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焊接作业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7月22日

 我们单位是个焊接材料生产企业,为焊接作业提供各种产品,其焊接作业是一项特殊工种,是现代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金属加工工艺,其材料在更新,工艺在改进,技术在提升,诸如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显微激光焊……等新材料新工艺得以广泛应用,焊接材料数量品种也在不断扩大,应用于军、工、民焊接行业日渐向纵深发展,对焊接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关系非常密切,由此而联想起焊接作业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本文试就焊接作业通常相及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的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客观认识焊接作业中安全与健康保护问题

  焊接作业中的安全卫生与生产技术有密切联系,如遇生产方法有改变,或焊接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就必须同时从焊接作业中的安全卫生的观点加以研究,探求适当的方法,消除可能引起的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存在于生产条件中,也可能存在于操作过程中,所以焊接安全卫生问题,只有在仔细地研究焊接工艺、工具及操作方法以后,掌握生产过程的特点,才能够得到解决。某种意义上说,焊接作业安全卫生问题也是生产技术问题。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对焊接作业安全卫生工作是负有重大责任的,在研究生产的同时,必须研究有关焊接作业的安全卫生问题。无论在设计、施工和投产等一切工作上,都必须保证现行的劳动保护法所规定的安全技术与工业卫生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得到贯彻执行。事实上,各种高生产率的焊接新工艺,只有在安全卫生防护技术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才可能被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高效能,例如氧—乙炔气焊在施焊过程中潜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从而研究了“阻火器”,防止管路回火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又如对电弧施焊过程中潜有触电的危险性,亦研究了防止触电的安全保护装置。然而此两种焊接工艺在满足了生产安全的条件下,亦发挥了其使用功能,即达到较为广阔的使用面。随着焊接新技术的发展,新工艺的涌现,目前在焊接作业中的安全卫生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对焊工培训教育的内容多数注重在人身安全方面,如怎样预防火灾、爆炸和触电知识等,而对如何预防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消除职业危害,谈及极微。再则,对企业作业环境劳动保护监察方面,亦很少提及。究其原因分析,显然有偏重于预防“流血事故”的倾向。认为发生了火灾爆炸,有伤人命、损坏财产之责,而职业病的发生是有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对人生命的威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思想上麻痹松懈,认识上模糊不清,将焊接作业的卫生问题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焊接作业中火灾、爆炸和触电事故,固然是安全方面的一个问题。但令人忧虑的是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愈来愈严重,如焊工遭受尘、毒、噪声、电磁场辐射和放射性的危害。这些危害都是“不流血的事故”。如轻视这些方面的防护,后患不小。所以在焊接技术工艺(气电焊与等离子弧焊)发展的情况下,劳动保护中的安全与卫生的工作重点要有针对性,不能按照传统焊接工艺的“老框框”对焊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对企业生产环境实施劳动保护监察,要根据焊接工艺的特点,分析有害因素的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护要求,控制职业危害。

  二、焊接作业中有害于安全卫生的因素分析

  1 金属烟尘焊接作业中的金属烟尘包括“烟”和“尘”。焊条和母材金属熔融时所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及氧化所形成的“烟”,其固体微粒直径往往小于0.1微米,直径在0.1—10微米的金属微粒称为金属粉尘。金属烟尘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焊接过程中金属元素的蒸发。焊接电弧的温度在3000度以上(弧柱的温度在6000度以上)。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必定有金属元素要蒸发。手工电弧焊的金属烟尘还来源于焊条药皮(如大理石、锰铁、硅铁等化工原料和金属元素)的蒸发、氧化呈气熔胶状态溢出各种有害物质,如三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等。金属烟尘的成分及浓度主要取决于焊接工艺、焊接材料及焊接规范。如焊铝时可产生铝粉尘,焊铜时可产生铜和氧化锌粉尘等。金属烟尘是明弧焊的一种主要有害因素,尤其是手工电焊弧。焊接烟尘的成分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以及源于焊材的不同,有铝、氧化锌、铜等。其主要毒物是锰、铁、硅。铝等的毒性虽然不大,但其尘粒极毒(5微米以下),在空中停流的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因此,在密闭容器、锅炉、船舱和管道里面焊接在烟尘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通风除尘措施,长期接触能形成焊工尘肺、锰中毒和金属热等职业危害。焊工尘肺的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多在接触烟尘后10年,有的长达15—20年以上。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有气短、洛痰、胸闷和胸痛,部分焊工尘肺患者可有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及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失眠、嗜睡、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2 有毒气体在焊接电弧的高温和强烈紫外线作用下,在弧区周围形成多种有毒气体,其中主要有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氟化氢等。

  1)臭氧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浓度较高时,一般呈猩臭味;高浓度时,呈猩臭味并略带酸味。臭氧是具有属于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臭氧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道及肺有强烈刺激作用。臭氧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往往引起咳嗽、胸闷、食欲不振、疲劳无力、头晕、全身疼痛等。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臭氧最高允许浓度为0.3mg/M3。在没有良好通风措施条件下,焊接工作地点的臭氧浓毒往往高于卫生标准几倍、十几倍,甚至更高,所以臭氧是明弧焊(尤其是氩弧焊、等离子弧焊)的一种主要有毒气体。

  2)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用于焊接电弧的高温作用下,引起空气中氮、氧分子离解,重新结合而形成的。氮氧化物也是属于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肺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时,由于高浓度的氮氧化物作用与呼吸道深部,所以中毒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和喉的刺激症状,往往不被注意经过4—6小时的潜伏期或甚至12—24小时后,急性中毒症状逐渐出现,此时也可能突然发生。中毒较轻者,肺部仅发生急性支气管炎。重度中毒时,咳嗽加剧,可发生肺气肿、呼吸困难、虚脱,全身软弱无力等。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氮氧化物(换算为NO2)的最高允许浓度为4mg/m3。明弧焊(尤其是氩弧焊、等离子弧焊)的氮氧化物浓度,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往往超过卫生标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在焊接实际操作中,氮氧化物单一存在的可能性很小,一般都是臭氧和氮氧化物同时存在,因此,它们的毒性发生倍增。一般情况下,两种有害气体同时存在,比单一有害气体存在时,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提高15—20倍。

  3)一氧化碳各种明弧焊都产生一氧化碳有害气体,但是,其中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产生的CO浓度最高,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主要的有害气体之一。一氧化碳的来源是由于CO2气体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形成。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对人体毒性作用是使氧在体内的运输或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缺氧,表现出缺氧的一系列症状和体症。轻度中毒时表现为头痛、全身无力、有时呕吐、足步发软、脉博增快、头昏等。CO中度能窒息而死(但在电焊操作时不会发生)。我国卫生标准规定CO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4)氟化氢氟化氢主要产生于手工电弧焊。在低氢型焊条的药皮里通常含有莹石(CaF2)石英(Si—O2),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形成氟化氢气体。氟及其化合物均有刺激作用,其中以氟化氢作用更为明显。氟化氢能迅速由呼吸道粘膜吸收,亦可经皮肤吸收而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氢气体或蒸汽,可立即产生眼、鼻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引起鼻腔和咽喉粘膜充血、干燥、鼻腔溃疡。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氟化氢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3、物理损害

  1)高频电磁场非溶化及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为了迅速引然电弧,需由高频振荡器来激发引弧,所以在引弧的瞬间(2—3秒)有高频电磁场存在。焊接高频振荡器的峰值电压可达3500伏,高频电压在数十微秒内即衰减完毕,在相隔0.01秒以后,开始同样的反向高频振荡过程,由此电焊用高频电是属于脉冲形式的高频电。这种脉冲高频电,通过焊钳电缆软线对人体空间的电容耦合即有电流流过人体。经实验证明,接通开关尚未起弧前,流过人体高频电流大于7毫安(峰值),起弧大于3毫安。由于振荡器高频电流的作用,在振荡器和电源传输线路附近的空间,必形成高频电磁场。焊接振器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一定影响,但危害不大。人体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吸收一定量的辐射能量,产生生物学效应,主要是热的作用,长期接触场强大的高频电磁场的工人,会引起头昏、头痛、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胸闷和消瘦等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精功能紊乱。血压早期有波动,严重者血压下将或上升(以血压偏低为多见),白血球总数减少或增多,窦性心律不整,轻度贫血等。非溶化及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一般只在引弧时起动高频振荡器,引弧后自动切断,每次引弧时间只有2—3秒钟,每个工作日接触高频的累积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参考卫生标准的允许辅射强度是指八小时接触)。接触时间又是断续的,因此,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影响较小,一般不足以造成危害。考虑到焊接操作地点的有害因素不是单一的,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仍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护措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