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点击数: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5日

冶金企业伤亡事故管理办法

发 文 号:冶金工业部(83)冶安字217号
发布单位:冶金工业部(83)冶安字217号
要区分情况,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一定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分别给以适当的处理。
  一、直接责任,系指对事故的发生有必然因果关系的;
  二、主要责任,系指对事故的发生居主要地位和作用的。
  第35条 对事故的责任者,根据其情节和后果的严重程度,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要求,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第36条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分意见确定以后,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必须尽速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办理报批手续。
第七章 事故结案
  第37条 事故发生后,当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已将事故调查清楚,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了处理,拟定并落实了改进措施,这起事故应予结案。
  第38条 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必须经过下列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结案。
  一、轻伤事故,须经本企业安全部门批准;
  二、重伤事故,须经本企业领导人批准,报企业主管部门备案;
  三、死亡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企业按隶属关系的不同,报主管部门审查(双重领导企业的报主管部门)由同级政府或劳动部门批准,最后向有关领导部门备案。
  第39条 结案后应将事故资料全部归入安全部门档案,并填写目录以备查考。档案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二、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
  三、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四、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详细材料;
  五、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六、物证、人证调查材料;
  七、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八、医疗部门对伤亡情况的报告;
  九、发生事故时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十、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十一、事故调查分析会议记录;
  十二、有关本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如发生重大以上事故,上述全部资料报主管部门一份归档。
  第40条 发生重伤、死亡、重大伤亡或特别重大伤亡事故,应分别建立完整的档案。
  第41条 企业和安全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档案经办人,都应在档案的封面上签字(盖章),对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42条 事故档案对于分析具体事故教训,掌握事故的发生规律,研究消除事故的具体措施均具有重要意义。事故档案的作用如下:
  一、是安全教育的生动材料;
  二、 事故档案生动地揭示了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管理缺陷、 经验教训和防范措施,对生产、设计、科研和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 是安全立法的重要依据,是指导人们消除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力工具;
  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原始资料。
  第43条 建立制度,认真保存和充分利用事故档案。事故档案应永久保存。
第八章 事故统计及其分析
  第44条 事故统计是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的事故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故产生的规律,为防止事故发生指明方向。
  做好事故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资料,如实反映企业中的安全状态和伤亡事故情况,有下述重要意义:
  一、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决定工作计划、指导生产、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二、便于比较各行各业劳动保护工作水平,考核各企业单位的安全工作;
  三、可与国外进行对比,促进安全工作现代化;
  四、为安全方面的教育、训练、教学及科研指明具体方向。
  第45条 独立经济核算的基层厂矿(工程公司)必须按月填写“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见附件4),当月事故统计报表应在次月3日内报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劳动部门,并要有事故的月情况分析和季统计分析。企业主管部门应填写“综合月报表”(见附件5、6)逐级上报,如当月无重伤、死亡事故,应在综合月报表中注明。
  第46条 省冶金厅(局)根据上述月报表,填写本系统的“综合月报表”,于次月10日内上报至冶金工业部。“综合年报表”于次年1月20日上报。
  第47条 在伤亡事故中负伤的人员,在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内死亡,企业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补报。企业主管部门如果在报出“事故综合月报表”以后才收到上述补报资料,可以不再更正和补报,但应该在报送“综合年报表”时予以补正。
  第48条 在填报事故月报表时,业别按基层厂矿的生产性质和生产任务分组分别填报。生产性质按归属冶金工业部的某个生产司(局)填报,即分为:地质、矿山、钢铁、基建、机修、黄金、其他,共7组。
  生产任务划分为下述10组:
  一、地质勘探;
  二、矿山(含选矿厂);
  三、钢铁冶炼:包括炼铁、炼钢、连铸等;
  四、金属轧制:包括轧钢、铸管、焊管等;
  五、原料加工和辅助材料:烧结、焦化、铁合金、耐火、炭素等;
  六、机械加工:包括冶金炉修理;
  七、运输;
  八、建筑:包括筑炉、土建施工、安装、水泥预制、金属结构加工等;
  九、其他辅助生产:包括动力、煤气、压气、供电、供水、制氧、计器、计控等;
  十、其他部门:机关、医疗卫生、教育、生活福利等。
  第49条 事故类别,指直接使职工受到伤害的原因,应按下列标准统一掌握:
  一、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二、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
  三、机器工具伤害(包括绞、辗、碰、割、戳等);
  四、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五、触电(包括雷击);
  六、淹溺;
  七、灼烫;
  八、火灾;
  九、刺割(指机器工具伤害以外的刺割,如钉子扎脚、尖刀物划破等);
  十、高空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以及从平地上坠入坑内等);
  十一、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倒塌和土石塌方等);
  十二、冒顶片帮;
  十三、透水;
  十四、放炮;
  十五、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十六、瓦斯爆炸(包括煤尘爆炸);
  十七、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
  十八、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物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
  十九、中毒和窒息(煤气、油气、沥青、化学、一氧化碳等中毒);
  二十、其它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第50条 伤害部位系指:头、脸、眼、鼻、目、耳、牙、上肢、手指、下肢、脚趾、肩、躯干、皮肤、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稍、中枢神经。
  伤害种类系指: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灼伤、电伤、冻伤、腐蚀、异物、中毒、窒息、听力衰减。
  第51条 事故原因(见附件4)分为三类(11条):物质原因、 人为原因及管理原因。三方面原因可以同时存在,应分别填写。
  第52条 月报表应按下述要求填报:
  一、本月共计发生重大人身险肇事故  次,伤亡事故  次,其中重伤事故  次,死亡事故  次,重大伤亡事故  次,特别重大伤亡事故  次,总计死亡  人,重伤  人次,轻伤  人次。
  二、本月平均职工人数  人,主要产品产量(只填铁矿石、钢铁、钢材总量)  万吨。
     千人死亡率=(本月死亡人数)/(本月平均职工人数)×1000
     千人负伤率=(本月重伤人次+本月轻伤人次)/(本月平均职工人数)
           ×1000
  三、负伤人员在本月内歇工总数   工日。
  四、本月事故经济损失   万元。
  属于公司(包括相当于公司的大厂)和省冶金厅(局)填报的,除上述四类指标外,还应按业务分组(参看第48条)填报下列指标:
  一、事故频率=(本月事故伤亡总人次数)/(本月平均职工人数×本月实际天
          数×8)×10[6]
本月负伤人员歇工总日数+(死亡人数×7500)
  二、事故严重率=───────────────────────×10[2]
               本月平均职工人数×本月实际天数
  三、按主要实物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
    每100万吨钢(铁、矿石、钢材等)的死亡率=
(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10[6]
  第53条 填写报表要求做到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内容齐全。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字迹清晰。并要经领导审查、签字(盖章)后上报。
  第54条 在准确收集事故资料的基础上,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图解分析:
  一、主次图,亦称排列图,可以找出伤亡事故的重点所在;
  二、因果图,亦称鱼刺图,可用来分析事故的原因;
  三、控制图,企业伤亡人次数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可发现其变化趋势,进行控制;
  四、频率和严重率曲线;
  五、 逻辑图,按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各种条件及内在联系的逻辑关系绘图,便于查出事故原因和采取防范措施;
  六、事故分布图,按操作过程方式或地点统计。
第九章 事故防范措施
  第55条 防范措施,应按下列程序拟定:
  一、事故发生后,必须认真查明在该项生产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物质技术原因、人为的原因和管理原因);
  二、对这些危险因素和隐患作出全面鉴定,恰当的评价其危险程度;
  三、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教育措施和管理措施。
  第56条 在拟定防范措施时,为了摸清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应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
  一、接受本单位的事故教训,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措施;
  二、对本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与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对比,提出改进方案;
  三、将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与安全技术规程对比,提出改进措施;
  四、对现有安全装置进行技术鉴定,使其处于有效状态。如对锅炉、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起重机械的过卷、超负荷及行程限制器,各种运输车辆的转向、制动、连接及灯光、音响、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和绝缘设施,避雷和静电接地设施,防护用具,防火装置,通风装置以及其他隔离、密闭、抗爆、泄爆、联锁、自控等安全装置,要定期检查测定;
  五、利用各种技术资料,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及其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例如对伤亡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发生事故的各种可能性,提出改进措施;又例如对受压容器进行强度校核,确定合适的工作压力,对各种重要的部件的安全系数进行认真校核,防止事故发生等;
  六、对重要的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项目进行严格的监测,如对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在作业场所的浓度分布、粉尘浓度、高温、低温、辐射、静电、漏电等实行有效的监督。
  第57条 在防范措施中应当把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作业环境、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放在首位,力求在根本消除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的基础上,搞好管理措施。
  第58条 必须规定实施各项防范措施的负责人和完成期限,落实各项措施,避免重复性事故的发生。并将各项防范措施的要点、负责人、完成期限记入《调查报告书》。
  第59条 在事故防范措施完成后,以厂长为主,会同工会主席及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且在《调查报告书》和《登记表》上签字盖章。
第十章 附  则
  第60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61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于冶金工业部。
  第62条 本办法的规定如与国家的有关法令、条例相抵触时,应按国家规定执行。
   注释: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作为重伤事故处理:
      一、经医师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二、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三、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
        身面积1/3以上的。
      四、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
        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五、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六、手部伤害:
      (1)大拇指轧断一节的;
      (2)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轧断
         一节的;
      (3)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废可能
         的;
      七、脚部伤害:
      (1)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
      (2)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残废可能
         的;
      八、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九、凡不在上述范围以内的伤害,经医师诊察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
        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政会同基层工会作个别研究,
        提出意见,由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定。
    附 件 略
附件下载:会员登录 点击此处下载附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