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食品安全,期待道德的回归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5月09日

现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食品是维系生命的必须,有毒食品的泛滥,不禁增添了人们对于吃的恐惧。苏丹红、禽流感、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的频频曝光,使公众开始质疑: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还敢吃什么?出现“吃荤菜怕激素,吃素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的想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在食品制造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的化学添加剂,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农产品、禽类产品有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的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生产者为了食品销售畅通,不惜使用有害于人体的添加物,以制造出形色诱人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求;销售者即便知情,但为了利润,他们也选择了若无其事、瞒天过海;食品监管者作为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防线,却未能承担起其应尽的责任,一批又一批的问题食品竟如此轻松地就被贴上了检验合格的标签。
         有害食品的生产者对于自己的产品,坚决表态“我不会吃的,打死我都不会吃,饿死我都不会吃!”这样的回答令人痛恨与失望。即便是重利的生产者、销售者也清楚地知道问题食品对人不利,但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们还是选择了以牺牲他人的健康、生命以及家庭幸福换取一己之私利,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似乎遗忘了“取之有道”。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侵蚀了最起码的良知,社会道德与诚信在利益面前彻底的溃败。食品安全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社会道德普遍的堕落。在利益面前,是不是任何手段都是合理的,公共的安全与他人的安危竟被完全抛之不顾?当诸多令人发指的坑害行为大行其道时,我们感到的是不安与惶恐,当问题食品成为一张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的网向我们扑来时,谁能保证自己可以幸免?问题食品为此所付出的道德成本是否太过高昂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渴望食品有一种安全感,不太过分,所以作为食品检测部门应该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出现问题食品;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不可能对所以的商品进行专门的质量鉴定,因此在日常生化中我们只能对食品生产和经销商抱以一种信任的态度。但是,事实却告诉我们,这种信任是十分脆弱的。作为食品生产者和经销商,我们希望你们拥有社会道德与诚信,不要为了一己之私利,将公共的安全与他人的安危竟被完全抛之不顾!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