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如何处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3月12日

摘 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城市人口和地域渐增,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两大系统工程如何统筹协调,是实现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都是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多学科、多专业共同研究,寻找最佳方案,保证环境与经济建没同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发展
引言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发展计划和各项建设的发展战略协调统一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功能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工业规划、城市建筑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经济技术规划等。
  一、城市规划与环境综合保护规划的关系
  1999年2月通过《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该项规划的制定说明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创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的生态型山水城市对城市建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防灾避灾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国家要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避免因规划布局失误而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力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城市面貌,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环境承载力
  承载力的环境学定义为:一个地区能够将来不减少支持某种环境质量的最大环境容量。对于环境系统而言,城市环境系统承载力指在保证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时,在维持城市环境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环境功能不朝恶性方向转变的条件下,城市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二)城市规划合理的标志是城市环境保护的平衡
  城市环境的平衡是指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段调节城市环境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布局、比例、与数量的消长、种类的增减等所能达到的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它不仅能使它所支持的城市健康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促使自然生态母系统不断在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要通过规划充分体现城市环境要素的自然属性,强化被城市发展所弱化甚至破坏的要素;同时,通过规划合理地建设新的环境工程要素,使系统多样化,从而提高环境稳定性。
  (三)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城市环境发展,也是规划合理的重要保证
  城市环境发展是指建立在人类自身和城市环境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共生的动态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不单纯追求某一系统组分的发展在量上的最优与最大,而是在城市环境系统与自然生态母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实现整合性、有序性与协同性。
  (四)节能高效、污染少的环保型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解决城市中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避免单一、平面的交通布局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综合的规划和发展城市多元、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也是削减城市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对能源、土地资源的耗费的一项环境保护重要内容。优先和充分地发展立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控制中心城区小汽车和摩托车的发展,建立以地铁、轻轨、电车、公共汽车等类型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网络。
  (五)城市山体水域等空间环境资源保护规划
  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山体、水域等自然空间环境是构成城市特征的重要因素。保护和综合利用城市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环境特点,是善用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体现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在编制对其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性文件,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城市空间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内容是: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区内已纳入保护范围的山体和水域资源制定综合整治和保护专项利用规划。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