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管理办法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5月23日

        b电源线、焊接电缆与电焊机的接线处有屏护罩。
        c每台应有单独的开关控制,不得几台共用一个开关,不用时断开电源。
        d电焊机应防止潮湿、日晒和雨淋等。
        e气割、焊具应完好,无漏气,使用完后关闭气源。
        f氧气和乙炔胶管不能混用,氧气为红色胶管。在新胶管使用前应吸除内部的灰尘。
        8.3.5  机加设备
        a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应保持完好与设备运转联锁。
        b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做到“三好”“四会”严禁超负荷运行。
        8.3.6  机动车辆
        a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经培训持证上岗严禁无证驾驶。
        b驾驶车辆时必须思想集中,严禁酒后、超速等驾驶。
        c进入厂门、车间、库房限速5KM/h.
        d车辆载物必须平稳、固定牢固,严禁超载运输。
        9    工伤事故管理
        9.1职责
        9.1.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或直接报告制造处和工厂领导。
        9.1.2制造处和工厂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严重程度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上报。
        9.1.3发生事故单位应快速组织救护,保护现场。
        9.2  工伤认定
        9.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9.2.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的事故伤害。
        9.2.3  患职业病
        9.2.4《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形。
        9.3  事故报告和处理原则
        9.3.1发生事故由事故单位在24小时内报告制造处,凡重伤以上事故必须立即报告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9.3.2对伤者的救护应及时有效。
        9.3.3事故单位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一式两份,制造处和责任单位各留存一份长期保存。
        9.3.4重伤以上事故,根据伤者医疗终结由单位和伤者本人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和事故经过报告,报制造处留存。
        9.4  事故调查
        9.4.1轻伤、轻微伤制造处会同责任单位进行调查,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9.4.2重伤事故由主管领导或指定人员组织制造处、人力资源处、工会、纪委等部门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9.4.3死亡事故由主管领导会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9.4.4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9.5  调查组成员的条件
        9.5.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9.5.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9.6事故调查组职责
        9.6.1查明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及建议。
        9.6.2确定事故责任者。
        9.6.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9.6.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9.7事故调查组的工作任务
        9.7.1现场物证的收集
        a收集现场破损的部件、破片、残留物并贴上标签,注明地点。
        b收集的物件必须保护原样,不准冲洗与涂擦。
        9.7.2与事故有关材料的收集
        a受伤者的年龄、姓名、工种、安全教育情况等。
        b出事当天伤者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作业位置等。
        c受伤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d与事故发生的有关事项的收集。
        9.7.3现场材料的收集
        a现场目击者的材料。
        b事故现场状况(事故现场全貌、事故现场图、现场照片、录像等)。
        9.7.4召开调查分析会,查明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提出防范措施。
        9.7.5写出调查报告。
        9.8  伤亡事故的分析
        9.8.1事故调查组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逐一排队进行分析。
        9.8.2分析范围
        a受伤部位
        b受伤性质
        c事故起因物
        d事故致害物
        e伤害方式
        f不安全状态
        g不安全行为
        9.8.3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9.8.4分清事故的责任
        9.8.5制定防范措施
        9.9  事故的处理
        9.9.1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事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9.9.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发现隐患危险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至造成伤亡事故的,由工厂主管部门或者工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9.3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材料的,按照国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和直接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够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9.4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公布处理结果。
        10  女工特殊保护
        10.1   职责
        10.1.1厂医院、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女职工劳动保护相关业务指导。
        10.1.2工会对整个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10.2  工作内容
        10.2.1各单位应对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女职工给予劳动保护,并确定负责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工作人员。
        10.2.2工厂应根据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特点,加强劳动保护,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设备更新等各种途径改善劳动条件。
        10.2.3从事有毒、有害岗位的女职工,在有特殊生理机能变化时应给予适当的照顾,尤其在发现怀孕,应立即调离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直至婴儿断奶后再回原岗位。
        10.2.4对孕期和有两次自然流产史又无子女的女职工,应暂时调离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流产的作业岗位。
        10.2.5对经期女职工应当给予适当休息,经期不得从事装卸、搬运等重体力劳动或低温、冷水、野外工作等。
        10.2.6哺乳不满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每次45分钟,多胞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45分钟,两次哺乳时间可合并使用。
        1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1.1  职责
        11.1.1制造处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检查监督。
        11.1.2制造处、质量处负责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
        11.1.3使用单位负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管理。
        11.2工作内容
        11.2.1制造处是危险化学品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实施检查监督。
        11.2.2采购生产需要的危险化学品,应按公安部门的危险化学品审批手续统一归口采购。
        11.2.3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应由相关知识的人员押运、交接、验收办理相应手续。
        11.2.4剧毒危险化学品应集中存放在一级库内,单独存放,双人双锁保管。
        11.2.5各类危险化学品应标明名称、性能、消防方法等应急安全保护措施。
        11.2.6易挥发且相互易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物品,不能同柜或同库存放。
        11.2.7贮存单位发放危险化学品必须建立发放记录台帐,记录品名、数量、发放日期、领取人必须签名。
        11.2.8剧毒化学危险品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责任制,加强防范措施。对剧毒化学危险品的使用情况要填写原始记录备查。
        11.2.9危险化学品库必须有明显的防火标志足够的消防器材,区域内严禁明火,电气设备的开关不得装设在化学危险品库内。
        11.2.10危险化学品库保管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库内。
        12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12.1职责
        12.1.1设备管理处负责起重机械的技术、鉴定、维修、保养、更新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存相关技术资料挡案。
        12.1.2制造处负责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及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复训、取证工作。
        12.1.3各车间(处室)负责起重机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解决查出的隐患及问题。
        12.2起重机械的购置
        12.2.1工厂购置起重机必须在质检部门认可,发给合格证的专业制造厂选购,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完整,并有产品合格证。
        12.2.2在起重机的明显部位应有包括起重机名称、型号、额定起重能力、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和其他所需参数等内容的固定金属标牌。
        12.2.3设备部门必须对各单位使用的起重机械、重要的专用辅具建立包括起重机出厂技术文件、安装后的位置、起用时间、维修、检查和实验等记录。
        12.2.4起重机械的性能不得任意改变,使用单位若确需改变其性能,需制定详细的工艺技术方案,提交设备能源处批准后方可施工。完工后经设备能源处进行技术鉴定、认可,方可启用。
        12.3起重机械的要求
        12.3.1起重机械的电气设备应当符合电气安全的要求,各种电器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GB6067--85的设计要求,起重机应设有响铃等信号装置。
        12.3.2起重机的卷扬、行车、旋转和变幅等机构必须装有可靠的制动器。
        12.3.3各种起重机的梯子、平台、走台和桥式起重机的梁连都应设有不低于1050mm的防护栏杆,各传动装置的危险部位应设有防护罩和防护栏杆。
        12.3.4电动起重机必须装有卷扬限制和行程限制器,卷扬限制器应使用滑轮在上升到离卷扬极限300mm以前时自动停止。行程限制器应使起重机在驶近轨道末端或同一轨道上其它起重机靠近时,或在悬臂转到最大角度自动停止。在轨道上转动的电动起重机,都必须在轨道终端设置末端立柱和缓冲器,这种安全限制器禁止当作刹车用。
        12.3.5电动起重机的金属构架、轨道以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其他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都必须有保护性接地。
        12.3.6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由司机室登上桥架的仓门,应设有联锁保护器。当门打开时起重机联锁断电保护。
        12.3.7桥式起重机和其他供电滑线的悬臂起重机,供电主滑线应在非导电接触面涂红色油漆,装设带电的指示灯。
        12.3.8起重机的各主要零部件如:吊钩、钢丝绳、卷筒、滑轮、制动器、制动轮等,均应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
        12.4  起重机械的操作
        12.4.1起重机应由专职司机或使用人,机修人员、专人负责日常检查保养,执行交接班制度。
        12.4.2起重司机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从事行车驾驶起重作业。
        12.4.3学徒的实习培训驾驶期为半年,在实习培训期间应当指派正式司机随机教练,不准单独操作。单位新培训行车司机,必须报告人力资源处、制造处备案。
        12.4.4每班使用前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查、试吊等工作。
        12.4.5起重机的指挥人员应统一指挥信号进行指挥,指挥动作明确,司机听从一名指挥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操作,但任何人发出的停车信号司机都应立即停车。
        12.4.6起重机吊运的重物应捆缚吊挂牢固平稳,吊运带有锋口利角的重物时垫好衬垫,吊运时应先吊离地面500mm试吊,证实吊挂牢靠、制动性能良好和起重机平稳后,再继续起吊。
        12.4.7起重机在吊物运行过程中,一般应走安全通道,禁止吊物从人头上越过,禁止在吊物上站人,禁止对吊挂着的物体进行加工,不准吊着物体长时间停留,如遇特殊情况时吊物周围应设有明显警示标志,必要时应派专人监护。起重机在吊着物件时司机和指挥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12.4.8当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人员从事检修工作,禁止从一台起重机跨越到另一台起重机上。除停车检修外,禁止在桥式起重机的轨道上站立或行走。
        12.4.9悬臂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等工作时,其悬臂所及区域内禁止有人,任何情况下吊臂不得站人。
        12.4.10起重机的工作地点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吊运通道应与附近的设备、建筑物等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吊运中发生碰撞。
        12.4.11起重机使用应建立设备的保养、检查、维修制度。
        13   气瓶安全管理
        13.1  职责
        13.1.1采购处负责生产中使用的气瓶质量、技术状态。
        13.1.2制造处对气瓶的安全使用负监督管理责任。
        13.1.3现场使用的气瓶、库存气瓶和运输中气瓶的安全,分别由直接使用者、保管者和运输者各自负责。
        13.2  气瓶采购
        13.2.1采购处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采购,采购的气瓶应与国家标准的规定相符,安全附件齐全。
        13.3气瓶运输
        13.3.1汽车运输应有相应的资格,安全标识明显。
        13.3.2必须配带好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13.3.3吊装时严禁使用钢绳和链绳直接捆绑吊运。
        13.3.4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氧气瓶不得与油脂同车运输。
        13.3.5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固定,横放时头部应朝向一方,垛高不得超过车厢高度,且不得超过五层。立放时车厢高度应在瓶高的三分之二以上。
        13.3.6夏季运输应有遮阳设施,避免暴晒。
        13.3.7溶解乙炔瓶不应长途运输。
        13.4气瓶储存的一般原则
        13.4.1气瓶储存应置于专用仓库,气瓶仓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13.4.2仓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仓库内应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13.4.3空瓶与实瓶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毒性气体气瓶和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室放置,并在附近设置防毒用具和灭火器材。
        13.4.4气瓶放置应整齐,配带好瓶帽。立放时要妥善固定且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横放时头部应朝向一方,垛高不得超过五层。
        13.4.5对于使用乙炔气瓶的现场,储存不得超过三十立方米(相当于5瓶)。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及易燃物同室储存,并不得储存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13.5气瓶使用
        13.5.1使用前应对钢印标记、颜色标记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凡是不符合规定的不准使用。
        13.5.2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不小于10米(高空作业时此距离为地面的垂直投影距离)。
        13.5.3气瓶使用中直立放置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乙炔气瓶严禁卧放使用。
        13.5.4气瓶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或有放射性射线源的场所使用。
        13.5.6气瓶严禁敲击、碰撞,严禁在瓶体上引弧,严禁将乙炔气瓶放置在电绝缘体上使用。
        13.5.7气瓶应防止暴晒或烘烤。
        13.5.8移动作业时应采取小车搬运,气瓶固定牢固,气瓶间应采用木板等非金属材料垫放,防止相互碰撞。
        13.5.9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永久气体气瓶和乙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
        13.5.10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泄漏应及时处理,严禁在泄漏的情况下使用。
        13.5.11气瓶出口必须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乙炔气的放气压不得超过0.15Mpa。
        14    重大危险源管理
        14.1  职责
        14.1.1制造处负责重大危险管理情况的监督考核。
        14.1.2各危险源责任单位负责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14.1.3责任单位负责危险源操作人员培训,以及对危险源的监督检查。
        14.2  重大危险源管理
        14.2.1重大危险源确定:用定性安全评价法确定危险系数,根据工厂情况确定。
        14.2.2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责任单位应明确车间(处室)、班组两级责任人,制定日常管理措施。
        14.2.3制造处每月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提出意见。
        14.3  变配电站
        14.3.1变配电站的门窗、排风扇洞口等应装设网孔小于10×10mm的金属网。电缆沟、隧道、进户套等应有防小动物和防水措施,应有可靠的避雷装置。
        14.3.2各种安全用具应完好可靠,绝缘手套、绝缘靴存放在温度适当无酸、碱、油的地方,绝缘棒等应垂直存放在木架上,不得与墙壁接触,有定期检测资料和检验标记。
        14.3.3变配电站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14.3.4非变配电站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出变配电站时,均应填写“进出登记簿”。
        14.3.5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时交接人员应详细交清当班电力系统进行状况以及需要说明的情况,接班人员应检查值巡检等工作记录,并清点工作用具。
        14.3.6变配电工作人员应遵守《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有关规定。
        14.3.7变配电站应配备两组消防器材。
        14.4油库安全管理
        14.4.1保卫处负责油库防火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
        14.4.2油库应有明显的禁火标志,严禁带入火种,严禁在防火间距范围内进行明火作业。
        14.4.3库房内的照明线路及电动设备等装置必须符合防爆规定,开关设在室外。
        14.4.4储存室应有可靠的避雷装置库内干燥杂草应及时清除。
        14.4.5各油罐上的呼吸阀每月检查两次并有记录,各放油阀门随开随关。
        14.4.6因工作需要进出油库均需填写“进出登记簿”。
        14.4.7油库应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保证可靠性。
        14.5木工房安全管理
        14.5.1木工房的一切活动应遵守《木工、木模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各种规定、设备的操作管理。
        14.5.2保持木工房内通道畅通,支承平稳,圆木要加防滚动楔。
        14.5.3铁钉不得散布在生产现场,拆卸的木料堆放要规范,不得有倒立的钉子。
        14.5.4定期检查灭火器材设施的有效性。
        14.6气体仓库安全管理
        14.6.1气体仓库应有明显的禁火标志,严禁带入火种。
        14.6.2仓库内照明线路及照明灯具必须符合防爆规定,开关应设在室外。
        14.6.3仓库建筑有可靠的避雷装置,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
        14.6.4盛装互相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体的气瓶,应分别储存在不同室的单室内。
        14.6.5储存氧气、氢气可燃性气体瓶,周围10米以内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使用明火。
        14.6.6气瓶应立放整齐,设有栏杆或支架加以固定,防止跌倒,并留有适当的通道。
        15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15.1  职责
        15.1.1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与管理。
        15.1.2危险作业施工单位负责提出危险作业申请单。
        15.2作业范围及审批
        15.2.1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品的禁火区进行明火作业时,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施工单位领导和保卫处审批,并对施工场所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方可动火施工。
        15.2.2凡在三级(15--30米)及其以上高空作业,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施工单位领导和制造处审批,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
        15.2.3高处作业按《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15.2.4需安装使用临时线路单位,应向装备保证车间提出申请,经施工单位领导和装备保证车间审核,由持证专业电工按安全用电规程(架空、接地、挂警示标志等),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6  外来人员及外包工程队安全管理
        16.1   职责
        16.1.1外包工程队的使用单位负责外包工程队的资格审查,负责与工程队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
        16.1.2使用单位负责工程队及外来人员安全教育、日常安全、环境管理。
        16.2工作内容
        16.2.1凡进入工厂作业的外包工程队必须经使用单位进行资格审查,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
        16.2.2工程队及外来人员必须遵守工厂各项安全卫生、环境管理制度。
        16.2.3外包工程队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要求中对年龄、身体状况、素质的规定,特殊工种人员须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
        16.2.4外包工程队必须参加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16.2.5外包工上岗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岗前教育,方可上岗作业。
        16.2.6外包工程队应指派专人负责安全、环保工作,50人以上的外包工程队必须设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作业安全环境检查,消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和纠正施工人员的违章行为,做到“三不伤害”。
        16.2.7外包工程队及外来人员应自觉接受工厂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环境隐患。
        16.2.8工厂内施工的工程队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污染事故后要保护现场,积极组织抢救和配合调查,任何人员不得破坏现场。
        16.2.9与外包工程队的签约记录和其他安全协议由用工单位保存至该工程队结帐离厂时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