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新桥煤矿“6·17”透水事故救援案例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8月15日

2009年6月17日8时,贵州省晴隆县新桥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图8-3),造成16名矿工被困井下。全体救援人员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本着不言放弃的救护理念,最终满地完成了这次救援任务。其中3名遇险人员在被困25天后成功获救生还,创造了中国煤矿救援史上的奇迹。

一、矿井概况

新桥煤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中营镇,是私有股份制整合技改矿井,技改后产量为15×104/a。斜井开拓,沿C0煤层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和通风斜井,倾角均为25°,高瓦斯矿井,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巷道采用木支护和锚喷支护,采用爆破掘进。该矿按照批复的开采设计方案施工了主斜井、副井和风井,其余巷道均未按开采设计进行施工。事故发生地点未在设计范围之内,设计首采煤层为C1煤层,而井下巷道实际均布置在C2s煤层。

二、事故发生经过

2009年6月15日0点班,工人在回风上山迎头采用5m长探水杆进行探水,探到水后,立即通知所有人员撤到地面,然后拔出探水杆进行放水。6月16日,矿方管理人员井查看现场,发现水流逐渐减小,认为水已排放完毕,就安排工人下井在上平巷、采面开切眼及水仓施工。6月17日8时30分,在井下工作的工人发现回风反斜巷和运输反斜巷被水淹后,立即汇报矿领导,矿方立即组织人员安设28m3/h潜水泵抽水。

三、事故处理经过

(一)紧急出动

6月18日,地方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人员及黔西南州救护队和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水矿集团救护大队、六枝工矿(集团)救援队和永贵救护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领导赶赴现场指挥。盘江煤电(集团)公司领导接到通知后,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安排布置,首先由救护大队派出22人,于2009年6月18日11时55分携带排水和救援设备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实施救援。紧接着由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带领的36名专业人员也先后赶到事故现场参与抢险救灾。

(二)克服困难全力排水

6月18日14时30分,指挥部安排首先到达事故现场的黔西南州救护队下井进行侦察。侦察情况如下:

一是水位已淹到回风反斜巷、运输反斜巷距上平台约100m位置,造成供电线路、电气设备、运输设备、通风设施、通风监测系统及排水系统被淹。

二是矿方已在回风斜巷安设了一台潜水泵排水和一台28kW局部通风机通风。检测CH4浓度为0.65%、C02浓度为0.3%,温度为21℃。

三是检测运输反斜巷CH4浓度为20%、C02浓度为5.6%,温度为25℃;该巷道没有安设局部通风机和排水设备,属无风巷道。

19日8时46分,指挥部根据侦察情况研究决定:

(1)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在副斜井铺设电缆500m,安设开关,接8in水管300m、4in水管500m,安装两台功率为110kW、流量为280m3/h、扬程为95m的离心式水泵进行接力排水,并排放运输反斜巷的瓦斯,恢复通风。

(2)由矿救援队及黔西南州救护队联合在运输反斜巷和回风反斜巷安装两台功率为37kW、流量为80m3/h、扬程为80m的排水砂潜水泵排水。

(3)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和后续赶到的水矿集团救护大队负责在运输反斜巷值班,监护排水工作;黔西南州救护队和后续赶到的永贵救护队负责在回风反斜巷值班,监护排水工作。

(4)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负责整个矿井的气体检测,与水矿集团救护大队联合做好矿井的瓦斯排放和探险侦察工作。

(5)电力部门调集发电车确保供电,医疗部门做好救助准备,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公安部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6)各煤矿救援队负责巷道的清淤和维修工作。

各救援队接到指挥部命令后,立即展开工作,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7个昼夜的连续作战,于7月5日完成了指挥部交给的各项任务。

(三)全力清淤修复巷道,救出矿工创奇迹

参加抢险救援的全体指战员抱着坚定的救人信念: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7月5日,排完主要巷道积水后,现场指挥部决定:由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水矿集团救护大队、黔西南州救护队现场值班,加强安全监护;矿井救援队加大力度,全力以赴对回风反斜巷和运输反斜巷进行清理淤泥和维修工作。因巷道坡度大且被水长时间浸泡,清理时人员站在巷道上容易滑倒。巷道中杂物又乱又多,极难清理。绞车钢丝绳因时间长没有更换经常断丝断绳,矿车又容易掉道影响了清淤进度。巷道中还有多处冒顶,清淤时首先要维护好顶板,支护好巷道然后清淤,这又极大地增加了清淤的难度和速度。但是救护队的同志们为了尽快能抢救出被困矿工一刻也没放松清淤进度,他们发扬了救护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面临困难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一心抱着要救出被困矿工的信念在战斗着。

7月12日11时24分,清巷进度到达运输风巷上山110m位置时,发现遇险矿工的灯光,现场指挥员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并展开救援。

11时30分,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水矿集团救护大队、黔西南州救护队指战员全部入井并快速到达现场,救护人员到齐后,现场指挥员首先安排精干力量带齐救护设备快速到达灯光地点,对被困矿工进行详细检查后,确定三名矿工还有生命迹象。救护队把这三名矿工抬运到担架上,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抢救措施。这时其他救护人员已经将巷道中影响搬运人员的杂物清理完毕。指挥员命令救护队快速地将三名矿工运往地面。12时8分,三名遇险人员被安全地救出井口,送往医疗站急救,创造了被困25天生还的奇迹。

(四)侦察探险,提供决策依据

在救出三名被困人员后指挥部命令:“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9人立即下井在3名被困人员地点的周围巷道侦察并搜寻遇险遇难人员,水矿集团救护大队12人待机”。12时55分,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侦察结束后立即向指挥部汇报侦察情况:运输上山70~110m巷道支护均被冲毁,直接顶冒落高达3m有微风,往上170m位置处左侧露出一段老窑巷道(事故前无该巷道);上平巷外段干燥,积水约1m深,巷道支护完好,风流静止;上平巷与回风上山交岔点往下50m处巷道支护完好、有微风;一平巷长10m,支护完好,风流静止,无透水痕迹;一平巷与回风上山交岔点往上有一长5m的独头巷道,支护完好,风流静止,无透水现象;回风上山与运输上山间的联巷长5m,交岔口有微风向运输上山方向流动,是被困矿工等待救援的位置,圆木上的树皮有被扒掉的新痕迹。这几个地点都没有发现其他被困人员,下平巷完全被煤矸堵塞不能进入。

(五)连续奋战,全力抢救遇难人员

指挥部根据现场的侦察情况决定:分别从下平巷和底平巷两处加快对巷道的清淤和维修工作。

8月3日10时10分,在救护队清理到下平巷80m位置时,看到巷道里段支架完好,爬行进入灾区,在采面开切眼往外20范围内发现7名遇难人员倒在巷道中,并在立柱上发现7张字条,记录了被堵矿工的姓名,最后的一张记录时间为6月19日15时40分。10时30分,侦察情况向指挥部汇报后,指挥部命令立即搬运遇难人员。12时20分,救护队将7名遇难人员从下平巷经回风上山、底平巷、回风反斜巷运至副斜井底后,搬运至地面。

8月4日8时,指挥部决定:后续工作由黔西南州救护队与矿方工人继续完成,盘江煤电(集团)救护大队与水矿集团救护大队归队。至2009年9月9日,在整个事故处理期间,共清理淤泥巷道736m,处理大小冒顶19处,最终将全部遇难人员救出,抢险救援工作圆满完成。

(六)遇险遇难人员所处环境生存条件分析

1.遇险人员所处环境生存条件分析

(1)从探险侦察情况得知,这是一起老窑透水事故,是由老窑在运输上山170M位置处与矿井连通,涌人大量积水造成的。

(2)获救矿工在事故发生时虽然没能与地面或井下其他地点取得联系,但他们沉着冷静,能正确避灾,科学选择待救地点,合理储备体能,三人齐心协力,相互支持,互相鼓励,意志坚定,自救能力强。

(3)因透水老巷与地面相通,在自然风压的作用下,使被困人员所处的联巷有微风通过,即使没有风管供风也有空气的供给。此处CH4浓度为8.5%、02浓度为17.6%、C02浓度为0.1%,温度为28℃,无其他有害气体,具备人员生存的环境条件。

(4)避险处有水和树皮,为三名矿工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维持着他们的生命,使其能够坚持等待救援。

2.遇难人员所处环境生存条件分析

从侦察情况看,采面运输巷被水、淤煤和木料堵塞,整条巷道风流静止,下平巷7名遇难矿工所在地点CH4浓度为85%、02浓度为0.4%、C02浓度为0.2%,温度为28℃。说明事故发生后巷道中瓦斯浓度逐步增加,氧气浓度逐步降低。至6月19日15时40分后,巷道中的气体环境已不能继续维持人员生存,所以造成了被困矿工缺氧窒息死亡。

四、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事故原因

该矿对矿井周边小窑积水情况不清楚,未按照探放水的相关规定进行探放水,在透水预兆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只对迎头进行了探放水且没有放完,就盲目组织施工,最后导致了多名矿工遇难的透水事故。

(二)防范措施

在探放水期间,必须严格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原则,在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等。钻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最底部,并监视探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和水压等,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五、经验与教训

(1)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紧急调动并组成联合救援队,决策科学,组织有序,救援有力。救援队奋战25天救出三名遇险人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在抢险救援期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赶赴现场,正确指挥救援工作,充分调动了救援人员的积极性。

(3)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参加单位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齐心协力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仅盘江集团一个单位就投入了近130万元。

(4)联合救援队克服种种困难,吃苦耐劳,不分昼夜地连续奋战,充分体现了参战人员思想素质过硬、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为救援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5)矿方没有按照开采设计和安全措施施工,且没有探明老窑水量和放水量,没有消除透水危险就施工。

(6)事故发生后矿方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延误了救援时间。

(7)矿井排水系统不完善、供电线路不可靠、巷道质量不符合规定、绞车钢丝绳断丝容易造成跑车伤人,给事故抢险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8)救援手段比较落后,在6月19日3时40分前,与下平巷贯通,对事故现场供氧、输送食物,其中的7名被困人员有可能脱险得救。

(9)对水害事故进行处理的专业救援队伍应由电工、钳工等多工种人员组成,还需要水文、地质、机械、电气、采煤、通风等工程技术人员,这都是目前救护队所不具备的。

(10)矿井透水后,部分巷道被毁,因缺乏快速处置顶板的设备,导致抢险速度缓慢。

六、专家点评

(1)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对矿工生命安全极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使命感以及永不放弃的救护理念创造了这一救援奇迹。

(2)指挥部准确有效地判断遇险人员生还的可能性,为救援提供了依据。

(3)遇险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坚定的精神信念支撑,是决定能否等到救援的根本原因。

(4)透水后,遇险人员在身体没有被冲倒的情况下,选择避灾路线及等待救援地点的生存环境,是决定能否存活的关键。

(5)透水后巷道杂物太多,清理难度大,巷道工程质量差和井下设备不完好,延误了抢救人员的时间。

第八章煤矿水灾事故救援典型案例分析131

(6)侦察巷道详细认真,检查气体数据准确,为指挥部下一步制订行动计划提供了依据。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