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乌鲁木齐米东区一煤矿发生冒顶事故 5人被困井下

作者:赵兵 张孝宇  来源:乌鲁木齐在线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2月19日

  昨日(12月18日)凌晨5时50分,米东区芦草沟乡陈兴远煤矿发生冒顶事故,导致正在井下作业的5名工人被困。截至记者昨日21时30分发稿,救援工作还在进行。

  据了解,发生冒顶的是该煤矿+550m水平42-43号煤层综掘工作面。事发前,有6名当班工人正在井下作业,其中一人升井取材料返回作业地点时,发现冒顶已经发生,5名工人下落不明失去联系。工人被困位置,地面垂直距离约272米。

  事发后,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局北疆分局相关领导、乌鲁木齐市市委常委许斌、副市长袁宝新,及乌市相关部门领导和米东区相关领导先后到达现场组织抢救工作。事故现场成立了由米东区区长张承义为总指挥的抢险救援指挥部以及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着手进行事故相关处理工作。

  目前,事故地点冒顶高度为4米,长度约8米,截至当日17时左右,救援人员已经清理出巷道3米多。

  据了解,陈兴远煤矿2005年由原司法厅劳改局煤矿(国有企业)改制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陈兴远煤矿(私营企业),井型为9万吨年矿井,2006年核定为年17万吨,五证齐全。

  煤矿:

  事发前曾发现隐患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煤矿局工程师张磊说,12月初曾对该煤矿进行过检查,该煤层有煤层松软现象,“我们要求煤矿对该层进行特别加固,可他们只是按照原计划的加固方式进行作业,没有进行特别加固。”

  张磊说,从目前的情况分析,造成冒顶的原因可能有四个:一是从地下来的冲击地压对煤层产生的影响。(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二是可能是由于出事段煤层松软导致冒顶;三是可能由于以前的老煤矿打下的柱子对该段的压力所致;四是由于对该段煤层的支护不够。

  讲述:

  “我出来拿水管才没困里面”

  18时许,记者在陈兴远煤矿办公室见到6人中幸免被困的付兵,他说,他和被困的5名工人上夜班,工作时间从凌晨2时到10时。

  付兵说,他们6人分为两个掘进组,利用掘进机对煤层进行掘进,对掘进机挖出的洞进行加固,“我们用钻机把1米多长的铆钉钻进洞的四周,然后挂上网子,防止煤块掉下来。”

  付兵说,5时30分许用来给挖掘机降温的通水的管子用完了,“我让他们去拿,他们都说不知道管子在哪里放着,让我去拿,我就到回去拿水管去了。”

  “我往回走了有100多米,拿上水管后,正想回去,可突然感觉听不到他们用钻机钻墙的声音了,我就顺着洞往里看,可什么也看不到。”付兵说。

  付兵说,他往里走里一段距离,看到有一段用网固定好的洞顶塌了下来,把洞堵住了,“我一看出事了就赶紧往外跑,通知其他人,在外面的人听说出事了就赶紧过来救人了。”

  救援:

  仍在向希望掘进

  据张磊介绍,由于对冒顶的情况及程度无法准确判定,所以救援人员只能靠掘进一点,加固一点向被困工人所在的地方推进。

  “我们下到井里,一部分靠掘进机往他们被困的地方掘进,大部分还是靠工人人工掘进。”第二批下井营救的矿工牛某说,当日8时许,他们二十多人进入井下与前一批救援工人替换着将巷道里坍塌下来的煤块、煤渣清理出去。

  “掘进的速度大概每小时1米,不停地打支撑,不停地向外清运。”牛某说,“到下午6点,我们这一批才从井下上来。”

  17时15分,记者在救援现场获悉,通过井下的一根通风管道,救援人员发现了被困人员的生还消息。一名刚从救援指挥部出来的工人告诉记者,救援人员听到了坍塌的另一头传来的金属敲击声。

  17时40分,先前告诉记者“敲击声”一事的工人手抱一箱牛奶,送入井下。“被困人员在下面10多个小时了,没吃没喝的,一定要给他们补充点营养。”他说,“一旦被救出来,就赶紧给他们喝”。他说话的同时,两辆120救护车从停车处挪到了矿井出口处。

  记者18时许离开现场时,现场对5名被困人员的营救还在继续进行。昨晚21时30分,记者与现场救援指挥部联系得知,截至当晚21时30分,救援人员清理出的巷道已超过6米。

    陈兴远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示意图(红圈内为救援地点)  

    矿工准备将救援钢管送到井下

    出事矿井

井下被困人员名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