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应当重视煤矿潜在的安全隐患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6月06日

 近期,笔者参加了国务院安委会组织的煤矿安全大检查。检查中发现,许多矿区对暴露出来的隐患已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治理效果较好。但就开采的自然条件和管理方面来说,还存在着潜在的隐患,对以后的安全开采是非常不利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开拓系统与生产能力应当配套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许多煤矿超能力生产,产量比原设计能力提高2~3倍。井型的扩大,必须有一系列与生产能力相配套的设施、设备与开拓系统,才能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一部分矿井已将原有设备进行了更新,对原有设施进行了改造,采取了措施;也有一部分矿井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本应对设施、设备进行的更新、改造没有完成,仍在沿用,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尤其是原通风系统已满足不了现在生产能力的需要,及时完善与现生产能力相配套的开拓系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

  2 应当加强矿井深部开采技术的研究

  我国50~60年代建成投产的矿井,每年都在以12~15m的速度延深开采,初采水平300~400m的矿井现在都已达到了700~800m,甚至更深。随着采深的增加,井下所暴露的问题日益严重。地压、地温、冲击矿压、瓦斯和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一些矿井正常生产的主要原因。加强深部开采方法和灾害机理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深部开采,对大部分矿区来说确实势在必行。

  就拿开采后形成的矿山压力来说,随着采深的增加,压力究竟增大多少;巷道变形范围如何,变形量多少;控制巷道变形,保持巷道应有断面需要什么样的支护方式;深部岩性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有什么变化特点;巷道周边的主应力方向如何;应力随采深增大的梯度是多少等等问题,其变化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必须研究清楚。也有部分矿井采取了措施,也确实收到一定的效果,控制了巷道变形恶化的现象,但这些措施的依据是什么,却不十分清楚,缺乏研究,只能起到暂时治表的作用。但随着采深增加,这些方法就会既不经济又不奏效,起不到作用。也有的矿井仍沿用浅部的支护方法和管理经验,从而造成支护失效,常出现大量的折梁断腿、冒顶塌方,几经停产维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仍不能保证正常的安全生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深部开采技术的研究,没有掌握矿山压力的规律和特点,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护方式和手段。沿用浅部的支护与管理经验来解决深部巷道的支护,往往会误认为安全可靠,其实不然,实践证明,灾害事故可能就会因其而发生。所以这一做法会成为深部巷道支护潜在的事故隐患。

  再如:深部回采工作面的支护方式也是如此。有人认为采到深部之后,各矿压参数都会随之增大,就支架吨位,架型的选择上都要采用支撑式的大吨位支架来抵抗上位岩层的压力。其实,这种认识并无科学根据,恰恰相反,即使同一层煤,采深越大,越明显地发现,防片帮,防直接顶破碎是深部工作面管理的关键,并非必须选用大吨位的支撑式支架。具有短顶梁,具有防片帮装置的掩护支撑式或掩护式支架才更适合于深部工作面的使用。这在波兰近几十年的开采中已充分证明。结合我国矿情,加大深部开采技术的研究是煤矿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