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庆阳石化公司“2011.2.20”爆炸着火事故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10月08日


2011年2月20日,庆阳石化公司储运系统TK101A轻污油回收罐发生爆炸着火事故。
一、事故单位简介
庆阳石化公司储运系统分7个罐区(图1),总库容30.1万m3。
发生事故储罐位于303罐区东南角,东侧毗邻302重油罐区,西侧毗邻305汽油调和罐区(图2),TK101A罐为轻污油回收罐,主要回收全公司各联合装置污油,经静置脱水后,污油回炼。TK101A罐为内浮顶罐,罐高15.85m、液位安全高度12m、直径14.7m,罐体壁厚6~10mm,罐容2000m3,内壁进行喷锌防腐处理,2010年8月30日投用。
图 1 罐区平面位置图


图2 TK101A罐位置
二、事故经过
2011年2月20日8时50分左右,储运操作员孙某去罐区进行当天第一轮的安全巡检,9时7分,孙某开始攀登TK101A 罐,准备到罐顶巡检打卡;9时9分,行至罐中部时,突听罐内“噗”的一声响,同时手握的扶梯把手“抖动”一下,感觉有异常情况,马上从罐上下来;9时11分,看见班长陆某,班长说要对轻污油罐进行脱水,孙某跟班长对轻污油罐进行检查,当时人工脱水口有微弱的水向外滴,班长上前重新关闭阀门;9时13分,二人一起走出罐区;9时15分,孙某进入距TK101A 罐20m左右的一号机柜室,班长走到距TK101A 罐20m左右的303泵房中间,听到一声巨响,班长看到TK101A 罐罐顶飞到空中,又落到罐区,罐顶浓烟滚滚,火焰4~5m高。
TK101A轻污油罐事故时罐内液位7.79m,介质温度39.8℃。爆炸造成TK101A罐浮盘“粉碎”性损坏(如图3所示)。爆炸气浪把罐顶整体从焊缝处爆裂开向北偏西方向飞出,越过相邻的TK102A罐,撞击TK102C罐上部(见图4),落到TK102A罐与TK102C罐之间偏西空地(见图5)。303罐区两排罐中间三根管线(蒸汽线、蒸汽凝结水线和常二线进罐线)被落下的TK101A罐顶撞弯(无泄漏)(见图6),其他设施没有损坏。

图3 罐内浮盘破损情况


图4 TK102C罐顶受撞击部位


图5 罐顶飞落的位置

图6 罐顶飞落管线的位置图
听到爆炸声后,正在召开生产交接班会议的公司值班领导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安排现场扑救、安排部分装置停工,并向庆阳市消防支队报警。储运运行部立即开启1号泡沫泵站和相邻储罐喷淋冷却系统,9时20分庆阳石化公司保卫消防部4辆泡沫消防车、1辆水罐消防车进入现场实施灭火,同时布设 6台摇摆消防水炮向罐体喷洒冷却水,9时30分罐内明火扑灭,9时35分成功灭火。在对TK101A实施灭火的同时,对相邻的TK102A、TK101B、TK102C等5具罐进行冷却降温保护,9时45分庆阳市消防支队8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其中2辆消防车参与相邻罐体冷却降温,随后长庆油田陇东消防队16辆消防车赶赴现场救援。10时20分经现场指挥确认,风险已经排除,应急关闭。
三、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TK101A轻污油罐事故前物料来源
据现场勘查和DCS趋势比对及MES系统数据确认,TK101A轻污油罐事故前有液相、气相物料进入。
(1)液相物料来源。
物料一:三联合运行部污水汽提装置回收污油
事故发生后,通过装置中控室DCS趋势比对及MES系统数据确认,自2月13日9时至事故发生时2月20日9时15分,三联合运行部污水汽提装置连续往事故罐TK101A进油,该罐回收污油通过轻污油外送泵(额定流量5.5m3/h、泵出口压力0.6MPa)送至事故罐。期间2月17日1时30分左右,对D-102污油水含量进行分析,小于0.2%。2月20日事故发生后调度通知停泵,关闭界区阀。污油主要为各装置酸性水回收油,经过闪蒸处理,没有轻烃组分,主要为柴油组分,实际流量7.6m3/h。
物料二:一联合、二联合装置污油罐内的回收污油
事故发生后,通过装置中控室DCS趋势比对及MES系统数据确认,2月13日9时至发生事故时共退污油17次,退油量146.98m3。该部分污油组成主要为油水混合物,污油主要为常减压装置回收的凝缩油、重整装置压缩机凝缩油,含有轻烃组分,轻烃主要为C4、C5、C6。
(2)气相物料来源。
物料三:氮气
一联合常减压装置地下污油罐D-111至TK101A罐管线,为防止管线冻凝,开氮气往TK101A罐顶线防冻,事故发生后氮气阀门关闭。氮气给气线在泵出口,管径DN20,氮气压力为0.8MPa。
(3)事故罐物料分析。
事故发生前罐内液位7.79m,发生事故后脱尽水后余污油3.8m,除掉15min燃烧掉的污油外,罐内约有3.5m的水。水中硫含量较高,硫含量一般在3000~4000ppm,高值达到7000ppm;油分析硫含量一般在200~300ppm,高值超过400ppm。
2.TK101A罐内的可燃气体来源
TK101A罐主要回收全公司各联合装置污油,其组分有柴油、汽油、石脑油、凝缩油、轻烃等,各组分危险特性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各组分危险特性参数表
介质名称 爆炸极限,%(V/V) 自燃点/℃ 闪点/℃ 最小点火能量/mJ
柴油 1.4%~4.5% 225~250 50~90 0.2~0.26
汽油 1.1%~7.0% 269~391 -58~10 0.25
石脑油 1.2%~6.0% 260 25 0.2~0.26
轻烃 1.7%~7.8% 309 -49 0.2
2月20日事故前罐内温度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事故前罐内温度变化表
时间 6:30 7:00 7:30 8:00 8:30 8:49 9:00 9:08
温度/℃ 39.9 40.4 40.6 40.7 40.7 40.0 40.0 39.8

由表2可以看出,罐内物料温度已超过轻烃、石脑油、汽油的闪点,油品挥发出大量可燃气体,挥发出的可燃气体积聚在浮盘与油面的空间以及浮盘上部空间,并达到爆炸极限。
3.助燃物
2月12日17时左右,TK101A罐液位已低于200cm,并仍持续往外输转,至2月13日9时左右罐液位53cm,液位已远低于浮盘起伏区间。浮盘落于支腿上,液位继续下降时浮盘上方的空气通过浮盘呼吸阀、密封及其他未密封位置进入浮盘与油面的气相空间。
2月13日TK101A罐开始进油,大部分气相通过浮盘呼吸阀、密封及其他未密封位置排出,但浮盘下方浮筒间仍存在气相空间,按照铝浮盘的安装及设计,铝浮筒DN150浸没50%时能够保证浮盘浮起。因此在浮盘铝板与油面间有大约75mm由浮筒隔开的气相空间。进油过程中未排出的空气与可燃气体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该罐顶部有1个通气孔、4个通气窗,所以浮盘顶部空间存在空气。
4.点火源
对点火源分析,存在硫化亚铁自燃、静电放电引燃两种可能。
(1)硫化亚铁自燃分析。
事故后对现场进行勘查,罐顶内壁(如图7)、罐壁防腐涂层(见图8)完好,所以排除硫化亚铁自燃的可能性。

图7 罐顶内壁防腐涂层完好

 

 

 

 

图8 罐内壁防腐涂层完好
(2)静电放电引燃分析。
事故发生后,检测事故油罐接地电阻为1.2Ω,符合标准要求;浮盘两根接地连线与拱顶接触电阻值为1.05Ω、0.08Ω,符合标准要求。
事故前进入TK101A罐的物料为气、液两相物料,致使物料进罐后呈“翻腾”状态上升。物料进入油层时,油中会包罗着“水珠”,当物料通过约3.9m油层时,“水珠”与油接触形成偶电层,当“水珠”与油做相对运动时,“水珠”与油就带上相同符号的电荷(这一机理叫做“沉降起电”)。“水珠”翻腾到上部后,会形成“水泡”。其中一些“水泡”会在“翻腾”的作用下,积聚到一起。由于“水泡”是被油包罗,所以处于绝缘状态,称之为“孤立导体”。聚集在一起的“气泡孤立导体”会把油品沉降起电的电荷收集到其本体上。在“翻腾”作用下的带电“气泡孤立导体”移动到接地导体附近时,如浮盘下部浮筒、雷达液位仪的立管等接地导体,就会发生静电“火花放电”,其放电电荷转移量要大于0.1μC,放电能量大于0.26mJ,该放电能量足以点燃最小点火能为0.2~0.26mJ的油气。浮盘下部有浮筒,浮盘与油面间有75mm的空间,事故前该空间的可燃气体达到了爆炸极限,所以静电放电点燃了浮盘下部空间的油气。
5.爆炸过程
此次事故出现两次爆炸,第一次是9时9分的浮盘与油面间的空间闪爆(即操作工9时9分左右行至罐中部时听到罐内“噗”的一声响,同时手握的扶梯把手“抖动”一下),第二次是9时15分左右浮盘上部空间的爆炸。
(1)第一次闪爆。
浮盘与油面间的空间比较狭小,内部空间的可燃气体浓度应该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由于空间存在部分氮气,氧含量相应减少,所以当遇静电火花放电的点火源时,发生的是闪爆,空间内部分油品处于类似“阴燃”状态。
(2)第二次爆炸。
由于浮盘与油面间的空间油品燃烧缓慢,当持续5~6min,窜至浮盘孔洞(如浮盘导向口等处)时,火焰通过孔洞窜至上部空间,引燃了浮盘上部空间爆炸性混合气体,出现了第二次爆炸,即听到“爆炸巨响”。
(二)间接原因
1.工艺卡片控制及管理不到位。
TK101A罐液位超出车间工艺卡片控制,车间工艺卡片控制液位要求在200~1200cm,事故发生前TK101A罐液位最低运行至53cm,造成空气进入浮盘下方空间。
车间工艺卡片控制温度要求在40℃以下,事故发生前TK101A罐温度最高40.7℃,可燃气体挥发量增加,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公司在工艺卡片严格执行及控制方面的管理存在不足。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风险识别不到位。
由于一联合常减压装置污油罐至TK101A罐工艺管线无伴热线,外甩污油内含水较多,冬季为防止管线冻凝,使用氮气连续顶线防冻,但对风险未进行充分识别,对于氮气进入内浮顶罐易造成储罐浮盘损坏、油气携带到浮盘上方及易产生静电等危害识别及认识不足,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装置设计时存在部分缺陷。
(1)三联合装置污水汽提装置至TK101A罐管线长1400m、管径DN50,管线全线为1.0MPa蒸汽伴热,石棉瓦保温。污油外甩温度37℃,虽然未超温,但由于流量较小(7.6m3/h),管路较长,进油过程实际是一个加温过程(蒸汽伴热温度超过200℃),造成罐内温度较高,而且事故前有超温情况发生。
(2)一联合装置及二联合装置含有轻烃组分(C4、C5、C6)的轻污油设计进轻污油罐,这部分轻组分进入储罐后极易挥发,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四、防范措施
(1)所有内浮顶罐运行严格执行工艺卡片,除非检修不能下浮盘。
(2)装置退油及储罐温度严格按工艺卡片控制,不能超温。
(3)不能使用氮气、净化风等压缩气体往储罐内(球罐除外)顶线或置换。
(4)严格控制初馏点小于40℃的轻烃组分进常压储罐。
(5)对于使用过氮气、轻组分进罐的储罐,对浮盘进行全面普查,对可燃气进行检测,如果浮盘损坏,停用储罐进行检修。
(6)对有罐顶通气孔的内浮顶罐、拱顶罐进行全面检查,防止通气孔帽落下堵塞通气孔。
(7)对上游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控制,杜绝高含硫污水(硫含量高达7000ppm)进入罐区。
(8)对三联合污水汽提装置进罐区污油线伴热方式进行改造。
(9)罐顶部人体静电消除器不符合安全要求,建议更改为本安型人体静电消除器。
(10)罐顶部雷达液位计、巡检刷卡器的线缆入口处要封堵、压紧。
(11)油罐检尺、采样、测温、测水作业必须在达到静置时间后方可作业。
(12)采样绳、测温绳等必须采用防静电采样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