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急性二氯乙烷中毒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8日
二氯乙烷 (dichloroethane , CH2CH2Cl2)又称乙撑二氯,为有芳香甜味的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燃烧时可产生光气,急性二氯乙烷中毒主要由于短期内吸入高浓度1,2二氯乙烷蒸气引起,以神经系统、肝脏损害为特征。

【致病原因】

1.工业上常见于橡胶、树脂、油漆及合成纤维,氯乙烯等生产中,因疏于防护或意外泄漏,使高浓度1,2-二氯乙烷蒸气被大量吸入,导致急性中毒,一般人在0.3~0.6g/m 3空气浓度下2~3h即可发生中毒,浓度达16.8g/m 3时则危及生命。

2.农村用作谷物或粮仓的熏蒸剂和土壤消毒剂。粮仓熏蒸后如无防护而过早入仓,可引起急民生吸入性中毒。因药液大面积沾染或浸泡皮肤后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偶也见报道。

3.误服该药液引起的急性中毒极少见。人的口服致死量为15~20ml。

【急救处理】

目前尚无特殊解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处理。

1.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并注意保暖。气急者可给吸氧。

2.误服者立即以清水洗胃,或催吐和导泻。

3.早期即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脑、肝、肾及心、肺功能。如及早使用小剂量苏醒剂、保肝药、利尿合剂(促进毒物排泄)等。

4.10%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氯化钾静脉滴注。呕吐、腹痛明显者,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

5.有躁动不安或惊厥时可用水合氯醛或针刺疗法,不宜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忌用吗啡。

6.禁用肾上腺能药物,以免加重卤代烃类所致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7.恢复期宜进高糖类、高蛋白、高钙、低脂饮食,禁止饮酒或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

1.1,2-二氯乙烷生产流程尽量保持密闭化,定期检修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发生。生产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2.进入意外泄漏地点或正在熏蒸的仓室内,必须戴好供氧面罩,穿防护衣和戴乳胶手套,离开毒物现场即应及时脱换。泄漏后或熏蒸后应注意足够时间的通风和墙壁、地面、物具的清扫工作。

3.使用本品时,应尽量做到低温操作,并加强局部通风排毒。沾染皮肤、粘膜应立即以酒精擦去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禁用本品洗手或洗工作服。

4.加强对本品的专门保管,标签应清楚,醒目,防止误用、误服。

5.对1,2-二氯乙烷作业工人,应一律作就业前体检。对神经精神系统及肝、肾器质性疾病患者,或有视网膜炎,全身性皮肤病者不得上岗。

【预后及劳动能力鉴定】

1.一般预后良好。口服中毒及部分吸入性中毒者,在恢复期可出现肝脏肿大及肝、肾功能受损等,多在1~2个月内康复。唯个别吸入高浓度1,2-二氯乙烷蒸气或误服量大者,2~3h内错迷者,每因不及抢救而猝死。

2.轻度中毒者病情恢复后,仍可从事原作业。重度中毒者康复后应脱离原作业,酌情安排轻工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