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高度关注“健康人”的健康问题

作者:陈重华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3月07日

有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仅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65%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人往往还以健康人自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乏客观的认识,也不具备应有的自我保健意识,极易为疾病所侵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处于工作段的群体,因过度疲劳而引起的精力、体力透支现象特别严重,加上饮食结构不佳、缺乏运动、心理失衡等原因,导致健康状况普遍欠佳的现状。有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仅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65%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人往往还以健康人自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乏客观的认识,也不具备应有的自我保健意识,极易为疾病所侵袭。这类人群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他们既是家庭的主要经济和精神支柱,又是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问题对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将“健康人”的健康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日前,北京中关村医院关于中关村社区卫生需求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的身体状况已到了令人堪忧的境地,而在他们本人及社会多数的人眼光中,这类人并没有什么病,是所谓的“健康人”。中关村医院地处北京的高科技开发区,当地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受访人群使此次调查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调查表明,中关村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椎间盘病的发病率均为常人的两到三倍,由此可见,知识分子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先进知识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他们的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却未能走到普通人群的前列,其不良的身体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引导“健康人”树立健体防病意识

我国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组长洪昭光教授在“关于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讲话中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一个午餐会上,老板给在十年中患病的人发奖。这与我国工会等组织逢年过节慰问病号成了鲜明对比。美国企业家关心职工健康,是因为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国工会等组织看病号,体现领导和组织对患者的关心,这都没有错。问题是在我国,对健康人,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对亚健康人群很少有人关心。生病的人一年花上几万、十几万医药费都是应该的,但为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投资往往是没有预算的。这反映了我国现行的健康观念还是重医疗、轻预防。


现代医学所指的健康,是指生理机能、心理状况、道德精神都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在这中间,身体健康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要达到身心健康这一标准,首要的前提就是要转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识,从思想上树立起必要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身体变化给予密切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要自觉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其次作为政府部门,应努力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传播媒体等各种途径开展健康保健方面的科普知识宣传,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深圳市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示范项目,对中小学生提出了“健康第一”的要求,体现了新的全面育人观念,这种做法值得各地借鉴。第三要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积极组织社会体育设施对群众开放,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足够的设施和场地。杭州市近年来每年建设100个健身点、三十个健身苑,要求中小学体育场地定时向社会开放;在城市绿化、广场建设中兼顾群众的健身需要,这一切,都为群众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保障“健康人”的健康权益

现在处于工作段的人群中,一方面工作压力很大,身体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他们应享有的健康权益却得不到保障。比如,绝大多数的单位和部门都取消了工间操,却不知十分钟的伸伸腿、弯弯腰对减轻疲劳、消除紧张、强身健体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又如,现在不少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因人员紧张,任务繁重,自觉不自觉地把年休假给“遗忘”了,动不动把双休日给“牺牲”了,部分企业违反《劳动法》,强迫工人长期长时间加班加点。人的身体需要有张有弛,长期紧张工作,必然影响健康,“积劳成疾”讲的就是这种情形。


其实,我国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对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实施劳逸结合都是有明文规定。前面所说的工间操、年休假、双休日等,都有法律规定,但是,我们有些单位的领导、企业的管理者,法律观念不强,缺乏健康意识。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既违背了法律的规定和制度的要求,也侵害了他人的健康权益,甚至是他人的生命。2001年在上海,围绕一个连续工作226天,每天工作17小时,猝死于岗位上的职工是不是“过劳死”而产生的案件,不仅说明了长期长时间工作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暴露了我国法律上还存在的空白点。目前,有些地方和单位已经认识到健康对经济发展和事业进步的重要性,积极为员工的心身健康创造必要的条件,如开辟健身场地、设置健身器材、组织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等。有的地方为鼓励职工休假,还规定如不休年休假,就不能参加当年的先进评定。这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

一是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它植根社区、贴近群众,面向全体人群,以预防保健为主、为群众提供各种健康咨询,制定适宜的健身计划和康复方案,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保健的主要服务机构。目前,全国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其人才培训、保障机制、服务模式等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需在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是结合城市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尽早筹划,组织好家庭保健医生体系。国外的家庭保健医生(即GP医生)在维护人的终身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对自己所管辖居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负责指导健康人保持健康;帮助亚健康人修复受损的机体或使之不再扩展;为患者制定并实施康复计划。中国虽还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但可以从团队作战起步,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组织包括医疗、预防、康复方面专业人士的健康指导小组,负责一定人群的健康工作,逐步向一个家庭保健医生为1500人至2000人健康服务的目标迈进。


三是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生命在于运动,适宜、适量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以为,对增进国民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在除了体育场地缺乏外,全民健身活动的辅导员不足正在影响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因运动方法不对、运动量不合理而造成各种运动病及其他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辅导员的培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投入机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其正常运作,为全民健身提供良好的服务。


“21世纪是一个长寿的世纪,人人都有可能活到一百岁”,这是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教授最近在杭州一个报告会上的大胆预测。随着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的突破,人类平均寿命在今后会每10年就增加1.1岁。要实现人人可以活到一百岁的目标,必须以健康的身体和生活为前提。加强对健康人群的关注,广泛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使健康人过得更健康,这应该是我们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积极努力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者为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 文章来源:《新安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