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确保不发生人员责任事故

作者:张书静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3日

  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电科院高压室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人员共同探讨了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以及如何在生产工作中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确保不发生人员责任事故。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
    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我们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逐速心理
    为追求工作速度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3)偷懒心理
    面临各类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手,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存在以下心理。
    (1)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持自己熟悉现场设备系统图,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2)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但是在不了解设备情况下,如果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3)冒险心理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我们的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往往冒险去工作。
    三是:文化场对个体的影响。任何违章行为者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存在,都是与集体紧密相联的,这种外界因素对行为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巨大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