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千秋煤矿“11·3”冲击地压事故救援案例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3月31日

2011年11月3日19时45分,义煤集团千秋煤矿21221下副巷掘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救护大队共出动6个中队、16个小队次、指挥员173人次,历时51h。事故救援中,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挥和矿方人员的协同下,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救护大队指战员先后完成了灾区侦察、排放瓦斯、遇险遇难人员搜寻和搬运等工作。本次冲击地压事故被堵埋矿工75名,前期矿工自救脱险15名,矿方搬运出2名遇难者;救护队到达后,成功解救出遇险矿工52名,搬运遇难矿工6名。

在地面医院对遇险矿工全力抢救中,其中2名伤员伤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

一、矿井概况

千秋煤矿为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矿井之一,始建于1956年,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90×104V/a,后经过技术改造,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210×10Va,2010年矿井产量208×104t,2011年1一10月产量171×104t。立井、斜井双水平上、下山开拓;抽出混合式通风;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二水平按高瓦斯管理;煤层极易自燃。该区域曾于2008年6月5日发生过一起冲击地压事故。

目前,千秋煤矿生产水平为二水平,主采区为21采区,配采区为23采区;21采区现有两个采煤工作面(即21141、21172综放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本次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在21221下副巷掘进工作面。

二、事故发生经过

2011年11月3日19时22分,千秋煤矿开二队跟班队干向矿调度室汇报:“21221下巷响煤炮,声音比较大,煤尘大,什么也看不清楚。”经现场落实,21221下巷380m以里巷道变形严重,人已经进不去,风筒脱落。事故发生时,21221工作面当班作业工人75名,通过矿方组织的自救,有15人脱险,并搬运出2名遇难人员。

三、事故处理经过

事故发生后,千秋煤矿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成立了抢救救援指挥部,分6个工作小组,按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救护大队于11月3日19时48分接到千秋煤矿调度室电话:“21221下巷掘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遇险遇难人员不详。”直属中队值班待机小队接到事故报警迅速出动并立即启动救护大队处置矿井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大队长和总支书记为主在地面指挥部接受、传达救援指令和后续救援力量的调集;副大队长、总工程师坚持井下现场带班,指挥救援。为防止事故扩大,保证充足救援力量,除每班事故现场保持两个小队外,地面副井口设两个小队待命。

直属中队首发的两个小队分别于20时10分和20时25分到达事故矿井,20时55分,到达21221下巷口,检测气体:CH4浓度为0.38%、C02浓度为0.24%、C0无,温度为38℃;侦察小队在370m处发现两个电器开关,放置完好。380m处风筒断裂,巷道底鼓严重,人员通过困难,检测气体:CH4浓度为4%、C02浓度为1%、C0无,温度为40℃。

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救护队向380m以里继续侦察,由于巷道狭窄,仅能爬行,因此行动十分困难。行进至420m处,巷道状况稍好,支架稍有变形,但人员能直立通过;行进至460m处,巷道中部液压支柱全部向上倾斜,液压支柱下帮仅有宽0.6m、高1.5m的小洞;沿小洞继续前行到达480M处,巷道顶底板完全合拢,检测此处气体:CH4浓度为20%、C02浓度为5%、C0无,温度为40℃。由于有害气体浓度较大,救护队立即接风筒排放瓦斯。11月3日23时12分,将风筒接至460m处,在瓦斯浓度下降后,立即组织清挖,检查气体:CH4浓度为1.5%、C02浓度为0.24%、C0无,温度为37℃;11月4日3时40分,清煤至480m处发现1号、2号遇难人员被埋在煤中(图12-2),检测气体:CH4浓度为2.24%、C02浓度为1.2%、C0无,温度为38℃;4时30分,将1号遇难人员包裹并运出;6时16分,将2号遇难人员运出。

11月4日8时30分,救护二中队和三中队各1个小队接替已经奋战12h20min的直属中队2个小队,继续组织进行救援。当发现清挖现场瓦斯浓度超限后,立即供风消除了瓦斯威胁。9时5分,在靠上帮掘小巷道510m处时,发现7名遇险人员,510~520m巷道比较完整,检测气体:CH4浓度为0.5%、C02浓度为0.3%、C0无,温度为27℃。

根据指挥部的命令,一边继续清挖,一边尽快运送遇险人员;12时35分,把7名遇险人员运送升井。

11月4日4点班,直属中队两个小队接班继续救援。两个小队清理巷道至530m处,由于现场参与救援人员较多,掘进的小巷断面又很小,有害气体浓度出现上升现象,救援人员立即停止清挖并撤出。当险情排除后,救援工作得以继续。

11月5日0点班,救护四中队和五中队各1个小队接替救援。4时40分,在清挖到540m处时,听到里侧有敲管子、呼喊的求救信号,现场救援人员加快通道挖掘速度。从5时32分持续到6时5分,分别把45名遇险人员救出。7时,指挥部命令救护队,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运送遇险人员升井。运送遇险人员过程中,大队又安排4个小队分别在井底车场和地面接应。

在抬运遇险人员的同时,指挥部又命令救护队进入21221下副巷掘进工作面进行搜寻剩下的4名被困人员。11月5日,直属中队1个小队于9时5分到达巷道535m处,发现1名(3号)遇难人员;在巷道540m处,发现1名(4号)遇难人员;在巷道553m处发现1名(5号)遇难人员。在整个搜救空间内检测气体:CH4浓度为1%、C02浓度为0.46%、C0无,温度为37℃。10时20分,将3名遇难人员包裹后运出;21时56分,小队返回升井。

四、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事故原因

(1)在采深已达800m特厚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非常大,受采动影响诱发冲击地压事故。

(2)该矿对冲击地压灾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治理和防范措施不到位。

(3)职工安全意识差,冲击地压知识欠缺,缺乏防范意识。

(二)防范措施

(1)必须树立生产服从于防冲的意识。确保防冲所需人、财、物;当防冲工作与生产发生矛盾时,要把防冲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前提,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正确处理好防冲与生产的关系。

(2)加强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对冲击地压危害的认识,提高干部职工防灾抗灾能力。

(3)搞好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做到防患于未然。

(4)加强主动防御工作,提高整体防范水平。

(5)采取“五位一体”的冲击地压总体防范措施。

(6)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搞好基础理论研究。

五、经验与教训

(1)领导高度重视,赶赴事故矿井指导救灾工作,是成功救援的关键所在。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的主要领导连夜奔赴千秋煤矿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并就抢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救援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保证了救援工作的科学性。义煤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副总以上领导轮流带班下井指挥现场救援,确保了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2)科学决策,措施到位,为成功救援提供了保障。

根据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指挥部制订了具体的施救方案,及时有序地指导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危难关头,正确的决策成功排除了种种险情,避免了次生事故的发生。例如:及时恢复灾区通风,消除瓦斯的威胁;果断采用压风管道、临近巷道打钻等途径向灾区压送新鲜空气,延长了被堵人员的生存时间。

(3)井上、下通信畅通,救援信息共享,是救援工作协调有效、快速进展的重要条件。

为保证井上、下的通信联络,矿井派专人进行通信线路维修,并根据救灾进度不断将电话机前移,保证了指挥部能在第一时间内接到一线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将指挥部的命令传达到救援工作的现场,保证了措施的传达落实,避免了贻误战机的现象。

(4)矿山救护队出动迅速、临危不乱、雷厉风行、英勇善战,是实现成功救援的首要力量。

救护大队接到事故召请后,迅速出动,以最短时间到达事故矿井,快速深入灾区展开救援工作,赢得了最佳的处理战机。在组织指挥上,做到上下协调,秩序井然。大队领导干部带班,认真贯彻落实救灾方案,严格按照《矿山救护规程》处置救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效指挥救援行动。在同矿方协同清挖的同时,认真细致地检测有害气体,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时间短、条件差、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5)事故发生后的初期,当时井下灾区风筒脱落,供风中断,能够到达的最远点瓦斯浓度很高,氧气稀薄,而参与救援的人员较多,现场秩序混乱,个别工人强行进入从事救援工作,险些造成瓦斯窒息和瓦斯爆炸事故。救护队到达后立即控制现场局面,并设专人把口,避免了盲目救护。在救援的过程中,由于挖掘的巷道断面很小,人员很多,回风口多次出现堵塞及瓦斯超限现象,救护队立即采取疏散人员等措施,及时排放瓦斯,保证了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