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08日

摘 要: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已有了近40年的历史,取得了巨大成绩,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道路。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环保产业 问题
前言
  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凭借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禀赋,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巨大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和人均收入的日益提高,环境状况的恶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环保产业。正是在人们环保意识觉醒后,在世界上众多国家兴起与发展起来的。本文以中国的环保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环保产业面临的问题,并就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政策建议。
概述
  经济增长需要基本的能源作为动力。在煤与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的时代,经济发展消耗的大量能源,在带来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温室气体与硫氧化物等副产品,使全球变暖酸雨普降。大丁业的兴起,带来了人类史上极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丁业三废污染。经济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一方面为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一方面又增加了人口对粮食、土地、渔业资源、森林资源等的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冲击。
  工业先发国家的生态环境最先受到严重威胁,也最先做出积极反应。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发达国家针对造成公害的工业“三废”展开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正是在此背景下,从最初的污染治理、污染防治,发展到环境影响评估、监测、环境技术服务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并成长为一国的支柱产业。环保产业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而且带来就业与利润,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共赢。工业后发国家,尤其是中国,在经历自己的工业化过程时,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同样的环境问题,也开创了自己的环保产业。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中国的环保产业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起步阶段、巩固阶段与快速发展三个阶段,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第一阶段为1973年至1990年的起步阶段。1973年,我国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1982年2月5日,为完善环境保护中的配套制度,国务院发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环境保护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国家环保意志的引导下,我国环保产业应运而生。
  第二阶段是环保产业稳固发展阶段,即1991~2000年。此间,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1992年4月,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产业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向。此后,随着环保执法力度与投资的加大,我国环保产业获得稳固发展。1993年,行业内企业数量从1988年的2529个增长到8651个。在“九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投入大幅增加,环保产业获得较快发展。2000年,企业数量比1993年增加了1.1倍,从业人数增加了69%。在稳固发展阶段。环保产业的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环保市场扩大。但是,这一阶段环保产业的增长主要源于传统环保产品市场的扩大,现代的高附加值的环保技术以及服务等部门并没有显著增长,环保产业依然没有摆脱技术和服务水平低以及规模有限的缺陷。
  第三阶段为2001年至今,是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国家延续了“九五”时期的环保基本方针,对环保产业的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全国环境保护投资与“九五”时期持平,约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3%。“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更是把环境保护提升到突出位置。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为实现规划既定的目标,需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5300亿元,占同期困民生产总值的1.35%。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环保产业逐渐成为热门行业(王钦,孙海英)。环保产业产值,从2000年的774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200亿元,增长了4.42倍。
主要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环境科学与机械工业相结合而形成的环保技术装备既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的特点,又有工业技术薄弱、工业体系尚不完善的问题。与我国机械工业整体状况或基础较好的行业相比,与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造成我国环保技术装备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