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三违”缘何久违

作者:詹广云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31日

 俗话说,“三违”不反,事故难免。最近,到部分工矿企业、车间班组调查研究时,发现这里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久禁不绝,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一大“顽疾”。“三违”缘何久违?

  病因一:职工图省劲、怕麻烦。《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井下严禁“爬、蹬、跳”。可有的职工偏偏我行我素,图省力气、怕麻烦,违章爬矿车、蹬皮带、不到点就跳车,结果酿成重大事故;《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职工进入工作面,必须先敲帮问顶,然后再进行工作。可有的职工为了抢时间、赶进度,空顶作业,造成冒顶伤人事故。不按规程、措施作业,马虎、凑合、不在乎,是违章久违的主要原因之一。久而久之,有些职工便对“三违”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甚至错误地认为规程要求太严、规定太死、不违章井下活儿根本无法干。以至造成“三违”班班有、天天不断流。

  病因二:安全员责任心不强,对“三违”视而不见。有些安全员甚至以权谋私,在生产现场查处“三违”时,由于拉不下脸,下不了手,狠不下心,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见“三违”不抓了,见蛮干不说了,结果造成“三违”屡禁不止,事故接连发生。

  病因三:领导姑息迁就、心慈手软。有的职工说,一些领导干部抓“三违”是“会上发‘严’、平时发‘软’、出事故发‘汗’”。开安全会时,多数领导干部对“三违”大讲、特讲。可平日里对发生在生产骨干、班组长身上的“三违”现象,却因怕耽误生产、影响工作而在教育上“下不为例”,在处罚上蜻蜓点水,助长了“三违”之风的蔓延,以至百分之七八十的伤亡事故发生在班组长及生产骨干身上。

  如何治愈“三违”顽疾?针对“三违”禁而不止的“症状”,为其开出三剂良方。

良方一:建立“三违”医院,根治“三违”。根据“三违”人员病情,组织安全专家集中会诊,看是否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工作不专心、随心所欲的“马虎人”;工作大胆、搞个人英雄主义的“逞能人”;跟随别人违章作业或盲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然后,根据各自病情开出不同药方,或“换脑”、或“充电”、或“用药”,通过专家会诊、综合治疗,完全治愈“三违”病,保证今后不再重犯。

良方二:发挥“安全钦差”作业,制止“三违”。要加强对安全员的责任心教育,不循私情、严格执法,自学当好“安全包公”,禁止安全员所管辖区段的任何单位和人员发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要建立职工举报安全员违权奖励制度,使安全工作形成双向监督制约机制。要建立职工“三违”安全员受罚制度。若职工一旦发生“三违”,不罚职工,先罚安全员、区队长、班组长,真正使安全管理人员负起“安全钦差”的责任,对所管辖区段安全工作实行不间断的动态跟踪监督检查,真正发挥好“安全钦差”的作用。确保安全员当班期间不发生“三违”、不出现事故。

良方三:量化考核,杜绝“三违”。要实行领导干部抓“三违”、罚款量化考核制度,给各级领导干部戴个安全“紧箍咒”。根据本单位的安全情况,每月给基层区队长、地面厂长(经理)等安全管理人员,下达不同的抓“三违”、罚款指标,指标完成好的给予重奖,否则加倍处罚。若所在单位职工人人都能遵章作业,个个安全生产,领导干部抓不着“三违”、完不成罚款指标,月底再给完不成指标者发“委屈奖”,以此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