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7月15日

1  事件定义及分级

1.1  定义

环境突发事件包括环境破坏事件和外部环境影响事件两种类型:

(1)环境破坏事件:指在管道分公司范围内,由于各类工业生产、自然灾害、交通安全事件影响或人为破坏原因,造成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含污染物的废水流失等,进而导致或可能导致对周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区域生态功能的部分丧失,周边生物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形成不良社会影响等后果的事件。

(2)外部环境影响事件:指由于管道周边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工业生产、交通安全等事件影响,导致或可能导致管道生产、管道设施、现场员工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

1.2  分级

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级,管道分公司及以上级,管理处级。

1.2.1  管道分公司及以上级环境突发事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受伤、中毒的环境破坏事件;

(2)对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产生严重影响的环境破坏事件;

(3)危及国家濒危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环境破坏事件;

(4)造成大面积森林火灾、动物死亡、区域生态功能破坏的环境破坏事件;

(5)污染物进入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源、饮用水水源地造成污染的事件;

(6)对沿线林场、草地、苇丛、农田、鱼塘造成大面积破坏的环境破坏事件;

(7)因外部环境破坏已造成危害或已威胁到管道生产运行安全的事件;

(8)因外部环境破坏已造成危害或已威胁到输气站场、阀室、大型穿跨越设施安全的事件;

(9)其它经管道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危害分析、风险评估后认为属于管道分公司级(Ⅱ级)事件的环境突发事件。

1.2.2  管理处级环境突发事件

管理处所属管道沿线、站场、阀室发生环境破坏和外环环境影响事件,影响周边大气、水体、土壤,未造成污染、功能环境丧失和生存环境威胁,依靠管理处自身力量可以解决的事件:

1)管道工程维检修涉及的林场、草地、苇丛、农田、鱼塘等损毁,未造成实质影响的。

2)因外部环境破坏可能威胁到管道生产安全或可能造成输气站场、阀室、大型穿跨越设施损坏,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现场监护的事件。

2  应急报告

2.1  报告程序

报告程序

事件发生时,按照总体预案中5.1条规定的程序报告。

2.2  报告内容

2.2.1  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向管理处应急值班室、管道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单位名称;

(2)发生的环境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征、污染物介质、扩散蔓延趋势,可能造成的后果;

(3)人员中毒、伤亡情况;

(4)现场地理、气象特征,周边居民分布状况;

(5)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6)救援要求;

(7)报告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

2.2.2  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各单位、了解事态进展情况,随时用电话、传真等方式跟进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现场状况;

(2)应急救援队伍、设备、物资到位情况;

(3)人员疏散、伤亡情况;

(4)地方政府、新闻媒体参与情况;

(5)已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效果;

(6)进一步调查后的可能原因;

(7)应急设备、物资消耗及需求情况;

(8)是否需要更多的支援。

3  应急处置

3.1  应急行动

3.1.1  现场应急指挥部

(1)指令各职能部门按应急准备要求采取行动;

(2)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修正应急处置方案,随时下达有关应急指令;

(3)根据现场需求,组织协调各方应急资源进行处置。

3.1.2  各专业组

3.1.2.1  生产运行组

(1)连续收集现场应急处置动态资料,随时向管道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并及时传达指令;

(3)组织协调,计算气源剩余的供气能力;

(4)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进行事件状态下的生产调度指挥;

(5)监控站场、RTU阀室远程流程切换操作;

(7)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请示应急终止;

(8)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任务。

3.1.2.2  安全环保组

(1)实施现场警戒;

(2)对现场可燃气体、污染水体进行实时取样、检测,将检测结果及时通知现场应急指挥部;

(3)实施紧急救治;

(4)对抢险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监督。

3.1.2.3  应急协调组

(1)根据现场应急指挥部指令,告知外协单位事件具体情况,指令其赶赴现场;

(2)与地方应急救援力量协调,请求支援;

(3)协调当地乡(村)政府、居民,做好征、占地工作;

(4)调集附近施工机械和人员,对通往现场道路进行修整,并安排专人引路;

(5)做好先期人员疏散,并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后续人员疏散和安置工作。

3.1.2.4  技术支持组

(1)通过现场数据采集,结合事件发生现场周围的实际情况,对现场情况做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

(2)根据抢险情况,为抢险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抢险施工中的质量监督。

3.1.2.5  抢险实施组

(1)按照应急处置方案,做好施工前准备;

(2)按照应急处置方案实施抢险工作。

3.1.2.6  综合保障组

(1)调配车辆,立即将现场应急指挥部成员送到现场;

(2)确定或搭建现场指挥部临时办公地点,做好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交通保障工作;

(3)安排食品、饮用水、洗涤用品、急救医疗用品等生活物资,满足抢险人员的生活需要;

(4)开展宣传,做好事件波及区域员工和群众情绪稳定工作;

(5)安排专人对现场情况及应急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3.1.2.7  物资装备组

(1)根据现场需要调派管理处内部卡车、挖掘机等抢险车辆、设备;

(2)根据现场需要购买、发放应急抢险物资及安全防护器材;

(3)根据抢险现场需求进行应急物资的采购和调配。

3.2  现场抢险措施

3.2.1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导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的原则

及时、迅速、有效地开展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组织相关人员安全撤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

(2)坚持源头控制,防止事件蔓延的原则

及时组织确定事件现场保护区,封锁事件现场,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检测和评估工作。根据发生事件的类别和技术特点,有效分析事件原因、破坏方式和事件后果,及时切断污染源和传播渠道,控制事态扩大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3)坚持有效处置,消除危害后果的原则

针对事件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工业生产所造成的现实的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消除事件危害后果。

(4)坚持信息公开,降低社会影响的原则

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警报和紧急公告,告知事件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对受到环境污染危害的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接受媒体监督,降低社会影响。

3.2.2  环境目标优先保护次序

(1)人口聚集区,饮用和工业用水水源地;

(2)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

(3)重点工矿企业生产厂区,交通、电力、通信干线;

(4)林场、草地、苇丛、农田、鱼塘和一般旅游场所;

(5)其它场所。

3.2.3  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处置措施

3.2.3.1  人口密集区天然气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

(1)快速关断泄漏管段的上下游气源。

(2)组织以泄漏点为中心的空气环境检测,确定天然气泄漏造成的危险区域范围,并立即通知周边单位和政府组织疏散危险区域内人员。

(3)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对天然气的扩散范围实施警戒,设置警戒线,控制人员、车辆和火源,避免进一步灾害发生。

(4)如有火情,应调动消防协议单位并请求当地消防部门的支援,尽快组织灭火。

(5)联系地方环境检测部门对人口居住区域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确定天然气泄漏对居住环境的影响程度。

(6)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对泄漏管段降压、放空,并进行封堵、换管抢险作业。

3.2.3.2  穿跨越大、中型河流、水域区域(包括地下水源保护区)天然气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

(1)快速关断泄漏管段的上下游气源。

(2)与当地水利、水源保护区管理部门、航运管理部门等单位取得联系,通报事件情况,请求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事故发生。

(3)联系地方环境检测部门,对天然气泄漏处下游水体进行检测,确定水体影响程度。

(4)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对泄漏管段降压、放空,并进行封堵、换管抢险作业。

3.2.3.3  林业保护区天然气泄漏造成的环境破坏事件

(1)快速关断泄漏管段的上下游气源。

(2)通知保护区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如有火情,应调动消防协议单位并请求当地消防部门的支援,尽快组织灭火。

(4)如火势较大,应配合消防部门在事件现场周围开挖防火沟或防火带,避免火势继续蔓延。

(5)如尚未发生火情,应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对天然气的扩散范围实施警戒,设置警戒线,控制人员、车辆和火源,避免进一步灾害发生。

(6)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对泄漏管段降压、放空,并进行封堵、换管抢险作业。

3.2.3.4  湿地保护区天然气泄漏造成的环境破坏事件

(1)快速关断泄漏管段的上下游气源。

(2)与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确定控制和抢修作业范围,明确保护措施。

(3)采取必要措施驱赶和保护事件现场周围的野生动物。

(4)如有火情,应调动消防协议单位并请求当地消防部门的支援,尽快组织灭火。

(5)如火势较大,应配合消防部门在事件现场周围开挖防火沟或防火带,避免火势继续蔓延。

(6)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对泄漏管段降压、放空,并进行封堵、换管抢险作业。

3.2.3.5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对于沿线有野生动物出没的区域,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应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伤害,具体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如下方法:

(1)在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柱子上或树枝上拴足够数量的闪光带,以将鸟类驱赶到污染现场范围之外。

(2)采用车辆和扬声器、铃铛、口哨等用于吓阻野生动物进入污染现场。

(3)将受伤的野生动物尽快送到当地林业站或兽医站进行治疗。

3.2.3.6  管道周边林区火灾对管道运行造成的威胁事件

(1)通知林区管理部门组织进行抢险救灾。

(2)在管道及设施周边设置警戒线,疏散现场人员,移走可移动的设备、可燃物,对现场火情及生产设施进行连续监护。

(3)如火情影响管道、站场、阀室、穿跨越及其它附属设施的安全,应调动消防协议单位并请求当地消防部门的支援,尽快组织灭火。

(4)如火势较大,应配合消防部门在事件现场周围开挖防火沟或防火带,避免火势继续蔓延。

(5)如现场火情影响到管道及设备安全运行时,应立即采取喷水、设置阻燃挡墙等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降温和防护,关断现场电气设备。必要时,可采取管道降压运行、站场关断放空等措施保证运行安全。

(6)如现场火情导致管道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专项预案进行处置。

(7)现场火情得到控制后,应及时组织人员清理残余火和暗火,对清理后的火场组织人员进行轮流看守,防止火场复燃。

3.2.3.7  管道周边工矿企业、油气管道、交通干线火灾爆炸对管道运行造成的威胁事件

(1)通知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组织进行抢险救灾。

(2)在管道及设施周边设置警戒线,疏散现场人员,对现场火情及生产设施进行连续监护。

(3)如火情影响管道、站场、阀室、穿跨越及其它附属设施的安全,应调动消防协议单位并请求当地消防部门的支援,尽快组织灭火。

(4)如火势较大,应配合消防部门在事件现场周围开挖防火沟或防火带,避免火势继续蔓延。

(5)如现场火情影响到管道及设备安全运行时,应立即采取喷水、设置阻燃挡墙等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降温和防护,关断现场电气设备。必要时,可采取管道降压运行、站场关断放空等措施保证运行安全。

(6)如现场火情已导致管道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专项预案进行处置。

3.2.3.8  站场周边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泄漏对管道运行造成的威胁事件

(1)通知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组织进行抢险救灾。

(2)截断影响站场的污染源,在污染源周边设置警戒线,对现场污染物及生产设施进行连续监护。

(3)如周边工矿企业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对站场造成影响时,应立即疏散站场人员,控制人员、车辆和火源,避免进一步灾害发生。

(4)如周边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站场人员中毒时,应立即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5)如周边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泄漏影响管道及设施安全时,应立即对管道、设施采取洗消、隔离防护措施。

(6)如周边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泄漏已导致管道天然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专项预案进行处置。

4  应急终止

经应急处置后,管理处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1)国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急处置已经终止;

(2)环境破坏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3)受伤人员得到妥善救治;

(4)生产恢复正常;

(5)社会影响减到最小。

5  应急保障

5.1  队伍保障

江苏管理处环境突发事件需要调用和协调的应急队伍有:

(1)管理处输气站场、巡线队、维修队;

(2)事件发生区域地方政府安监、林业、水利、河道、公安、环保、保护区、旅游部门;

(3)事件发生区域消防部门、120急救中心;

(4)金陵石化消防支队、扬子石化消防支队、金坛市第一人民医院、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5.2  设备保障

设备保障

管理处环境突发事件需要配备的基本应急救援设备有:

(1)交通运输类设备:包括越野车、卡车、拖车、救护车等,用于应急人员、伤员、设备、救援物资的运输。

(2)施工类设备:包括挖掘机、水泵等,用于挖掘防火沟、抽排水等。

(3)动力、通风类设备:包括移动电站、发电机、轴流风机等,用于为现场设备提供动力和现场通风、吹扫。

(4)消防类设备:包括消防车、灭火器等,用于现场火灾扑救和消防监护。

(5)人员防护类装备:包括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火服、防护靴等,用于现场应急人员防护及伤员救护。

(6)检测类设备:包括可燃气体检测仪等,用于现场作业环境检测和周边环境监测。

(7)通信类设备:包括指挥车、防爆对讲机等,用于现场指挥及通信联络。

(8)记录类设备:包括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用于记录现场情况。

5.3  物资保障

管理处环境突发事件需要配备的基本应急救援物资有:

(1)应急抢险类物资:包括草袋、沙袋等,用于污染水源封堵。

(2)洗消类物资:包括吸油毡、消油剂、净水剂等,用于污染物的清洗、消毒和回收。

(3)警戒类物资:包括警戒带、警戒牌、闪光带等,用于现场警戒和周边生物驱逐。

(4)保障类物资:包括帐篷、桌椅、食物、饮用水、急救药箱等,用于现场应急人员后勤生活保障需要。

6  附则

本预案由江苏管理处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