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提高煤矿干部素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

作者:邓永平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2月18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谋求经济增长成为企业的工作重点。煤矿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部分干部职工刻意谋求盈利最大化,忽视了“安全第一”的方针,看不到安全对生产的促进作用,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同时,随着矿井采掘向深部发展,矿井服务年限的增加,矿井资源枯萎、地质构造更加复杂、矿山压力增大、瓦斯涌出日益严重以及煤矿科技的发展,迫切需要煤矿管理人员具有跨专业的综合知识,才能适应矿山安全的需要。这就要求煤矿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综合素质。

  一、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
  在煤矿,恐怕没有任何人敢否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然而,在落实具体工作过程中少数干部则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重生产、轻安全”现象,特别是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急需解决的安全问题睁只眼闭只眼,放任生产带病作业,以致发生安全事故后又捶头顿足痛悔前非。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就是少数干部缺乏高度的安全责任感;不能正确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忽视了安全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因此,抓煤矿安全管理的各级管理干部都应具有强烈的安全欲望,本着对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认识安全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将井下安全作为煤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杜绝“三违”现象,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扎扎实实地作好经常性的安全管理工作,夯实煤矿安全的基础。

  二、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意识,依法管理煤矿安全生产
  进入2l世纪,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并成功加入了世贸组织。为了保证形成开放的、与世贸成员国接轨的投资与外贸环境,国家已基本健全了法律体系。《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生效。标志着我国开始步人法制化轨道。政府部门的职责由过去的直接干预企业安全生产转变为行政执法;对事故责任的追究也由过去的行政责任追究为主转变为追究法律责任为主、行政手段和经济制裁并举的方式。这标志着国家对安全管理的强制性和严厉性更加严格了。这就需要煤矿职工尤其是煤矿安全管理干部懂法、知法,依法办矿、依法治矿、依法管理安全生产、依法保护自我。

  三、要有采掘机运通等多学科的安全技术知识和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知识频繁更替的时代。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个时代是要求我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仪器的逐渐推广应用,就要求各级管理干部,必须通过刻苦学习,更新知识,熟悉和掌握在工作中应有的安全技术知识及采、掘、机、运、通、火工品等所涉及的各种质量标准和规定,了解有关事故案例,具备各相关安全知识,在安全管理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四、要有适应安全工作需要的能力及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
  煤矿生产环境恶劣,工艺环节复杂,多工种多工序作业,管理干部应有组织协调能力、调研和判断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说服教育职工的能力以及对反违章、模范守纪的职工的激励方法和对“三违”人员的查处方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煤矿管理干部要有创新思维、要有新方式新方法,不能干篇一律。要把安全教育工作寓于有形的具体工作中去,达到潜移默化;在每一点滴工作中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五、要有兢兢业业、严抓细管的工作作风
  安全工作具有长期性及艰苦性的特点,煤矿管理干部要兢兢业业,打持久战,从小处着手,坚持“四不生产”、“四不放过”原则,坚持反“三违”做到深、严、细、实。

  六、要具有随机应变的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煤矿管理干部除了要严查细管,预防事故的发生外,还应有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煤矿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然而,由于井下环境恶劣、五大自然灾害俱全,尽管我们做了严格细致的工作,仍然可能发生突发性事故。突发性事故的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只有早期控制才能及时制止,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否则,将会贻误战机,酿成重大事故。这就需要煤矿管理干部除了具有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处理事故的能力。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抓安全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就是企业最直观、最实惠的经济效益,也是抓好企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呼唤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才,并迫使煤矿管理层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我们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只有扎实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更新补充知识,具备综合管理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