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某化学建材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11月14日

 [摘要]  目的  识别、分析某化学建材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职业体检。结果  化学毒物定点采样102个样品,其中有3个样品的测定值不符合限值,其余样品测定值均符合限值;粉尘定点采样12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均符合限值;18个噪声测定点中有3个测点超过85 dB(A)。职业体检未发现职业病疾患和职业禁忌证。结论  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但应加强个别工作场所化学毒物的控制措施。
  某化学建材厂系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混凝土外加剂,完成技改工作后,在2011-02开始试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2011-04该厂对其“消防、环保及安全改造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混凝土外加剂的某化学建材厂。
1.2  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评价。
1.3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高毒物品目录》[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6]等。
1.4  检测依据及仪器  化学毒物和粉尘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采样2次[7]。化学毒物依据GBZ/T 160-2004,粉尘依据GBZ/T 192.1-007,噪声依据GBZ/T 189.8-2007。主要仪器设备为IFC-2粉尘采样器、QC-4防爆大气采样器、HS6288B噪声仪等。
2   结果
2.1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  总体布局合理,符合当地规划要求。
2.2  生产工艺原理及流程  将原辅材料通过磺化、水解、缩合、中和、混合等工序生产出混凝土外加剂。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环节 
    某化学建材厂在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特殊作业等环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1。
表1 某化学建材项目各环节中职业病危害因素
产生环节 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 萘、硫酸、氢氧化钠、甲醛、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
生产环境 夏季露天作业
劳动过程 劳动组织、作息制度
特殊作业 压力容器作业、密闭空间作业、视屏作业、职业性机动车驾驶作业、高处作业
2.4 防护设施  各生产单元及工艺设备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基本正常。
防尘毒设施: 原料与成品罐露天放置,设置围堰,密闭管道输送。萘库房设置机械抽风装置,抽出的萘在甲基萘洗涤塔内吸收。合成车间有12个防爆型轴流风机,每个风机风量为8700m3/h,有37扇窗户,该车间按二级防爆区域管理,禁止在车间内使用无线电话,进入车间前需进行除静电。各主要作业场所入口处均设置了作业指导书,物料安全卡,紧急行动指南,公布了联系电话等。各作业现场设置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在水塔上设置了明显的风向标。
防高温措施:将锅炉房单独布置,门窗通风面积大。反应釜采取了保温隔热措施。合理安排工人高温作业时间。
防噪声措施:噪声较高的作业场所与其他场所分开。引风机等高噪声设备的安装采取减振、隔振措施。采用巡检作业方式减少接噪时间。
2.5  个人防护用品  配备有包括头部、颜面部、躯体、手部、足部、呼吸系统、听力以及高处作业的防护用品。
2.6  辅助用室  设置了更衣室、盥洗室、浴室、卫生间、食堂,均符合GBZ 1-2002标准的要求。
2.7  职业卫生管理  设置有“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有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体检,职业卫生档案和管理。组织全体员工培训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上岗前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
2.8  应急救援  针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如高温烫伤、酸碱腐蚀、急性中毒等制定了《工厂应急预案》,预案包括了警报级别的定义、初步判别、事故发生时的指挥组织、角色职责、紧急通讯、人工报警、探测器报警、疏散和集合点、现场事故处理小组、培训和演练、外界援助机构等内容。预案还规定了每年至少通过一次演练来保证其可行性。当相关的信息、数据有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公司设置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设施有:风向标(厂区水塔)、液体原料及成品罐周设置了高60cm的围堰、容积为470m3事故储液池、现场应急冲淋设施和洗眼装置,每个作业场所应急冲淋和洗眼装置的服务半径<15m。配置了便携式的萘检测报警仪、氧检测报警仪、甲醛检测报警仪,长管呼吸器等。建立了急救室,有急救箱、急救手册、滤毒罐、防化服、担架、防化学面具、脊柱板、检查床等基本应急抢救设施。
公司还联系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员工进行急救处理培训。管理层负责本部门的应急程序,并组织演练。演练参与者包括运作经理、车间主管及代理、车间员工和倒班工人、消防队和来自其他部门/单位的观察员和协助者。
2.9  检测结果 
化学毒物定点采样102个样品中有3个样品的测定值不符合限值,其余样品均符合,在现场采样过程中,生产装置出现异常,导致2个甲醛样品检测结果不符合限值。该厂经过及时整改,装置恢复正常生产后再次测定甲醛浓度,测定结果符合限值。硫酸罐区阀门处硫酸样品检测值不符合限值;粉尘定点采样12个样品的检测结果均符合限值; 18个噪声测定点中,锅炉房引风机、空压机房及TS实验室振动台运行时,这3个测点的噪声超过85 dB(A)。
2.10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公司共组织193人(其中男性118人,女性75人)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显示:有2人单耳听力下降。其余人员中均未发现职业病疾患或职业禁忌证。
3 讨论
某项目的总体布局、工艺设备布局、通风、采光、照明等厂房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及相关规范的要求。
某项目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萘、硫酸、氢氧化钠、噪声等,其中甲醛属于高毒物品[2],系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此外,还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柴油、水泥粉尘、煤尘等有毒有害化学因素;高温、工频电场、电焊弧光等有害物理因素。另外还存在视屏作业、机动车驾驶作业、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的相关危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第49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该项目的生产工艺简单成熟,大部分生产过程是密闭操作,主要液体原料通过管道密闭输送,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少、时间短。虽然可能存在高毒物质甲醛,但结合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正常生产状态下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甲醛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BNS母液、PCE母液、木质素磺酸钠等原辅料的毒性低;锅炉房煤使用量较小,通风良好,有除尘脱硫设施;工人防护用品配置齐全;防护设施配置较完善。综合分析后判定,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某项目化学毒物的检测结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化学毒物的关键控制点是各原料罐区、库房及合成生产线,尤其是硫酸罐区的阀门,硫酸在从槽车向储罐转运的过程中,工人有接头连接、开关阀门等操作,在此过程中工人可能会接触到较高浓度的硫酸,应加强个体防护。噪声的检测结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的要求,噪声的关键控制点是锅炉房引风机、空压机房、TS实验室振动机。虽然各噪声作业岗位的8 h连续等效A声级计算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但也存在高噪声作业场所,且体检结果提示机动车驾驶员、锅炉工、实验室拭拌人员的听力存在职业相关的健康异常,因此,应加强噪声作业人员及机动车驾驶员的听力防护与医学观察。
在锅炉房引风机处、泵房以及发电机房补充设置噪音有害的警告标识;发电机房在进行柴油发电的时候,若通风不良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并且发电时噪声较高,所以应在发电机房补充注意通风的指令标识及噪音有害的警告标识;在维修车间焊接作业区设置当心弧光的警告标识及戴防护镜的指令标识;维修车间存在砂轮切割的工序,需设置佩戴防尘口罩和护耳器的指令标识。
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较完善,试运行期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较好。
建议公司与就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邀其参与公司的应急演练,对应急队员进行指导培训,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得到第一时间的救助。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应定期加强维护。
公司的健康监护制度完善,落实到位。建议在《职业健康和医疗管理》制度中增加员工健康档案管理的相应条款。员工离开公司时,可以免费索取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等内容。该项目因生产需要,会委托外单位进行设备大修、装卸料等工作。在这些外委工作中会有切割、打磨、电焊、拆卸等过程,外委工人可能接触噪声、局部振动、电焊弧光、电焊烟尘、锰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生产性粉尘等有害因素,同时还可能存在密闭空间作业的相关危害。对此,公司应在外协委托工作中明确外委单位的劳动保护和职业健康监护等内容。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