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消防部队参与核与辐射事故处置相关问题的思考

作者:封永柱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09月10日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我国核电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放射性物质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我国已经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12个在建的核电站,25个筹建中的核电站;辐射与同位素技术在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无损探伤、物件在线检测、医学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形成较大市场规模;医用加速器及医用影像设备已经形成标准化系列产品;医用微型反应堆技术已经成熟并即将投放市场;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环保、化工及加工制造业;核电发展除直接带动核燃料产业链外,还带动了相关的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等。如此大规模的核技术应用,必然导致核辐射事故发生几率逐渐增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如此严峻的核与辐射形势, 作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主力军的公安消防队伍如何面对这种挑战, 如何提供自身的应急处突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课题。

    1  核与辐射事故的特点

    1.1  危害性大

    人体组织吸收辐射后,除了与组织烧伤有关的并发症外,白细胞的破坏会使受到辐射的人失去免疫力;辐射会对遗传密码造成影响,突变的生殖细胞有可能把畸形染色体遗传给后代;如果在怀孕期间受到辐射,胎儿某些细胞的染色体就会受到伤害,有产生畸形胎儿的危险。

    1.2  隐蔽性强

    核事故的危害主要是由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的辐射照射引起的,而辐射无色、无嗅、无味,听不见、摸不着,这些放射性物质只有借助专门的仪器才能够检测的到,直接影响到人们采取防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放射性伤害后果可能在受照几小时、几天、几星期,甚至几年后表现出来,所以它的破坏作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3  社会影响大

    通过国外发生的几次重大核事故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其所致后果的综合分析,充分证明核事故对人群的社会心理影响很大,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由它造成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和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损失,远比核辐射所致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要大。核与辐射事故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社会混乱,对政治方面及国家政权造成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造成重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1.4  事故处置的专业性强,复杂多变

    核辐射事故在处置上十分复杂,放射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空气、水源、土壤、植物、食品等,同时,事故造成的放射性可以通过对人员的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途径引起人员的伤害。并且,放射性去污处理难,用化学和物理方法不能改变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不管什么物体或物质受到放射性污染后,只能将受污染的物体表面擦拭干净,并将擦拭物保存好对受污染的物质要集中保存,很难将受染物质中的放射性单独剥离开来。放射性污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核与辐射事故处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参与。

    2  核与辐射事故的类型

    2.1  核事故

    核突发事故是指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如铀富集设施,铀、钚加工厂与燃料制造设施、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等)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亦即为核泄漏事故。

    2.2  放射突发事故

    放射突发事故包括,由于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使放射源丧失屏障,导致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射;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外溢或释放,使人员和环境受到污染及人员受照;放射源或放射性同位素被误放、丢失或被盗,捡拾或盗窃放射源者将装源容器拆卸,使源失去屏障,造成其本人和他人受照。

    2.3  核恐怖事件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宕起伏,我国在谋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各种矛盾亦纷至沓来, 接踵出现。因此, 在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 我国近年来各种恐怖事件也明显增加, 恐怖分子有可能通过制造“放射性扩散装置” 、袭击核设施、制造核武器的方式制造恐怖事件,可以说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其危害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我们应当做好防范和处置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准备。

    3  核与辐射事故处置中的防护

    3.1  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救援人员及公众的健康。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确定性效应是有阈的,应避免发生,而随机性效应是无阈的,要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可以说,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2  辐射防护的原则

    3.2.1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原则

在进行涉及辐射的任何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先权衡其利弊得失,只有当这一实践活动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利益很小时,才能认为具有值得进行正当理由;反之,不应该采取这种实践。

    3.2.2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原则,即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射照射都应该保持在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低的辐射,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好处的只不过把已经很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从最优化原则出发,应该这样选择,首先把辐射降低到一点水平以下,然后在有可能做到的情况下把必须的照射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一直到为降低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花费的代价抵不上因减少危害所带来的好处为止。

    3.3  个人剂量限制和约束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第60号报告和我国与2003年颁发实施的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核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对个人受到辐射照射的总剂量值做了规定,个人从所有相关实践和源受到的平均年有效剂量之和不得超过个人剂量主限值。个人剂量限值如表1所示。

    消防部队的应急救援人员在参与事故处置时接受的应急照射,划归职业照射的范畴,特殊情况下,依照审管部门的规定,可将剂量平均期破例延长到10个连续年,但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得超过50msv。

    3.4  辐射防护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外照射是体外的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主要是γ射线的照射。内照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而造成的照射,主要是食入、吸入或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的α核素和β核素。照射方式不同,其防护方法也不同。

    3.4.1  γ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时间防护:救援人员在现场所接受的总剂量是剂量率按时间的积分,因此外照射防护的最简单手段之一就是缩短接受照射的时间。因此,在实施作业前要做好成分的准备,熟练操作。特别是需要在高剂量率条件下作业时,可先通过模拟操作使动作熟练、准确。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操作时间,从而减少救援人员所受的剂量。

    距离防护:由理论计算和实验可以知道,在点源窄束的情况下,空间辐射场中某点的剂量率与该点到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增大与源的距离可以大大减少操作人员接受的剂量。操作不大的点源可以使用如长柄钳或机械手之类的工具。不过,由于距离加大或手柄过长,使得操作不够灵便,可能会延长操作时间。所以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必须统筹灵活运用。

    屏蔽防护:当辐射源活度比较高时,或者对固定的辐射装置,则应采用屏蔽防护。屏蔽防护就是根据辐射通过物质时被减弱的原理,在人与源之间加一足够厚的物质,将辐射减弱到我们所关心的水平。屏蔽防护有两种,一是对源进行屏蔽,另一是对操作者进行屏蔽。

    3.4.2  内照射的防护

    内照射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阻断放射性物质可能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减少人体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主要是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食物和体表进入人体。

    3.5  辐射防护装备

    核辐射的危害巨大,因此在处置此类事故时我们应进行严格的防护。对于处于安全区域的救援人员以及疏散出来的群众,可以佩戴防尘口罩防止吸入放射性粉尘;对于处于轻危区的救援人员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护目镜、轻型防化服、铅服等,防止放射性粉尘从呼吸道、眼睛、皮肤进入人体内;对于处于重危区参与事故处置的人员应着空气呼吸器、铅服、全套防核服、核生化防护服等防护装备。

    4  核与辐射的监测

    消防部队到场处置核与辐射事故时,首先要进行侦察,通过询问知情人员,了解放射源的性质、用途、事故原因以及现场周围单位情况等,成立侦察小组,做好充分的个人防护,携带相应的仪器,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现场侦察情况。

    侦察人员应携带的装备有:核辐射探测仪,用于探测环境的辐射剂量率和计量,判断人员所处位置的辐射安全性;射线报警仪,用于检测人员自身进行所受辐射剂量的个人记录监测,监测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当进入存在不可接受的环境剂量率的环境时该仪器能发出报警信号;个人剂量仪,可用于救援人员进行环境放射性强度的监测与报警,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测量,救援人员可参照表中个人剂量限值,当个人剂量接近最大允许剂量值时应立刻停止作业回到安全区域。

    根据侦察人员测量的辐射情况设置警戒区域,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在安全区内视情设立隔离带,并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并逐一登记。必须确定一名或几名安全员对不同区域的环境进行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现因事故扩大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应立即通知现场指挥部,视情况扩大警戒范围,重新划分警戒区域。

    5  核与辐射事故的洗消

    在处置核辐射事故时应设置洗消站对人员、车辆、器材进行洗消,并且在事故处置结束时要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进行洗消。洗消场地应设置在便于救援人员机动、便于隐蔽洗消行动、便于洗消分队和受染装备的展开洗消,靠近水源的地方。洗消场应设置等候地域、调整哨、装备、人员和服装洗消点、检查处、医疗救护点、集合地域、进口、出口等,采样合理的消毒程序实现安全、彻底、高效的洗消。一般地,着防护服的受染操作人员,应采取,“冲洗-脱去染毒服装-冲洗”即的洗消程序;对于受染皮肤的消毒应遵循“吸-消-洗”及先局部后整体的程序;全身受污染时,头部及脸部优先,尤其是口、鼻以等放射性粉尘易侵入部位。

  洗消装备的选择应有针对性、便于展开、便于操作的装备。消防部队配备的核辐射洗消装备有:个人和公众洗消帐篷,它配有淋浴系统,可以对救援人员及公众进行洗消;NBC侦检车的洗消单元,有专门针对核污染的洗消程序,能够对随车人员提供应急洗消,消除沾染,提供安全防护,同时还能够对受污染侦检器材提供应急洗消。可实现车内洗消、车内淋浴、车外洗消等功能;防化洗消车、车载式洗消方舱,它是供消防部队在核生化条件下,对遭受核生化污染的人员进行洗消,对消毒灭菌后的人员进行卫生处理。

  6  结束语

  面对日趋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作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消防部队,需提高核与辐射事故有效应对处置程序。加强核与辐射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核辐射救援装备的配备,完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处置预案,开展相应的专业训练及演练,提高处置核生化恐怖事件的组织指挥水平和处置能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