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班组长提高安全批评的艺术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8月17日

  班组长恰当地运用安全批评,可以抑制不良行为的发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笔者认为要正确地实施安全批评,切实提高安全批评的质量,班组长应在以下几点下工夫:

  1、要直点其名,不要含糊其辞:  

  有的班组长批评起人来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凡谈到发生安全问题的人时,总是将“这回给你留个面子,就不点你的名了”挂在口头,或是含含糊糊,仅以“某某岗位”、“某某个人”予以代替。究其缘由,主要是“老好人”的思想意识在作怪,考虑到大家平日里工作生活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怕把关系搞太僵会对今后的安全工作不利。殊不知,不敢正视犯错误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不敢正视安全错误,更谈不上去积极地纠正它、改正它。直点其名,不仅是给犯错误的人一个警言,使其及时改正,更重要的是对大家也是一种警示。

  2、要指明其事,不要无的放矢: 

  没有事实作依据的安全批评如同没有靶子的射击,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有些安全批评如蜻蜓点水一般,仅限于点点名、提提醒、不痛不痒,说了还不如不说。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事情经过了解不清楚、不充分;二是考虑到本班组的利益,欲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其进行“淡化处理”。安全批评是一种真理与错误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不存在“双赢”的可能,玩“空手道”、打“迷踪拳”,只能使安全批评失去应有的分量,一方面众人“云深不知处”,不知其然。另一方面犯错误者也会躲过“一劫”,进而产生侥幸心理,这就无法起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安全批评的利箭有靶可射,班组长应直指其事。

  3、要讲清危害,不要以叙代议: 

  摆事实的目的是为了讲道理,然而掺杂过多对安全错误事实的叙述性描绘,也是众多安全批评归于失败的原因之一。班组长对事实描述过多,就是其缺乏安全理论分析能力,只会说“不能做”,但又说不出“为什么不能做”,不知其危害是什么的一种表现。因此,班组长在实施安全批评时,应在讲清事实的同时,多讲危害,多讲“为什么”?

  4、要找准教训,不要以罚代教: 

  为了使安全批评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少班组长多采用惩罚式的安全批评。一是实施惩罚可以显示班组长的权威,“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二是实施惩罚可以使安全教育“疗程短、见效快”,免去了许多麻烦。岂不知,这样的安全批评只能使班组长与成员的距离越来越远。应该明白,开展安全批评并不是开批斗会,而是要分清领导有没有责任,大家有没有教训,以及如何分清责任、总结教训,防止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因此,在实施安全批评时应尽量避免以罚代教的模式,使大家都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教育,而不是以围观者的身份看笑话。应以理服人,莫以权压人。

  5、要深挖实质、不要虎头蛇尾: 

  相同的安全问题之所以总是在一些班组重复发生,关键就在于许多班组长处理问题虎头蛇尾,注意处理的过程,而忽视增强“免疫”功能。一个安全问题的发生,其外在表象是错误事实,但究其根源却与个人安全思想、班组安全管理、安全规章制度等存在的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发生安全问题的个人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看到安全问题的实质,而作为班组长要善于为其“拨开云雾见青天”。不仅要讲清安全批评的缘由、道理,还要鼓励其树立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指明努力的方向。同时,班组长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看到本班组安全管理教育上的漏洞、安全制度措施上的缺陷,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批评的最终目的,实现全班组“集体免疫”。

  6、要注意场合,不要随意“放炮”: 

  “大炮式”的性格使得有些班组长喜欢随意“放炮”,不管大会小会,只要有机会就讲,有机会就批,搞得犯错误的成员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来,有些自尊心特强的还可能做出过激行为,从而引发新的矛盾。我们经常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施安全批评时要充分考虑到安全批评适用的范围。因此,安全批评要注意把握好度。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