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城市规划与营造建筑安全小气候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对于城市灾害的分类,建设部早在1997年就将“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破坏”列为城市主要灾害源;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安全格局有了新变化,研究城市灾情,再不能仅从自然灾害、一般人祸上着眼,而必须包括恐怖事件在内的诸项新灾害源。历史的看: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其主要灾类可归纳为“旱、涝、蝗、震、疫”,20世纪90年代以来减灾科技专家又将它拓展为“气候、污染、交通、火灾、地震、生物”几大类。显而易见,我们在认知北京灾情时,已将生物灾害、环境公害视为致灾源。
  那么,如何重新认识城市规划设计潜伏的致灾隐患呢?建筑物的安全,应该说一直是规划设计界所关注的。无论是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一直实践着按国家规范及设计标准完成项目设计,可以这么说,常规条件下项目设计是安全的。然而,对于人们尚不知晓的灾害,过去的规范在客观上就存在欠缺。进一步讲,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城市已愈发脆弱。过去安全的系统可能会失稳,过去完善的设施可能会成为摆设或不安全的。
  笔者以为,从城市防灾规划设计视角上看,城市建筑的安康设计是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
  国内外与建筑有关的灾害事件无休无止,而建筑的卫生设计,在城市管理的层面长期被忽视,并始终未将防疫设计与住宅的安全设计统一起来。SARS应该令人们猛醒,“吃一堑,长一智”,重要的是促使住宅及居住区规划设计“心中有数”。虽然,不应该仅仅从一个香港淘大花园,就全盘否定住宅设计的质量与水平;但冷静思考会发现,建筑在许多方面被非典上了一课,我们并未在总体上真正建立起城市减灾与城市安全的意识。为此未来安康住区设计要求建筑师要有新观念;所以说,要提高建筑规划设计者的安康意识,建筑防灾学与建筑卫生学是必补之课。
        建筑卫生学是从医学和卫生学的观点出发,将有关医学、卫生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从而使最终完成的建筑环境能达到符合相应的医学、卫生学要求,以保障人们有健康卫生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避免造成“病态建筑”或引起人们患“建筑病”。公共建筑的卫生学问题,以防止细菌、病毒流行、交叉感染为重。住宅是人一生2/3时间停留的场所,如何保证空气清新、日照充足、微小气候适宜。内外环境安静、整洁,生活舒适方便,也有相应的建筑卫生学要求。“以人为本”,建造“健康”“绿色”的人居建筑物成为当今国际科技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健康建筑是建设发展的自然结果,它是在满足建筑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营造出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室内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的好坏和人类对其适应的程度决定了人体健康状况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摩天高楼的建造与空调设备的普遍使用,增加了某些疾病的传播机会,必须引起特别的关注。根据调查,由于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或疾病,种类达几十种。根据其对人体的危害,疾病的性质,致病的病源等,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急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肺炎、加湿器热病等)以及“病态建筑物综合症”。空调系统对于室内空气品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排除或稀释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又可以产生、诱导和加重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室内空气品质。从卫生学角度来讲,空调系统不仅要保证热舒适,更要保证人体健康,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热舒适是不足取的。
  SARS之后,一位艺术家感慨地说:“病毒触及城市肌理,规划缺少人文关怀”。笔者同意此说。事实上,SARS所警示的住宅及环境健康问题,要求建筑师、工程师必须从住区及住宅设计两大层面上,去重新审视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在居住环境的规划上,首先要切实选好不存在污染源的场地,切不可贪图廉价的土地而把住区建设在垃圾场或废气排放点附近。其次要保护好场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诸如绿林、清水、青山等的保存利用。还应保证有效的日照与通风,从SARS蔓延的教训看,阳光普照、空气流通是阻断传染源的最佳条件;但不少城市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降低日照标准。住区内有足够的绿地与健身设施也是保障健康的条件之一,需注意树种的选择和水体的流动;否则,花絮飞扬或污水滞留也能造成病菌的传播或繁殖。追求过高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与安康人居环境是不相容的;因为这会形成人口密集、空间堵塞、环境恶化。还应关注住区各种废物的处置,要合理布置垃圾收集站、污水处理场等。住宅设计中要将功能合理划分,公私、动静分区是保证居民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而洁污分区是生理健康的保证条件,但在设计实践中有时却被忽略。住宅设计规范要求,不同功能空间应有直接采光与自然通风,并且还规定了无直接采光的厅的控制面积;但是有的住宅仍然出现“黑”房间和大面积“暗”厅,有的把佣人房设计为无窗的,这既不人道,还会成为污染源。规范强调一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室能获得日照,不能因有空调而放弃日照,空调不能替代日照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虽然已经颁布,但在住宅设计中应考虑气流流向合理、密闭门窗时能补充新鲜空气的功能,即所谓的“穿堂风”。
  但是,城市建筑的安康设计属于正在研究探索中的新事物,它既是现有技术规范层面上的设计工作,又是新的设计理念,这就需要纳入到城市防灾规划及安全设计方法论中。城市灾害学原理就是亟待完善的,与建筑安康设计密切相关的重要理论,它是城市学与安全科学技术交叉后的新学科,所以其学科建设应遵循如下原理:
    一、应急决策原理
    城市减灾对策有技术性措施和社会性措施两大类,而城市灾害应急决策属社会性措施。它强调城市要建成完整的防灾减灾网络及预警预案,在灾害事故到来时能有效地指挥管理,使政府及公众有充分的时间按预案要求有计划地避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及控制灾情,应急决策即按应急法令办事。规划师、建筑师尤其要按防灾要求制定应急规划,如现代化城市应急救灾,必须具有便捷畅通的道路系统,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等。这些。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还很欠缺,不少新区规划也缺少此内容。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