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高安全系数保行车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21日
只要是驾驶员,谁都想避免发生车祸。而现代汽车技术正在为实际这个梦想提供越来越强大的支持。不久前,我们曾在《戴妃车祸能够避免吧?》一文中谈论了汽车的被动安全系数。本文论述的主动安全系数,能在车祸发生前和发生时,对汽车自身起防拒作用。

这种防拒(guard & Resist)功能,主要体现在:

1.有预警。当驾驶员入座、插进启动钥匙,而汽车未发前,“仪表窝”的荥屏上就显出“三路通”(即电路、油路、刹车管路)情况;汽车行驶中,荧屏还会显示出前后车流、车距、超车情况以及路况(即直路、弯路、交叉、回环、坡、桥、悬崖等);而且还能显示出前方及左右侧移动的和固定的障碍物。这样就使驾驶员对行车环境“一目了然”,能主动避免车祸。万一驾驶员发生秒钟的疏忽而接近前车,将要追尾时,荧屏会立即显出红色警号并发出警报,同时汽车自动减速以致刹车,避免车祸发生。

2.会滑避。设有主动安全系数的汽车的外形结构、装备,使它具有一种“棱子效应”特性。当车流密度出现高峰时,或发生多辆车拥挤转弯、或前车突然紧急刹车、或后车向你强行超车等情况时,你已经来不及避开。此时,无论是发生正面撞、对角撞、斜侧撞或被尾撞,由于你的车能够快速地滑脱,则不会酿成被伤害性车祸。

3.可缓冲。由于在汽车的车身及其构架的设计中,有效地运用了“薄壳”、“弹性”、“刚性”及其“相辅相成”的原理,使整车车身具有“外弹内刚”、“刚柔相济”的特性。当一辆快速行驶的车对着你的车身一侧直撞过来时,这种性能既能吸收掉大部分撞击能量,缓和撞击力,不使内部受损,这样就能化险为夷,保护了驾驶员和乘坐人的人身安全。

4.能拒撞。最可怕的车祸是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串撞。当你的车处在“前后夹击”的极端危险中时,作为驾驶员,无论头脑反应还是手脚动作的灵敏速度,都会有数秒钟的“滞后性”,而此时车内装备的“智能电脑”却在你之先正确地判断出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已令汽车的拒撞系统处于启动状态,当两车相撞的瞬间,立即使汽车的前、后、左、右防护“弹性组合装置”猛然凸出,使撞击你的来车不致贴压到你车身上,同时也吸收了撞击能量,即使你的车被撞击到玻璃碎、车身凹的程度,由于车内保持装置的联合使用,也足可使驾驶员和乘员不致受到严重伤害。

5.耐滚落。当汽车行驶在各种险路上时,或因对路宽目测错误,或因路滑造成方向盘把握和刹车控制不协调,或因刹车失灵或四个车轮刹车不同步,或因突然爆胎等原因,往往使汽车失控而发生滚落。这些情况如发生在传统结构的汽车(包括轿车、厢式大公汽、中小公汽、载货车等)上,定会造成“车毁人亡”或至少“车毁人伤”的惨剧。但如果发生在现代化安全系数高的汽车上,则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这种汽车的车身及框架其整体结构强固可靠,耐滚撞;车窗装的是“不碎落”玻璃;车前后底盘只有两只能自动伸出的钩爪(此应用户需要而装置),可能抓住固定物或至少可延缓滚速;车内的每个座位的保护装置会自动将每人裹装保护好;滚落中车内无线电波会发出求救讯号并示明地理方位,使“车祸急救中心”(我国现时还缺这种机构)能及时赶来营救。发生这样的车祸虽非常可怕,但却“怕而无伤”或少伤,不会使人致命。当车滚落停住后(无论车身是正、倒、侧、竖、卧),保护装置即自动松开,乘员即可迅速离车脱险。

6.止爆燃。在发生猛烈撞车事故时,即使一切保护装置都瞬即启动保护人,但还有一个最大的置人于死地的“祸首”——油箱爆燃,这在世界各地的恶性车祸中是“概率”较高的。因此如何使油箱止爆是个关键。当代的新技术措施是:油箱是绝缘材料制成的,并安装在有间距的空心管式杠架座中,一旦汽车发生猛烈撞击,出油口及通气孔会自动关闭,即使因撞击而产静电、火花,也不会引燃油料;加上油箱座使油相有个“滑动”间隙,可起缓冲作用。但万一已经着火了呢?当油箱还未热到爆裂前,“空心杠架”内存储的阻燃剂会立即自动喷创见,延迟爆燃,以争取到数分钟的时间,足够使车内人员迅速逃生。

具有高安全系数装备的汽车,其自身的重量是否比现有同级汽车重呢?恰恰相反。因为它的重量比率最大的部分(如车身及构架、内燃机、传动机构、底盘及悬挂系统等)采用了新材料、新结构及新组合。例如德国的新“奥迪A8”轿车,采用铝制“空心构架”,它比传统钢架轻40%,而强度却高出40%,不但减轻了自重,降低了油耗,汽车内部空间也增大了,使乘坐人更感舒畅。

总之,如今世界上一些汽车科技领先的厂家,已在推出的“98型”、“99型”新轿车中,配有几种“被动+主动=高安全系统”的系列装备了。至于系统中的多数装备,正在试验研究、装车试验以及设计课题(极少数)之中。可以预计,到下世纪20年代,具有高安全系数的系统装备,必定在汽车中普及化,并且成为竞争汽车市场占有率的一张“王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