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火灾风险源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2月11日

4.防排烟系统

防烟、排烟的目的是要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外扩散,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和安全避难,并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建筑内的防烟、排烟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必要条件。排烟方式主要有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两种;防烟方式主要有固体防烟、加压送风防烟和空气流防烟三种。在进行排烟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补风,因为排烟过程是烟气与空气对流置换过程。补风口的面积必须足够大,且应分布合理,否则还容易造成烟气与空气的掺混,达不到预定的排烟速率。另外,如果补风口过于靠近火源,还可能造成燃烧强度的增大。

5.自动灭火系统

此处自动灭火系统主要指水自动灭火系统,是指以水为主要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它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和水炮灭火系统。同样,随着建筑领域的巨大变化,相应灭火系统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结构特点选择高效、经济、合理的灭火系统,才能有效地扑灭火灾。

6.疏散设施

安全疏散设施的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救援条件等。因此,如何保证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以及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因此要确保这些疏散设施的完好有效,保障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安全疏散,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公共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通常不应少于2个。出口不少于2个的规定,是考虑到当其中一个疏散出口被烟火封堵时,人员可以通过另一个疏散出口逃生。设计规范对疏散的距离也做了相应的规定,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疏散距离会有所变化。此外,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及是否合理,对人员安全疏散也具有主要作用。在疏散门上方、走廊下方、楼梯前室以及走廊转弯处等重要部位设置疏散方向标志和照明灯具,停电时备用消防电源自动切换保证照明,帮助疏散。

三、人员状况

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安全疏散是实现建筑物功能和活动举办的基本前提,对风险评估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建筑物或活动场地人员的安全疏散。为了确保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消防法规中规定应设置消防照明、消防指示、消防广播等消防设施。然而,评估建筑或活动场地内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除了上述消防设施,还需要考虑建筑物或活动场地内人员自身的一些特点对安全疏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员荷载、人员素质、人员熟知度和人员体质几个方面。

(一)人员荷载

人员荷载是决定疏散分析结论的基础,是评估建筑疏散安全性的前提条件。疏散设计是建立在正确的人员荷载统计的基础之上,不同区域人员密度指标不仅与国家、地区、地段以及空间场所的类型和使用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其平面布置、空间布局、使用面积和内部物体的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如果建筑物实际使用时容纳的人员数量超出设计规模,则会增加人员安全疏散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建筑物的整体人员荷载在设计的规模范围内,也有可能由于人员分布不均衡,导致建筑物内局部人员荷载过大,造成紧急情况下局部人员疏散存在困难,增加人员安全疏散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内人员数量越多,造成拥堵的可能性越高。

(二)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此处所指人员素质包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遵守纪律能力。在特定的建筑火灾场景下,因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遵守纪律能力不同,即使在相同的设计安全范围内,疏散相同人员所需的时间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在发生火灾时,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可能会在紧急疏散和逃生时不知所措,到处乱跑;如果应急反应能力差,则会找不到正确的疏散、逃生方向,不能正确地利用疏散指标标志、不能采用正确的疏散、逃生姿势;如果遵守纪律能力差,则不能够听众疏散诱导人员的指挥进行有序疏散、出现抢道、拥挤等行为,严重时造成堵塞收获通道堵塞。人员素质越高,就会拥有越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判断力。在紧急状态下,高素质的人群能够自发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采取有利于消防安全的行为,并自觉听从消防广播的公告和引导,接受消防人员的安抚、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遵守和维护疏散秩序。定期的人员疏散逃生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遵守纪律能力,因此在目前对人员素质高低的衡量还没确定的判定标准时,可以通过建筑物人员接受疏散逃生的次数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参照判定。

(三)人员熟知度

俗话说“闭着眼睛也知道”,这反映的是人们对一种事物熟知到一定程度。对于不同的建筑物而言,其使用人群通常是不同的。例如住宅、办公楼、写字楼等,通常情况下除了少量外来办事人员,其使用人员是基本固定的。这些常年累月在固定的场所工作活动,对建筑物内结构布局、出口数量及位置、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位置等都非常熟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正确的疏散逃生通道,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而对于影院、剧场、商场等建筑,由于人员流动非常频繁,这些人员对建筑物的消防疏散设施不了解甚至非常不熟悉,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现慌乱,难于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找到疏散通道,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四)人员体质

建筑物中的使用人员通常包含老人、儿童、成年人等人员,其中有的可能还是残障人士。由于不同的人群其身体状况不同,其行动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成年人的行走速度要快于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其中有些残障人士可能还需要别人的协助才有行动能力。对于不同的建筑,人员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一般住宅、商场等场所老人和儿童的比例相对较高;办公楼、写字楼、歌舞厅等场所以中青年人员为主;除了体育比赛、演唱会、展览等大型活动有时会有相对集中的残障人士以外,其它场所的残障人士一般较少。不同的建筑物由于健康的老人、儿童、成年人及残障人员所占比例不同,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逃生的风险也会不同,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中使用人员中不同人群比例时的差异。

四、消防安全管理

(一)单位内部管理

1.消防安全责任制

消防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从各级政府,到社会各单位、以及每个公民,都应当对所管辖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责,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保证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保证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消防设施维护管理

公共建筑内大多采用消防中介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因此定期对此类消防中介服务组织行抽查、测试、考核,是强化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资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统一维护保养技术标准,定期向消防部门报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状况。

3.管理人员及员工消防安全培训

社会单位应当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参观、实地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定期对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系统地开展消防安全法规和消防知识教育,使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部门负责人完全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以及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等四个能力;使特殊岗位人员全员参加监管部门组织进行的消防案例培训直至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使全体员工认识到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树立防火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建筑火灾易发的部位、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疏散出口的方向等消防常识,基本掌握上述四个能力,自觉防火和维护消防安全设施的有效性。

4.隐患检查整改机制

火灾隐患的整改,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整改的难易程度,可以采用当场整改和限期整改两种办法。如果发现单位内部存在违章使用和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违章使用明火作业、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等容易诱发火灾的隐患,以及锁闭、遮挡、占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遮挡或挪用消防器材、常闭式防火门敞开、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消防设施管理和值班人员脱岗、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和切断消防电源等整改起来不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火灾隐患,单位及消防部门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整改,并做好记录。

(二)消防监督管理

1.消防宣传

开展社会面消防宣传工作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消防宣传,可以提高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对火灾安全的防范意识、了解火灾的危险性、落实消防制度、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性以及树立良好的消防法制观念。消防宣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但要利用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宣传阵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地铁和楼宇电视、户外大屏幕、社区电子显示屏等新型信息化手段,拓展消防宣传的阵地,提高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效果。

下一篇: 火灾风险来源
上一篇: 火灾危险性及特点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