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煤矿雨季“三防”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10月04日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国家防风抗旱应急预案》

《企业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与预案编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守则》

《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2、编制目的、目标、原则

目的

做好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灾害突发事故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使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抢险与救灾工作有序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标

对雨季“三防”突发事故做出预警,控制灾害发生与扩大,开展有效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迅速组织恢复到正常生产生活状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由控制灾害到雨季“三防”管理转变,不断提高雨季“三防”抢险救灾的水平。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潞安集团开拓煤业有限公司矿区范围内发生的雨季“三防”灾害事故。

二、矿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山西潞安集团开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位于临汾市区西北17km处的蒲县乔家湾乡井上村西南,地理坐标为:

东经113°03′56″~113°05′01″;

北纬36°22′51″~36°23′12″。

2、交通

井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蒲县正东约28km处,南距临汾市约37km,罗泉凹-克成公路东侧通过,其间有乡村公路连通,交通比较方便。

3、地形、地貌

本井田位于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西麓。地理坐标:北纬36°11′32″至36°38′13″,东经110°51′09″至111°23′36″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环山

4、河流

井田范围内无常年性河流,流经井田内的河流均为浊漳河支流,为季节性河流,汇入浊漳河,浊漳河从井田外东部流过。另在井田内有多处小型蓄水池,蓄水池水量受季节变化较大。井田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

5、气象

本区 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 8.7℃ ,一月零下6.8℃,七月25℃左右。年降雨量586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71天。属暖温带大陆性气侯,一年内四季分明。2000-2010年内夏季最高气温37.2℃,7月份最热,冬季最低气温-19.6℃,一月份最冷,年平均温度20℃左右,冰冻期于每年11月开始,次年4月结束,冻土厚度最大0.73m。年平均降雨量594.8mm,年蒸发量为1738.6mm;风向主要为西北风,最大风速14-16m/s。6、环境地质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部中段,晋获断褶带西侧,井田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区内发育有S1背斜和S2向斜,分布在井田的西部,S1轴向为N18°W,S2轴向为N13°W,两翼地层倾角为6°—7°;井田中部发育有一条王庄正断层,落差为20m。王庄正断层位于西沟村北、史家庄村南,由西向东延伸,井田内最大落差22m,倾角70°,延伸长1200m,走向N77°E,倾向N13°W。

井田内未发现陷落柱及岩浆岩体侵入体,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

7、矿井水文地质

井田地表水

区域内主要河流是漳河,分清漳河和浊漳河两支。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仅有季节性河流,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时常有洪水发生,最后汇入浊漳河。其余季节河流流量很小或断流。

按设计,兼并重组后各井口均位于排洪冲沟以上,地表洪水对各井口威胁不大。

井田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中统(O2)岩溶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该含水层在井田内未出露,含水层主要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等组成,含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根据钻孔揭露,峰峰组厚度140.00~204.91m,下部以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为主,含石膏层,泥灰岩顶部岩溶裂隙发育;上部以石灰岩为主,垂直裂隙发育。上马家沟组未揭穿,岩性主要为石灰岩、泥灰岩,岩溶裂隙发育。

根据3-1号水文孔资料,含水层主要在上马家沟组中上部及峰峰组上下部之间的石灰岩与泥灰岩的接触部位,根据本次对上马家沟组顶部及峰峰组混合注水试验,单位注水量1.0444L/s.m,渗透系数3.6817m/d,水位标高627.97m,为强富水性含水层。由于矿区及周边地区过量开采奥灰岩溶裂隙水,奥灰水位标高由上世纪70年代的720m降至现在的水位标高(601.95m),已低于辛安泉泉水出露标高,形成降落漏斗,水位下降对开采15号煤层有利,可消除对其底板产生突水的威胁。

2)、石炭上统太原组(C3t)含水层组

井田内地表无出露,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层间岩溶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主要由K2、K3、K4、K5等石灰岩组成,含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构成太原组各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①K2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为14号煤层直接顶板,距15-1号煤层顶平均间距4.33m,距15-2号煤顶层平均间距7.75m,距15-3号煤层顶平均间距10.28m,分布范围广, K2石灰岩厚度2.20-17.95m,平均7.80m,垂直裂隙发育, 部分被方解石充填,见溶孔,少数钻孔裂隙面上有水锈,部分钻孔在该层段钻进时冲洗液有漏失现象。

②K3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为15-1号煤层的直接顶板,厚度1.36-4.77m,平均2.70m,部分地段垂直裂隙发育,见小溶孔。

③K4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为11号煤层直接顶板,厚度3.33-5.97m,平均4.86m,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在局部地段见垂直裂隙和溶孔。

④K5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K5石灰岩为7号煤层直接顶板,厚度0.00-4.11m,平均3.20m,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在局部地段见垂直裂隙和溶孔。

根据井田内3-1号钻孔对太原组进行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q=0.0041L/s.m,渗透系数K=0.0204m/d,水位标高851.75m,属于弱富水性含水层。

区内原前进煤矿开采15-3号煤层时,矿井正常涌水量180m3/d,最大涌水量280m3/d。综合区内外资料分析,说明该含水层属弱富水性水层。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砂岩裂隙含水层

为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地表无出露,含水层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组成,含水空间以构造裂隙为主,厚度变化较大,平均15.50m,裂隙较发育,钻进过程中消耗量为0.1-1.1m3/h。该砂岩裂隙含水层构成15-1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据邻区(王庄井田)43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 单位涌水量q=0.00084L/s.m,渗透系数K=0.00567m/d。该含水层为弱富水性含水层。

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中部及底部K8砂岩裂隙含水层

为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井田内地表有零星出露,含水层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组成,含水空间以构造裂隙为主,含水层埋藏浅或出露于地表时,含水空间以风化裂隙为主,成为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受采煤时形成的导水裂隙带的影响,K8砂岩裂隙含水层也构成15-1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5)、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井田内大面积出露,含水层主要由砂土及砂砾石组成,含水空间以孔隙为主,厚度变化较大,为5.00-30.00m,富水性受大气降水、地形、岩性的影响明显,在不同地方富水性差异较大。

井田隔水层

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15-1号煤层底部至中统本溪组底隔水层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泥岩、铝质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厚度12.40-20.40m,平均17.00m,透水性差,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上,阻隔其上、下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2)、太原组上部石灰岩层间隔水层

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分布于各石灰岩含水层之间,起层间隔水的作用。

3)、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层间隔水层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等组成,呈层状分布于各砂岩含水层之间,形成平行复合结构,起层间隔水作用。

三、雨季“三防”组织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关于做好雨季“三防”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好煤矿雨季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工作,提高煤矿综合抗灾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具体安排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雨季“三防”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雨季“三防”办公室(负责雨季“三防”日常事务,地点设在矿综合办)和雨季“三防”事故应急救援抢险指挥部(负责雨季“三防”事故抢险救援指挥,地点设在安全指挥中心)。

组  长:刘建忠

副组长:李满堂  车安心  周伟  陈西文  李明  高岭  彭红卫  张明星

成  员:张磊  成沛君  朱  佳  申玉龙  范自旭   马必建  许科技  林绳海  李存良  韩爱青

具体分工如下:

1、刘建忠:负责“三防”办公室日常全面工作;

2、车安心:负责“三防”灾区的安全管理,协助指挥救灾;

3、李  明:负责“三防”救灾时期的各种技术资料,制定救灾方案;

4、周  伟:负责“三防”灾区的人员调配,组织人员抢险救灾;

5、李满堂:负责救灾物资的供应和后勤保障;

6、陈西文:负责供电和通信线路的畅通;

7、高  岭:负责井下灾区的通风畅通;

8、彭红卫:负责灾区各类隐患的处置;

9、张明星:协助总工程师李明制定救灾方案;

10、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

(1)、接听上级电话、指示、指令,传达雨季“三防”领导小组的指示、指令,组织指挥防洪抢险队伍,抗洪抢险;

(2)、收看天气预报,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

(3)、及时将天气情况汇报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小组安排的雨季“三防”等方面工作;

(4)、落实雨后地面设施损坏情况及降雨数据采集;

(5)、负责每周落实一次防洪物资设备储备情况,确保完好备用。

(二)、雨季“三防”指挥部成员职责:

1、经理:是处理雨季“三防”的全权指挥者、在救护队队长、矿技术负责人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计划并组织实施。

2、矿总工程师:是经理处理灾害雨季“三防”的第一助手,在经理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计划。

3、各分管副经理:根据经理命令、救援和抢险计划积极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并负责组织人员待命,严格控制入井人员,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设备材料。

4、救护队队长:对矿区救护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救援计划规定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

5、生产技术办:按照经理的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工作,协助经理进行雨季事故抢救和雨季灾害处理,做好事故记录,并按照雨季“三防”指挥部的决定,负责改变矿井通风制度,监测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负责改变全矿井停送电制度,及时安装抢险机电设备。

7、事故单位和事故区域负责人:负责查对仍在本区域工作面的人数。井下有关的队长、班组长负责采取措施进行现场救灾和人员急救,将受灾人员有组织地带领撤离至安全地点,并将在现场所了解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报告,随时接受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8、值班人员:负责记录雨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报告经理、救护队、其他领导及有关单位,及时下达经理的命令,通知召集有关人员到抢险指挥部待命,调查统计掌握各受灾区域和出入井人数。

9、其它各科室负责人:组织本科室人员待命。

(三)、责任落实:

1、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对全矿雨季“三防”工作负责,抢险时由指挥部(安全指挥中心)负责对全矿各有关单位下达命令。

2、雨季“三防”办公室负责全矿雨季“三防”日常工作的检查、落实和汇报。对煤矿雨季“三防”重点和要害部位要加强管理,重点巡查,排除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3、全矿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具体工作项目、责任人进行日常检查考核,发现重大问题和隐患及时向雨季“三防”领导小组汇报。

四、矿井雨季防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雨季地面防水安全技术措施:

1、清理疏通排水沟。

2、井田范围内的地面积水必须引出矿区以外。

3、填堵井田范围内和井下相联通的塌陷和裂隙,

4、井田范围内和矿井相联的地面小井应将井口封实,以防汛期洪水流入井下,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5、清理防洪沟,保证水流畅通。

6、防汛期间,派专人24小时检查防洪沟的安全情况,发现隐患立即处理。

7、井口备足防水沙袋,木板等防水材料,保证随用随取。

(二)、雨季井下防水安全技术措施

1、做好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2、采掘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探放水制度。

3、配备足够的井下排水设施,定期清理水仓,提高矿井抗水抗灾能力。

4、井下有突水危险的地点,建筑永久截水闸。

5、采掘工作面过小窑、含水断层等地点时,应进行疏干加以处理。如果水量大或有水源补给时应留设防水煤柱,建筑永久截水闸。

6、熟悉井下透水的预兆。

7、井下各主要巷道的水沟、水仓要定期清理,每年雨季来临前提前清理干净,保证排水畅通。

8、雨季,各井口附近要挖排洪沟,储备防洪物资和工具,配备专职的防洪人员。

9、配备2台主排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保证完好,排水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0、井下各临时水仓、排水点的水泵及管路的排水能力满足该处最大涌水量的需要,并备有余量。

11、对本矿采空区涌水量定期检查,各工作面的涌水量变化及时汇报。

12、加强对全矿井涌水量监测工作,特别是在雨季有异常变化时及时寻找原因,重点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潜水向井下补给。

13、掘进或回采区域 要按设计留设足够防水煤柱。

14、定期检查采空区冒落区的地表裂隙,及时堵封。

五、雨季“三防”抢险救灾通知顺序和要求

1、通知顺序:

事故发现人通知矿值班室,由值班人员用电话按以下顺序通知:

“三防”办公室—矿调度—经理—救护队—各分管副经理—矿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门—事故单位—综合办主任—材料库保管—附近医院。

2、通知要求:

(1)、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信息后,一定要问清事故性质、发生事故的位置时间,可能波及范围及被困人员等,并通知受灾区域人员按规定路线撤离或躲避。

(2)、判明事故发生后,用电话按顺序通知有关单位并做好记录,准备好各种图纸备用。

(3)、指挥人员到达指挥部后,及时如实反映事故情况,作为救灾方案制定的依据。

(4)、制定救灾方案时,要纵观全局,抓住时机,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力争最快消灭事故,营救遇难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涉及无辜人员安全,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六、预防雷电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各类机电设备容易受雷击(落雷感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防雷措施:

1、井筒内敷设钢丝铠装型电缆,从井底一直到机房不设接头,分别将地面和井底铠装钢丝良好接地;

2、机房与井底分别安装线路霹雷器;

3、如果系统没有防雷措施,雷雨大作时要停机,并将传输线拆下接地。

七、水文地质观测

(一)地面水文地质观测

1、 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包括水文扬名及地面水文地质点的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调查与观测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的要求。

2、 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需要进行观测。

3、对地面气象观测的要求:

(1)、凡距离气象台(站)较远的矿井,应在设立的气象观测站内进行观测。距离气象台(站)较近的矿井,应在设立的雨量观测站内进行观测。

(2)、矿井气象观测项目,与气象调查内容相同。

4、地表水观测。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相同。观测时间,一般为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5、 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下列地段网点进行观测:

(1)、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含水层。

(2)、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集中迳流带(构造破碎带)。

(3)、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

(4)、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

(5)、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

(6)、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

(7)、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

(8)、疏干边界或隔水边处。

6、观测点的布置,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钻孔、井、泉。

7、 观测内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质,对泉水还应观测流量。

8、 观测点应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观测点标高每年复测一次,如有变动,应随时补测。

9、 观测降水量常用的仪器和观测要求符合规定。

10、地表水位观测站的建立,应符合以下要求:

(1)、观测站应建立在地基牢固、观测方便并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2)、实测测站基面坐标、高程,测定不同高程的断面积,以便计算不同水位的过流量。

(3)、实测水位标尺的零点标高。

(4)、根据水位标尺的零点标高,重新计算水位,并用红墨水填在“水位”栏内。

11、对地面井、泉、水文钻孔、河流、渠道、湖泊、水塘、水库及塌陷积水区等设立的观测站,要统一编号,所设置的固定观测标尺及测量坐标和标高,每年复测一次,发现有变化应随时补测。

12、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同步进行,若达不到同步,则应按顺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13、地表水体的水位观测,必须使用水位标尺或自计水位计。使用自计水位计观测水位,应在每日8时或经指定的其他固定时间进行检查和校正。性能良好的长期自计水位计,在水位变化不大时,可改为每2~5日检查校正一次。自记纸应按其周期记录形式,每个周期结束时及时更换。

14、井、泉和钻孔水位观测需遵守下列规定:

(1)、在使用铅钟、电极、水位计或自计水位计等器具测量水位时,严禁使用标志不准或滑动的测绳和电线。

(2)、当测绳和电线标记与标准钢尺的比误差超过1/1000时,应重新标定或更换。水位遥测仪每半年要用测绳实测检校一次。

(3)、每个测点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不得随意更换。必须更换时,要用新旧测量工具同时各观测一次,并进行误差改算。

(4)、每次水位观测要进行两次实测和读数,读数读至厘米。以米为单位时,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水准观测取二次平均值为采用值。

(5)、水井或水文钻孔水位观测结束后,必须妥善保护井口装置,切实防止钻孔被破坏和堵塞。

(6)、每年必须进行一次水井和钻孔的深度测量,发现淤堵应提请领导采取清扫措施。

(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

1、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的任务:

(1)、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2)、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3)、提供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资料。

(4)、为钻探、堵水注浆提供观测资料。

2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的内容:

(1)、矿井、水平、含水层、煤层、采区和采掘面的涌水量观测。

(2)、井巷及采面的突、涌、淋、渗、滴水点的水量、水质、水温观测。

(3)、井下各类水文地质钻孔、地质孔的水量、水位(压)、水质、水温的动态观测。

(4)、井巷及井下钻孔揭露含水层、导(阻)水断层、陷落柱、喀斯特裂隙、喀斯特暗河洞穴、涌砂点等的水文地质调查及编录。

(5)、矿井可能的充水通道的水文地质编录。

(6)、定期检查各类防(隔)水煤柱的留设情况。

3、井下涌水量的观测,应注重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要求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或其他先进的测水方法。

4、新凿斜井,垂深每延深10米时,观测一次涌水量。掘凿至新的含水层时,虽不到规定的距离,也应在含水层的顶底板各测一次涌水量。

5、 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连同其他有关的水文点应每天观测一次。对溃入性的突水点,1~2小时观测一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的间隔时间,涌水量稳定后,按正常要求进行观测。

6、 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含水层、穿过与富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接近老窖积水区时,应每天观测充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

7、井下疏水降压(疏放老空水)钻孔涌水量、水压观测,在涌水量、水压稳定时,应每小时观测1~2次;涌水量、水压其本稳定后,按正常观测要求进行。

(三)老窑及老空积水区的水文地质观测

1、老窑、老空积水区的观测要求:

(1)、老窑、老空积水区的观测,必须安排两人,严禁单人进行观测。

(2)、严禁擅自进入通风不良或空顶区域内观测水情。

(3)、必要时应取水样,并作全面分析。

2、 当井田及其邻近范围内有小窑时,应调查了解因小窑开采而引起的危害矿井的可能的充水因素(如小窑采掘矿井防(隔)水煤柱、越界向矿井掘进贯通、小窑向矿井排放水、报废小窑井口未做封填处理等)。

3、汛期或暴雨后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观测地面陷落、干裂,特别是向井下充水的情况。

(四)、原始记录及资料成果整理

1、 必须使用专用的记录本填写水文地质观测试验记录,并分面编码,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姓名、使用仪器及编号。

2、必须同时记录影响观测试验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供分析资料时参考。

3、每项测试所用记录本要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注明目录索引后,存档保存。

4、测试资料应在当天进行计算整理,并将计算前结果和计算公式填写在专用台账上。原始资料的计算,必须由两人对算复核,发现问题要及时核实或补测。汇总表要经技术负责人审核。

5、填写各类台账、图表和成果表时,必须使用钢笔或碳素笔,要求字迹工整、图文清晰、数据准确,影响观测资料精度的各种也应同时填写在备注栏内。

6、填写以下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

(1、矿井涌水量成果台账。

(2、气象资料台账。

(3、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4、矿井突水点卡片或台账。

(5、井下水文地质钻孔台账。

(6、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7、水源井(孔)台账。

(8、封闭不良的钻孔台账。

(9、其他专门项目台账。

7、填绘以下各类水文地质图纸:

(1、矿井充水性图。

(2、综合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3、综合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

(4、专门水文地质图,如区域水文地质图、岩溶图、地下水化学图等。

8、每一种成果表或台账、图表填写后必须进行校对,并需经技术负责人签字。

9、各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台账、图表应按标准化规定的内容填写。

八、防洪设备、配件、工具计划表 (见附表)

序号设备器材名称单位数  量序号设备器材名称单位数  量
1清水泵211胶  管200
2污水泵3(2台备用)125000
3管钳子413砂  土米3200
4撬  棍414黄  土米3300
5木  锯215木点柱80
6防火锹816电  话4
7泡沫灭火器417手  镐6
8风筒布9018铁线(12#)公斤50
9铜  管5019各型开关4
10各型电缆20020编织袋1000

注:防洪设备、配件、根据由办公室负责配齐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