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食品安全壁垒对中国食品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12月20日

       摘要
        食品产业作为我的出口产业之一,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食品安全壁垒正成为我国食品贸易中最大、最难防范的障碍.对我国的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从食品贸易壁垒的相关概述入手,首先,分析我国食品安全壁垒产生的原因;其次,结合具体案例及数据指出食品安全壁垒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的应对措施,即需要农业生产者,国家与政府以及食品生产企业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食品安全壁垒;食品贸易;影响;应对措施
       
                                   ABSTRACT
        As one of the export sector of China's export trade, the food indus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barrier of food safety is becoming the biggest and most difficult obstacle,which has hurt the food export of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just begin with the relevant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food trade barriers, first,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barrier of food safety; second, point out the influences of the food trade barriers on our country's food trade with specific cases and data points; finally, it is the relevant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namely, It needs the joint effor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rs, the countr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ood enterprises.
        Keywords:barrier of food safety; food trade;influences;solutions
       
        一 食品安全壁垒的相关概述
        1.食品安全壁垒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而作为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食品贸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食品贸易的发展,使得整个食品行业趋于全球化,并且使得与之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比如2002年虾类产品的氯霉素事件,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口蹄疫以及禽流感事件。食品作为我国除机电纺织之外的又一主要出口商品,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食品贸易产业不断发展。然而随着国际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和贸易主义的抬头,我国的食品出口受到“食品安全壁垒”的影响日益加深。比如2007年3月美国报道称从发现从中国进口的的宠物饲料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情况,造成消费者对中国食品的抵制;同年7月,美国《华尔街日报》又报道称从中国进口的蔬菜、大米等植物源性食品中发现了重金属含量超标;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更是被媒体大肆宣扬,甚至演变成了“中国食品有毒”等。
        所谓“食品安全壁垒”,是指食品进出口国利用过高的、强制性的食品标准、法规以及检验食品的合格性评定所形成的贸易障碍,也即食品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食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提高食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他国食品进口的目的的一项贸易保护措施[1]。 “食品安全壁垒”正成为阻碍我国食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如日本2005年开始实施的《食品残留农药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07年11月的《食品保护计划》。
        2.食品安全壁垒的特点
        第一,名义上具有合理性。它以保证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保护动植物健康等为名,对食品贸易实行限制和制裁措施,从人类健康发展方面来说是非常合理的。第二,形式上具有合法性。食品贸易壁垒与其他的贸易壁垒不同,它以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拥有法律的外衣[2]。第三,食品安全的标准更加严格,涉及的范围也更具广泛性。近些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趋于严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严格规定致病病菌的限量指标;(2)标准的范围扩大[3]。如日本于2006年5月起开始执行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个别豁免物质除外)在所有食品中的残留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对于日本认为有科学依据的则制定限量要求,对无科学依据的物质则采用0.01mg/kg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他们的技术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而且面又很广,很难全面顾及。更何况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二 我国食品安全壁垒产生的原因
        1.农业生产源头污染严重
        首先,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工业和生活“三废”污染对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非常严重。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我国的环境状况也日益恶化[4]。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导致农林牧渔产品的污染从而对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传统的农业生产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仍是以小户家庭为主的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这种经营方式使得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尤其在施肥、打农药的环节中,难以协调统一,也不利于有关部门的全面到位的监管。最后,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的文化科技水平不高,缺乏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知识。导致农民滥用、乱用化肥、农药和各种化学制剂的现象非常普遍,农产品受到重金属、农药等严重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2.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首先,政府多头管理,监管不力。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以及进出口进行监管的部门繁多,农业部、检验检疫局、质量监督局等部门均有行政管理权,各部门管理的重点不同,出台的法规也不尽相同。这种监管方式使各部门掌握的信息分散,部门问缺乏畅通的沟通。而且许多工作重复进行,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使得监管效力低下,监管责任不能落实。其次,我同的食品安全法规不健全。我国现已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多达几十部,但冈分段立法,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较窄,尚未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办法,留下执法空白和隐患。最后,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工作滞后,标准水平低,与国际脱轨。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的标准是CAC,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上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发达同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而我国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覆盖面远远不够,标准化操作滞后。而且,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低,标准化水平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1]。
        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总体规模小,自身水平偏低,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较低。中小型食品企业仍占大多数, 食品安全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较差等问题。由于我国的食品出口企业规模较小,出口市场单一,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差,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差,使得食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低下,极易因为质量安全问题受到限制。同时部分出口企业的自律意识不高,虽然建立了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但生及检测设备落后,在利益驱动下,对自身出现的问题隐瞒不报,有些企业在装货环节上做手脚,追求眼前利益,不讲信誉违章操作、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国际形象。
        三 食品安全壁垒对中国食品贸易的影响
        1.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的违规状况
        (1)中国出口欧盟食品贸易状况。2008年,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对中国食品进行通报的批次为总共为369批。其中花生是通报最多的产品,约占总批次数的45%,并且所通报的原因全部是黄曲霉毒素超标。通报批次第二多是水产品,主要原因是卫生要求不符合规定、兽药超标(主要是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汞铅等超标。此外,三聚氰胺的超标也是2008年欧盟通报中国国食品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糖果、巧克力、饼干等产品中。
        (2)中国出口美国食品贸易状况。2008年,美国扣留中国食品共计648批次。其中遭遇扣留最多的食品是水产制品,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包括腌制、干制、蔬菜罐头。另外,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输美的调味料、米粉和糖果的扣留较频繁。其他食品,如米粉、糖果、谷物、蛋制品等被扣留的也比较多,其原因也各不相同,包括含有腐烂物质、不安全添加剂、杀虫剂、三聚氰胺超标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