮水以防误入管,引起窒息,有呕吐者将头部侧转,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窒息,如果患者心跳或呼吸停止,应立即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对中毒严重的危险患者,迅速联系医院抢救。
    6、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1)根除毒物或降低毒物浓度,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措施很重要,如采取密闭生产和局部通风排毒的方法,减少接触毒物的机会,合理布局工序,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布置在下风侧。
    (2)做好个体防护,这是重要的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毒物进入个体的门户,除呼吸道、皮肤外,还有口。因此,作业人员不要在作业现场内吃东西、吸烟,班后洗澡,不将工作服穿回家。
    三、粉尘的危害及尘肺的预防
    1、生产性粉尘从何而来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在生产环境中,以单一种粉尘存在的情况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
    2、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1)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它肺部疾病。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入职业病名单目录。
    (2)中毒。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导致全身性中毒。
    (3)局部刺激性。如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预防粉尘病的措施
    (1)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防尘方法。
    (2)作业中接触粉尘的工人,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佩戴防尘防具。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防止噪声与振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1、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和噪声性耳聋;此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它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病症,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引起血压持续升高,还可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从安全方面来看,在噪声的干扰下,人们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对事故隐患的判断处理能力。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按振动对人体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强烈的全身振动,可使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不适等症状。全身振动引起的这些功能性改变,在脱离振动环境和休息后,多能自行恢复。局部振动并或称手臂振动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过量的局部振动,引起手部末梢循环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该病的典型表现是手指发白(白指症),并伴有麻、胀、痛的感觉,手心多汗。
    造成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打夯作业;手持转动工具作业。目前国家已将局部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3、防止噪声与振动的危害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器。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如以焊接代替铆接、锤击成型改为液体成型等,机械设备应装在橡皮、软木上,避免与地板直接接触,工具的金属部位改用塑料或橡胶,以减弱因撞击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2)控制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做好个人防护。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振动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加强个人防护是最便捷的防护方法,必要时应佩戴耳罩、帽盔,为防止振动病,作业场所要注意防寒保暖,振动性工具的手柄温度如能保持40℃,对预防振动性白指有较好的效果,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防振手套、减振座骑等。
    五、对电磁辐射的防护
    1、红外线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为最强,基建工地、搬运等露天作业,夏季红外线辐射强度很大,生产中接触红外线辐射源的作业是建筑施工等。
     2、激光对健康的影响
    激光也是电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种激光属于非电离辐射。激光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它具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生产中主要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打孔、微焊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觉丧失,。激光还可对皮肤造成损伤,轻度损伤表现为红斑反应和色素沉着,照射剂量大时,可出现水疱,皮肤溃疡。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