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土地整理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14日

摘 要:土地整理活动是一项重建生态环境系统的工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对区域环境要素和生态过程产生影响。本文将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总结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分析了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和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其中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会对水文环境、土壤质量、农田小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而且交通用地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化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
据相关资料统计,自2000~2010年10年以来,我国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已经累计补充耕地约526万,根据国土资源部所制定公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约800万,可以说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整理工程尚处于现代意义上土地整理的初级阶段。
  一、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1、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就是指在项目区所开展以平整土地、修建农田水利设施以及田间道路为主的建设工程工程,土地整理以工程项目通常以工程的方式开展,例如对于耕地的整理主要进行的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一般包括土石方开挖、土石方运输、土石方回填和平整土地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打破土地整理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 必然会对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要素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对于土地的平整工程会改变整理区域中的微地貌,而农田水工程则会影响整理区域中盐类和水分的分布和迁移,因此土地整理工程的规模、性质、管理水平等特性必然会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因素之一。
  2、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土地景观是由廓道、斑块以及基质所组成的一系列生态过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而土地整理工程也就是人为促使原来土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譬如在耕地的整理中会对田块形状、田块面积进行一定改造,同时可能会对沟渠和道路等进行重新布设,而田块通常被认为是景观空间格局中的斑块,道路和沟渠可以被认为是景观格局中的廊道,因此在土地整理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也应是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3、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
  土地整理工程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因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必须对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必要的调控,从而导致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重大的变化,而土地利用规模、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分布布局的变化则又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