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液化天然气储罐安全技术分析

作者:朱保国 李晓明 宋启祥等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12日

  2. 3. 2 大、中型储罐的绝热要求

  对于中、大型及特大型LN G储罐,从经济技术上考虑,普遍采用普通堆积绝热,即在绝热空间中装填珠光砂。选用一定粒度的珠光砂充填到一定密度,减弱颗粒间的接触传热。为防止绝热材料吸潮而造成性能下降,使绝热材料保持其绝热效果,对绝热空间充入微正压的氮气,可防止潮湿空气渗入夹层。也可以排出夹层中空气,将夹层中的氧含量降至最低,防止LN G泄漏后与氧气混合发生危险。

  2. 3. 3 LN G储罐绝热方式确定原则[10 ]

  确定LN G储罐的绝热结构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在保证标准热损的要求下,尽可能减薄绝热层。②绝热材料不应使管道和设备受到腐蚀。③绝热体要有适宜的粒径和充装密度,这样才能确保绝热效果,更有效地保障LN G储罐的安全储存。

  2. 4 接管绝热

  工艺管道是储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连接内罐和外界介质源。介于夹层中的管道有绝热空间的保冷作用,但对于管道与外容器连接部位,就要考虑连接处的保冷及结构的合理。管道材料在LN G 工作温度- 162 ℃下会发生冷收缩,需要在管道上设置波纹膨胀节进行冷收缩补偿,受绝热空间绝热材料的影响,补偿结构要设置在外罐外侧。同时在管道和膨胀节的间隙填充隔热材料,阻断通过此连接环节的漏热,可以解决储罐储存中接管漏热的问题。

  3 LNG储罐允许充装量、液位控制系统及其他

  3. 1 最大允许充装量

  通常LN G储罐设计有最高液位,要控制储罐内的液位不超过此限。因此,在充装LN G 时,应考虑到液体受热后的体积膨胀而出现液位超高的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充注时液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充注的LN G相对于储存压力来说是已经膨胀了的LN G,则可以充注到最高液位,反之则应留有适当的空间允许液体膨胀[11 ] 。

  一般可根据储罐泄放阀设定的工作压力和充注时气相空间的压力来确定允许的实际充装量。

  3. 2 液位控制系统

  LNG储罐液位控制系统应设置正常最高工作液位、高液位报警、高高液位报警并切断、最高允许液位4 组液位控制方式。其中最高允许液位小于罐壁顶部或者低于溢流口,4 组液位控制方式形成阶梯式的过量充液预防保护系统。为防止仪表的失效风险,储罐上分别设2 套独立的液位测量仪表,仪表选型时要考虑密度的变化。液位控制系统不仅能就地显示,还具有远传功能,其信号可以远传至控制室进行操作。即高液位报警和高高液位报警与切断保护设施联控,可以在LN G充装到此液位限定值后,控制信号直接驱动进液管道上的自动阀来达到关闭。

  3. 3 温度测量

  3. 3. 1 介质温度测量

  LN G的密度差异等会造成充装过程的分层和涡旋等不利现象。内罐的外罐壁不同高度设置测量介质温度的热电偶,可以将不同储存深度的LN G的温度信息反馈出来,使操作者采取合适的充装程序,同时也监测温度差异,以抑制分层的现象发生。如LN G源温度较罐内储存LN G介质温度高时,可以从下进液管进行充注,罐内介质对充入LN G 源起降温作用。反之,则从上进液管充装,LN G 源介质可对罐内形成的气相蒸气起冷却作用。

  3. 3. 2 绝热空间温度测量

  绝热空间的四周、顶部及底部分散布置着测温装置。绝热层暖侧和冷侧及过渡空间中的测温装置可监测异常的温度变化,以便判断绝热体是否受潮或松散而存在漏热等。内罐底部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尤其对采用罐底有加热系统的立式平底型圆筒储罐来说,不仅可监测储罐底部是否存在异常反应,同时可以监测加热装是否存在漏热。底部加热器为周期性的工作模式,当温度传感器达到最低设定温度后,即内罐冷能即将传递到基础时,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启动加热系统,直至温度传感器达到最高设定温度而保护基础结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