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简述我国塑料包装废弃物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21日

  综述: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垃圾渗滤液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河流。由于渗滤液的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其处理也较困难。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上,主要是优化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及用生化法解决此问题。
            A、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20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和大城市的出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垃圾的排量迅速增加。可弃置垃圾的场地越来越少,和工业污染一样,从50~60年代,垃圾污染成为污染矛盾激化的时期。60年代中期以后,大体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等一系列处理方法。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发展了垃圾的处理方法。西欧以填埋法为主,并多为有控制的填埋法。我国由于资金与技术原因,主要采用填埋法,且大都没有控制。
            1、填埋法
            垃圾填埋是最古老的处理方法,因其投资最省,所以世界各国从古至今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填埋用地,多选用人工开发资源的废黍土坑、废采石场、废矿坑等。若在大面积的洼地、港湾、山谷等回填,需考虑是否破坏生态平衡。采用填埋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最高地下水位3.3m以下,并且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黍土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
            2、堆肥法
           堆肥是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腐植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其有好氧与厌氧两种方式。
            3、焚化法
            焚化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垃圾体积,减少最终填埋量。焚化法适用于处理可然物较多的垃圾。采用焚化法,必须注意不造成二次污染。焚化法需专门设备,投资较高,我国目前主要用以处理医院和传染病院的部分有机垃圾。
            B、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
            1、渗滤液来源
            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如下:
            (1) 直接降水:降水包括降雪和降雨,它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影响渗滤液产生数量的降雨特性有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降雨持续时间等。降雪和渗滤液生成量的关系受降雪量、升华量、融雪量等影响。受积雪时期或溶雪速度的影响。一般而言,降雪量的十分之一相当于等量的降雨量,其确切数字可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确定。
            (2)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来自场地表面上坡方向的径流水,对渗滤液的产生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具体数字取决于填埋场地周围的地势、覆土材料的种类及渗透性能、场地的植被情况及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等。
            (3)地表灌溉:与地面的种植情况和土壤类型有关。
            (4)地下水:如果填埋场地的底部在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就可能渗入填埋场内,渗滤液的数量和性质与地下水同垃圾的接触情况、接触时间及流动方向有关。如果在设计设施中采取防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地下水的渗入量。
            (5) 废物中水分:随固体废物进入填埋场中的水分,包括固体废物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当储水池密封不好时)量。入场废物携带的水分有时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之一。填埋污泥时,不管污泥的种类及保水能力如何,即使通过一定程度的压实,污泥中总有相当部分的水分变成渗滤液自填埋场流出。
             (6) 覆盖材料中的水分:随覆盖层材料进入填埋场中的水量与覆盖层物质的类型、来源以及季节有关。覆盖层物质的最大含水量可以用田间持水量(FC)来定义,即克服重力作用之后能在介质孔隙中保持的水量。典型田间持水量对于砂而言为6%~12%,对于粘土质的土壤为23%~31%。
            (7) 有机物分解生成水: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经厌氧分解会产生水分,其产生量与垃圾的组成、PH值、温度和菌种等因素有关。
            2、影响渗滤液产生的因素
            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通常由:a..获水能力;b.场地地表条件;c.固体废物条件;d.填埋场构造;e.操作条件等因素决定,并受其他一些因素制约。
            (1)埋场场构造:通常,对于一个具有设计完好的填埋场,可以避免地下水和地表径流进入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灌溉、固体废物含水,以及填埋处理过程中废物分解产生的水分,其中降雨是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重要因素。对于没有铺设水平和斜坡防水防渗衬层的填埋场底部,或是建设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平地型填埋场或山谷型填埋场,地下水的入侵是渗滤液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于未设高质量地表水控制系统的填埋场,地表径流可能导致产生过多的渗滤液。
            (2) 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和降雨周期是四个影响渗滤液产生的降雨特征。在估算渗滤液产生量的同时,应该重视降雨强度、频率和时间周期对地表颗粒的影响,因为这些影响可能会改变入渗速率并进而使渗滤液的产生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3)表径流:包括入流和出流。入流是指来自场地表面上坡方向的径流水。具体数量取决于填埋场地周围的地势、覆土材料的种类及渗透性能、场地的植被和排水设施情况。出流是指填埋场场地范围内产生并自填埋场流出的地表水。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填埋场覆盖层材料、植被、土壤渗透性、表层土壤的初始含水率的排水条件。
            (4)   水量:渗入土层的水分,只有部分会下渗进入废物层,另一部分则滞留在土层内。假如降水的入渗恰好使固体废物上的覆盖土层饱和,则土层中超过填埋场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率)水量迅速下排变为填埋场渗滤液量。此后,由于蒸发蒸腾作用,含水率还会慢慢降低。城市垃圾的组成、颗粒大小以及压实密度是影响其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其表观田间持水量为0。1~0。15(体积含水率)之间。
            a)   腾发量:腾发量即蒸发与蒸腾的总称。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受辐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二是受土壤中含水率的大小、分布及植物的影响。
            b)  其他影响因素:a.形成填埋场气体所消耗的水分;b.形成水蒸气所消耗的水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