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点击数: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5日

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发 文 号:安监管技装字[2003]107号
发布单位:安监管技装字[2003]107号
业环境、设备或人等)及以往事故统计分析等方法。
对于高风险或大型、工艺复杂的设备设施,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宜采用系统风险分析及评价方法,结合化工企业的实际。常见的危害辨识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故障类型影响分析、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树、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方法。
无论哪种风险评价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对象,企业在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时应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评价方法,以起到相互补充和印证的作用。
(4)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实施
1)评价人员的培训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可在咨询机构的帮助下完成,也可在企业内挑选适当人员来进行,并在实施前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并制定企业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指南,接受培训的人员要尽可能由一些熟悉本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管理或安全管理人员组成评审小组。
2)制定评价指南
制订本企业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实施指南是确保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实施指南中应指出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工作步骤、实例和风险分级的准则等。
评价小组应充分纳入现场员工的参与,对规模较大,风险较高的活动或场所评价活动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
3)危害辨识
(a)资料收集
危害识别过程涉及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人员、所有的设备及物料以及所有的作业活动,包括承包方的活动,应在危害辨识开始前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化工企业一般生产现场应考虑的问题包括:
a)作业活动的清单;
b)承包方及供货方清单;
c)有哪些化学反应,其主要的危险特性,工艺参数情况,包括温度、压力、流程、流量等主要特征;
d)有害作业环境的监测数据,近几年来员工健康体检结果档案;
e)现场主要的危险化学品,其物质安全数据卡(MSDS)或主要危险特性资料;
f)以往现场出现的事故、险肇事件、违章情况的统计情况;
g)危险及有毒有害作业活动情况,对员工持证上岗的要求及执行情况;
h)现场有哪些主要的关键设备,有关的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
(b)编制危害调查表和危害提示表
提供统一的危害辨识表格,便于对危害辨识的结果进行比较、归类和统计,表一是危害调查表的实例:
例表一:
OSH危害调查表
编号 部门_____________ 填表人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
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由评价组事前编制一份有一定针对性的危害提示表,以便一线员工快速、全面地认识作业活动中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危害提示表见表二。
例表二:危害提示表
上面所列的提示内容并不全面,企业必须根据其业务活动的性质和工作场地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完善。
(c)危害辨识实施过程
危害辨识评价的实施应在一个经过培训的专业小组指导下进行,可以将表格下发到班组或车间,充分组织一线员工参与危害辨识的过程,可通过员工访谈、现场观察与检测或者使用现有的安全检查表等形式。对于关键的生产设备和装置以及复杂的作业活动,还应采用系统安全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化工企业应重点针对导致以下主要的事故类型的活动展开危害辨识过程:
a) 火灾;
b) 爆炸;
c) 中毒;
d) 触电;
e) 职业病;
f) 雷击、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
g) 机械伤害;
h) 腐蚀。
4)风险评价
企业可参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实施指南》附录1-1.5.2中所提供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分级,但应注意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风险大小和复杂情况,运用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于以下情况的出现,评价小组也可以按照实际经验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和分级: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可直接确定为企业不可接受的风险。
5)进行汇总评价
最后由评价小组统一评价的深度和精度,形成客观、真实和完整的辨识评价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危害清单、风险清单和不可接受的风险清单。
(5)风险控制策划
风险控制的策划一般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1)风险控制措施选择的优先原则
用人单位针对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尤其对不可接受的风险的控制,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一般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其优先顺序可参照以下原则:
(a)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害,如用安全无害物质替代危险或有害物质。
(b)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低毒阻燃性物料等替代高毒易燃物料。
(c)将危害进行隔离,如通过局部排风系统把人工呼吸区的有毒蒸汽抽走。
(d)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如远距离操作,紧急切断装置,防爆墙等。
(e)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坚持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系统,加强员工教育,使员工熟知岗位上存在的职业安全健康维护及预防措施,遇到紧急情况所应采取的对策。
(f)在无其他措施时,可采用准备个体防护用品作为暂时性控制措施,但应注意个体防护用品不能消除和降低风险。
2)风险的分级控制原则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实施分级管理,所采取的措施紧迫性取决于风险的大小(详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实施指南》附录1—表1.4)
表:风险等级与控制策划的关系
3)风险控制的协调性原则
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目的是将各类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通过多种管理要素的协调配合来实现,一般情况下,风险的控制通常有两条主要的控制途径:
(a)工程技术措施:在管理体系中需要通过建立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来实现(4.3.3;4.3.4);
(b)管理措施:在管理体系中主要是通过制订运行控制程序和应急方案与响应等管理措施来实现(4.4.6;4.4.7)。
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措施至少要采取其中一条主要途径进行管理,有时为满足风险控制充分有效性的要求,在风险控制过程策划时要同时采取上述两条途径,并通过体系中各种实施及监控要素进行协调管理。
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4.3.1要素要求。
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为确保化工企业遵守有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企业应获取国家、企业和地方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并将其传达到有关员工和相关方。
企业需遵守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及地方性标准也是法律法规的范畴,此外,各级管理部门的公文、民间企业协会的规范、标准等属于其他要求的范畴。
(1)程序编制要求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中应说明以下主要问题:
1)有关部门在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传达及更新中的职责;
2)法律法规获取途径;
3)对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确认;
4)法律法规的传达和交流;
5)对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的定期评审和更新。
(2)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获取
化工企业获取相关法律法规的渠道可通过公共网站、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职业安全健康公共服务机构、图书馆、杂志、商业法规数据库等获得。企业应与政府各相关部门主动建立联系,以定期获取和更新法规要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相关的部门主要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卫生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工会等。
(3)适用性的确认
化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确认所获取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是否适用于本单位。确定的依据是:
1)企业的管理现状;
2)化工企业作业活动的特点;
3)现役的工艺、设备和设施;
4)现场使用及存在的危险物品;
5)现场作业人员的情况等。
对于适用于本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要求,应进一步确认所适用的内容(有的可能仅有部分适用)、适用的部门或岗位,并建立适用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台帐。
(4)传达与更新
对适用于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对象进行传达,可通过培训信息交流或分发学习材料等方式进行。
针对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变更,或新法规的发布,企业要定期进行获取和收集,并及时进行更新,确保企业遵守相关的要求。
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4.3.2要素要求。
3.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
(1)目标
职业安全健康目标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绩效评价的依据。化工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法律法规要求和持续改进承诺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应形成文件,并针对有关职能和层次进行细化和分解。
1)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表达与实例
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是企业在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方面自身确定要达到的目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可由三类关键词引导:
(a)增加/提高/减少/降低,如:
a)减少作业场所粉尘引入的职业病危害;
b) 提高员工防护用品的穿戴率;
c)提高员工持证上岗率;
d)减少员工在有害作业环境的暴露时间。
(b)引入/消除,如:
a)停止某设备、工艺或危险物品在作业环境中的使用;
b)停止作业环境中手动冲床的使用;
c)引入CO的泄漏报警系统。
(c)维护/继续,如:
a)保持特殊工种的有效持证上岗率100%;
b)继续保持有害作业抽样检查合格率80%。
2)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制定要求
企业在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
(a)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应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考虑制定目标,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
(b)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要求。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控制未达到法规要求的,考虑建立目标降低风险;
(c)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承诺。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中提出的承诺和控制的重点问题,应结合管理制定相应的目标;
(d)财务、经营和生产阶段与条件要求。
目标的制定应针对用人单位相关职能和层次,进行层层分解,建立本企业自上而下的时时管理体系。如下图1:

图1 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管理体系
3)目标的量化
用人单位制定的目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以便监测与测量,量化的要求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几种情况和列举实例可供参考。
(a)对增减型的目标应给定具体数字(如减少车间粉尘浓度10%)及实现目标日期。
实例:到2003年12月,将所有车间粉尘浓度减少10%。
(b)对于引入/消除型目标应指定完成日期。
实例:到2003年10月前将所有易燃易爆场所中防爆电器进行更换。
(c)对于维持和继续性的目标,应指明目前的水准。
实例:保持作业现场监控设备完好率100%。
4)目标的实施与监测
目标的实施应有一套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中应落实实现目标的职责、权限、方法、时间表以及资源的配置,还要明确反映目标实现情况的结果指示参数。
对于可测量的目标,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变化来反映绩效的改变和目标的实现。对于难以测量的目标,则应建立评价这些目标实现的各种结果指示参数,并通过参数的完成来确定目标是否实现。
实例:降低作业场所内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可用的结果指示参数:
(a)作业环境与布局符合有关的法规要求;
(b)机动车驾驶人员持证上岗;
(c)员工抱怨次数明显减少;
(d)未遂事故及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在监测目标实现情况时,应对上述指示参数进行综合考虑,不可以单一使用事故指标来评价目标是否实现,因为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有时会由于统计上的原因或现场作业活动的减少而导致这些数据的下降,不能反映管理绩效的实际改变情况。
5)目标实现的评审
对目标实现的评审应考虑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a)目标已实现
应评审实现目标的计划是否实施,目标的实现是否与计划相关,如果不相关,则应分析实现目标的真正原因。如果相关,则要考虑如何保持实现的水准。
(b)目标未实现
应检查计划是否实施,如果未实施,原因是什么,是否应继续实施;如果计划已实施,则应检查目标未实现的原因,并修订计划,调整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
用人单位还应该注意考虑目标与计划的投资效果,因为并非所有的计划要素对计划的成功都发挥作用,因此评审过程中除应考虑上述两个基本因素外,也应同时考虑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包括实现的可行性和实现的必要性。
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4.3.3要素要求
(2)管理方案
对于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案,各层次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所对应的管理方案应针对具体的风险状况和现有资源配置的能力。
例表三是管理方案设计的例子。
管理方案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实现目标的:
1)相应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时间进度与安排;
3)资金预算与安排;
例表三 管理方案实例:生产区噪声治理管理方案 编号:
4)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
在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作业活动中产生的变更因素,影响管理方案的活动和适应性的改变,此时应对管理方案进行及时的评价,并针对这些变更作出相应的更新。
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4.3.4要素要求。
4.运行控制
化工企业应通过对作业活动及过程所存在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进行文件化的管理,以达到对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并满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1)运行控制的策划
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开展多方面的运行控制活动,企业在策划运行控制活动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
1)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所确立的不可接受的风险;
2)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3)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4)相关方的活动、货物和服务;
5)设计管理活动。
(2)运行控制的范围
化工企业结合自身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特点,应建立和保持以下方面的运行控制:
1)危险作业活动的管理
包括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机械作业 、高压电作业、动火作业、破土作业、气瓶充装作业、接触有毒、有害及腐蚀性或放射性物质的作业等。
2)危险物品的管理
存在于化工企业作业活动中的常见危险物品主要有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物品、腐蚀物品、放射品等。
3)变更活动管理
主要包括:
(a)工艺和技术的变更,如:
a)生产装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b)工艺流程,生产方案的变化;
c)工艺参数的修订;
d)工艺技术改进引起的变化;
e)原料、产品及化学药剂性质的变化;
f)工艺操作规程大机组设备操作规程的改变;
g)电力及公用介质的变化。
(b)设备、机械、设施变更,如: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设备材料的代用;
c)更换与原设备材质、结构、型号、处理能力不同的设备;
d)临时的配管和接头;
e)新增加的设备、容器或储罐;
(c)管理变更,主要包括:
a)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变更;
b)工作程序的变更;
c)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变更;
d)组织机构及人员的变化。
4)有害作业的管理
化工企业作业活动中常见的职业有害因素主要有:有毒物质、粉尘、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高温、电能、酸碱、机械危害等。
5)危险设备的管理
危险设备主要指现役生产装置及各类机械、电动设备。主要包括:
(a)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如压力锅炉、带压反应釜等;
(b)电力设备设施;
(c)信号报警设施与联锁保护系统;
(d)起重机械;
(e)普通机械设备、机床、木工机械、运输车辆、电动工具等。
6)人员管理
(a)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化工企业中主要的特种作业人员有:从事危险物品作业、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作业、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等作业人员;
(b)相关方的管理,主要指在企业作业场所内活动的承包方、供货方、来访者;
(c)女工及未成年工的管理。
7)劳动安全卫生设备及设施的管理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一般指预防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设备及装置,一般包括:
(a)通风、排毒、除尘设施;
(b)防火、防爆、泄压装置及设施;
(c)防雷、防静电装置;
(d)吸声、消声
附件下载:会员登录 点击此处下载附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