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预防为主的子原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9日

预测原理

  预测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所管理对象的安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弄清其安全问题的所在及其相互关系、要害的症结,提出需要预防的名单和等级表,以供确定预防的重点对象和依次排队。

  预测的方法是调查和评价。必须为预测的需要和以预防为目的,研究一定的科学的调查评价方法程序和数据采集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使其结论具有充分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预测的理论依据是:所管理的对象必定是一个运转的系统,此系统必定有其功能表现,而且该系统完全可以按系统学原理予以分解成子系统、要素,直至功能因子。各项功能因子一定能找到一个具体的适于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这些功能因子的功能竖直按系统规则组织起来必然会实现系统得功能,因此可以近似地按这种组织规律设计一个适合的数学模型,对其庞大的数据群予以处理,最终可得到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危险的评价值。

监控原理

  监控的目的在于及早识别事故征兆,及早遏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危险因子的扩展影响,控制系统运转处于一个平稳安全的状态。

  监控的基本技术是事故先兆识别技术、传感和信息转换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卫星监测技术、机控和计算机控制等。无疑这个顺序也是控制技术发展的顺序。但是即使在现代最高科技成果的航天飞机中仍保留人控的功能。修理飞行中的卫星和哈勃望远镜仍需人走出太空实行人手操作。由此可见,在监控方法的选择上不应有绝对的偏废。在社会安全监控方面尤其要以人控为主,技术监控为辅。关于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安全监控是一个非常大的历代人为之奋斗的题目,应有专著论述。

  监控的理论依据是:任何系统的运转和事物的变化总会有所先兆,比如:温度、压力、应力、声、光、电的效应,振动、磁场、组织成分、组织形式、能量释放和积聚的速度和要能接受破译这种信息便能对事故先兆有所识别,从而提供了控制的可能性。比如社会动乱总是会有某种不安定的因素潜在,某些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或某些人想侵吞别人或更多的权益,某种不满情绪的存在和扩大、而对方又不能容忍等等。
  事物变化的先兆有很多种,有些是决定性的,有些也许不是决定性的,有些比较容易接受破译,有的难以接受破译,有的强,有的弱,等等。这就是必须对这些先兆进行全面的研究,从中作出力所能及的选择。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