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事故的定义及特征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2月20日

 4. 事故的发展阶段 

   如同一切事物一样,事故亦有其产生、发展以至消除的过程。一般事故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和损失阶段。各阶段具有自己的特点。

【 (1)孕育阶段 】

   如前所叙,事故的产生有其基础原因,即社会因素和上层建筑方面的原因,如“文革”时期,由于“四人帮”的破坏,规章制度废弃,安全隐患得不到治理,人员素质下降,各种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潜伏着危险,隐伏着事故发生的“肥沃土壤”。这就是事故发生的最初阶段。

   此时,事故处于无形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估计到它必然会出现,而不能指出它的具体形式。

【 (2)生长阶段 】

   由于基础原因,即社会原因和上层建筑原因的存在,出现企业管理缺陷,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得以发生,构成了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危险因素。这些隐患就是“事故苗子”。

   在这一阶段,事故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可以具体指出它的存在。此时有经验的安全工作者已经可以预测事故的发生。

【 (3)损失阶段 】

   当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时,就要发生事故,包括肇事人的肇事,起因物的加害和环境的影响,使事故发生并扩大,造成伤亡和经济损失。

   研究事故的发展阶段,是为了识别和控制事故。

    5.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1)事故发生的结构

   事故是由于人和物异常接触而发生的。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动,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上的缺陷。 所以,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动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就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劳动中的伤亡事故是有其原因的;事故发生的背景,就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着事故主要原因;若是除掉这些原因而加以改正,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已知的事故主要原因,倘允许其继续存在,就会发生同类同种事故。尚且未知的事故原因也有存在的可能性。 这也是伤亡事故的一大特点。

(2)潜在危害性的存在

   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所谓危害性(hazard),并非它一定会发展成为事故、但由于某些意外情况,它会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在这种危害性中既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动,也存在着物质条件的缺陷。  
  
     事实上,重要的不仅是知道潜在危害,而且应了解危害性的“基因”以及揭示它的手段和方法,以便制定防护措施。

   从方法论角度,可将构成劳动条件总和的周围物质世界分成以下“基质”: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劳动产品、生产环境、工作过程、自然条件、人的劳动和行为。以此为基础,进行高效率的解决任何潜在危害的预测。

   在生产条件下,消除不安全因素构成危害的可能性是具有根本意义的。

下一篇: 过氧乙酸
上一篇: 什么是事故本质特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