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把握制度文化这一突破口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8月14日

 按照企业文化内涵规定,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了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保证,物质文化是基础,三者构成有机整体。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经过知识普及、精神提炼、形象打造,已生成大量理论和实践成果。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的企业只片面强调精神文化建设,有的企业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对制度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这种不对称表现为企业过多强调“德治”而忽视“法治”,结果是对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约束乏力,管理上人为因素多、主观随意性大,缺少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际法规意识、规范性和严肃性。

  企业文化不是“纯”理论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行制度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们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一定物的形式、人的行为的构成,是建设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

  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对制度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很大程度上,还在于认识问题。其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与制度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直接关系。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实践,它本身不是“纯”理念性的东西,而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主线。缺乏制度力的支撑,对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就没有控制力和管理力,就难以把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教育、管理、建设、自为,教育是前置条件,管理是关键环节,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管理,通过管理搞好建设,最后达到自觉自为的状态,这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即使国外和国内那些企业文化建设卓著的企业,也概莫能外。诚然,“德治”、“人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但实现“德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制度管理和实践,经历一个过程,才能使企业与员工的行为“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德治”化。
当前,企业价值理论系统与制度文化的不协调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致命伤。二者没有和谐一致,理念、口号随处可见,但游离于制度之外,说得多,做得少,或者说归说,做归做,事倍功半。

  制度文化面临新机遇

  笔者认为,产生制度文化建设落后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这个转轨、整合的时代,国际法规也好、国内法规政策制度安排也好,一是新,消化汲取需要时间;二是变化快,对企业的应对速度是一场考验;三是制度建设涉及面广,牵涉复杂,且有长期性,企业和企业家也在摸索。比如: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中,要融人“三项制度”改革的内容,就涉及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精神文化的外在形式和物质文化建设相对容易确定和实施,具有见效快的特点;四是与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关系密切,企业和企业家在这方面,过于重视或偏爱“人治”,往往钟情于“忠诚、仁爱、礼让、人际关系”,忽视法规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控制、约束力和影响力,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中庸”、“面子”、“和谐”,没有成功铸就在利益和“四个多样化”基础之上牢固的链条,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超越于制度文化、组织原则之上。

  但也应当承认,新的形势以及企业新的发展,使企业制度文化建设面临更多的机遇。一是党的十六大之后,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已经掀起,从政府体制的改革、国资委的成立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及完善、世贸规则的介入,在客观上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如果借好外力,乘势而上,能够收到员工易接受、易认同、易执行之功效。二是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在不断强化,接收资讯的水平均有大的提高,特别是逐步掌握了国际法规和国内新的法规、政策。以法规为根据,做好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让法规和改革深入人心,是形势使然。顺应时代,企业则兴则发展。三是配套改革的制度和措施,本身也是制度文化与管理的创新。比如:企业提出“用户至上”的理念,要求企业不但要以用户的需要、用户的满意为标准,还要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为准则,而后者,正是一种制度标准。

  新世纪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要大力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而且要把制度文化真正在企业中贯彻落实下去,让员工在管理中提高,在提高中逐渐强化管理意识和行为,才能更好地体现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