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院前急救人员的安全性探讨及防范措施

作者:杨莲芬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8月10日


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院前急救是一个紧急过程,从接到紧急呼救、急救系统启动、奔赴现场、现场急救、转运,再把患者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每个环境在安全方面都受到挑战[1],院前急救人员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院前急救人员的安全隐患
1.1 接受任务赶赴现场:急救人员要面临行走、行车、坐车安全隐患。
行走安全:接到任务时,救护人员往往以最快速度奔跑上车,易跌倒摔伤,上车时也容易撞伤。
行车安全:与车辆出现故障、车速过快、违章驾驶、闯红灯、抢过路口、急启动急停、驾驶员素质、技术、情绪、恶劣天气、路况不好等有关。
坐车安全:与未系安全带、未坐稳、未抓紧把手等有关。
1.2 现场救治的安全隐患:进入急救现场时,急救人员常遭受的意外伤害有:交通工具撞伤、动物伤、烧伤、电击伤、坠物砸伤、玻璃等锐物刺伤、被打伤、职业暴露伤等。
1.3搬运:大多数急救现场车辆无法到达,急救人员要提着沉重的出诊箱、仪器设备、担架赶往急救现场,有时需负重上楼,还要搬抬患者,由于不合理的搬运姿势,造成脊柱和肌肉损伤,夜间对路况环境不熟悉容易跌伤、扭伤。
1.4转送:车辆行驶过程中,抢救病人时,急救人员容易被针刺伤、安瓿划伤、坐立不稳时撞伤,一些特殊患者如酒精中毒、狂犬病、精神病患者等容易伤急救人员。有些家属因患者死亡无法接受也容易伤急救人员,近距离接触患者容易传染疾病。
2.防护措施
2.1 接受任务赶赴现场
2.1.1 选择责任心强、思想、身体、心理素质好、技术好、情绪稳定的急救人员。
2.1.2 做好安全防护知识培训,首选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施救病人。
2.1.3 加强对救护车的管理、定期检查维修。
2.2 现场救治 到达急救现场时,救护车要停在相对安全的位置,并亮警灯,必要时鸣笛警示,急救人员要身着反光马甲,确定无其他车辆驶过时开门下车,评估环境的安全性,在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坍塌事故、凶杀现场、高危或不明原因疫情等急救时,学会正确判断周围环境对自身伤害的可能性,同时请求消防、公安或有良好防范措施的人员帮助。突发灾害事故现
场,情况不明时,急救人员不能贸然进入事故现场。进入养狗的家庭救护时,要让其主人将狗栓圈牢固,急救患者检查仔细、诊断正确、治疗合理,提高急救处置率,对现场死亡病员要做心电图证实心搏已停止,并做好沟通工作,避免医疗纠纷、暴力事件发生。
2.3 首选要培训正确搬抬患者的技巧,工作中使用节力、省力的搬运方法,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夜间最好通知家属带路,平时急救人员要加强营养、锻炼身体,使自己有强健的体魄。
2.4转送 转运时救护车要平稳行驶,行驶速度和停放位置要服从医疗需要,掌握预防锐气伤的安全操作方法,抢救患者时沉着冷静,做好自我防护,特殊病人要有人看护加以约束,做好病员及家属的沟通,避免暴力事件,正确执行标准预防。
除了以上有针对性的防护外,主管部门应重视完善防护设施及相关制度,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并督促院前急救人员工作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救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急救人员的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施救于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