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日常生活中的消防隐患及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30日

摘 要:简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火灾隐患及其对策

关键字:日常生活 消防隐患 对策

  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和手段,但是火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它既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但同时又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生活电器化,燃料的多样化,再加上人口和物质的高度集中,精神和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这不仅带来火灾因素的递增,而且也使得发生火灾后扑救的难度加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面谈谈居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火灾事故及其营救措施:

  一、楼梯着火,人们如何应对与脱险

  楼梯上着火,人们往往会惊慌失措。尤其是在楼上的人,更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旦发生这种火灾,要临危不惧,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拨打“119”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消防人员。之后,想方设法就地灭火,如用水浇、用湿棉被覆盖等。如果不能马上扑灭,火势就会越烧越旺,人就有被火围困的危险,这时应该设法脱险。有时楼房内着火,楼梯未着火,但浓烟往往朝楼梯间灌,楼上的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楼梯已被切断,没有退路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楼梯并未着火,完全可以设法夺路而出。如果被烟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贴近楼板或干脆跑走。即使楼梯被火焰封住了,在别无出路时,也可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及早迅速冲出去。如果楼梯确已被火烧断,似乎身临绝境,也应冷静地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楼梯可走,是否可以从屋顶或阳台上转移,是否可以借用水管、竹竿或绳子等滑下来,可不可以进行逐级跳越而下等等。只要多动脑筋,一般还是可以解救的。如果有小孩、老人、病人等被围困在楼上,更应及早抢救,如用被子、毛毯、棉袄等物包扎好。有绳子用绳子,没有绳子用撕裂的被单结起,沿绳子滑下,或掷于阳台、屋面上等等,争取尽快脱险。呼救,也是一种主要的解救办法,被火围困的人没有办法出来,周围群众听到呼救,也会设法抢救,或报告消防队来抢救。总之,要真正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

  二、民用燃气,人们如何防患与应急

  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气均属易燃易爆气体,少量泄漏在空气中形成较低的浓度,不会引起着火、爆燃事故。但是,如果缺乏监控,气体泄漏量较大或慢慢地积累,就会引起空气中有较高浓度的可燃性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产生着火爆炸的灾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燃气泄漏常见的有如下原因有:(1)使用者的粗心大意。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打开煤气灶的点火器后习惯性的以为已经点着了,于是又匆匆地去忙碌它事;或者在使用时汤水沸腾却未被发现,于是沸水浇灭灶火,当然也可能是被风吹灭了灶火……总之,等到发现时燃气已严重泄漏;当然粗心还包括关火后,节门未关严。(2)燃气器具的老化和损坏。有些用户使用的燃器已经老化,如连接灶具的胶管老化龟裂或两端松动、管道腐蚀或阀门、接口损坏,这些都是造成漏气的重要原因。(3)其他原因。如,搬迁、装修等外力破坏造成的接口漏气等等。

  针对上述种种,当发现燃气泄漏,切断气源是保证自身安全的关键,要临危不乱,稳妥处理。首先关闭燃气进气节门,开窗通风,熄灭一切火种和控制产生火花的其他行为;其次做到六“不要”:不要开启和关闭正在使用中的任何电器设备、不要在室内使用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 、不要按动邻居的门铃、不要开启任何煤炉或气炉、不要使用火柴或打火机、不要用明火试漏。

  当然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燃。为了防止燃气漏气、避免因其而造成人身、生活等危害,在日常生活中不得擅自安装、拆除、拆修、改装、迁移管道燃气设施和燃气器具(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燃气采暖炉等),并严禁私自拆动燃气表。在购买燃器时器具首先要与气质相符合,安装时要求由专业人员按照便于操作和安全使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安装。特别是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所选用的器具应当是平衡式或烟道强排式机型,禁止使用直排式热水器,禁止将任何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间过长会造成过量耗氧,使人缺氧窒息,因此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0分钟,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此外,对胶管的使用和安装也须严格要求:应使用耐油(丁氢橡胶)燃气专用胶管,不得使用其他软管代替;胶管应充分套入燃气具接口,并应用喉箍箍紧不得使用金属丝代替;要经常检查胶管是否老化(“U”字型,凸面应无龟纹为合格);胶管长度不得超过2米,胶管不得穿越门、窗和墙;胶管应在灶具灶面以下自然垂落,与灶面保持10厘米以上距离,以免烤焦胶管酿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