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如何提高高速公路施工的本质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1月20日

【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塑造本质安全型企业是职工最大的福利、企业最大的效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由于其工期短,工种多,工序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地质环境复杂、立体交叉作业多等,易发生安全事故,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安全风险,如果不能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本文从“本质安全”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实施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并结合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浅谈如何提升高速公路施工的本质安全。
        【关键词】提高   高速公路   本质安全
        所谓本质安全,就是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工程项目内部的人、机(物)、料、环境达到安全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材料无瑕疵、环境无污染、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本质安全有四大要素。一是人的本质安全,即生产环境中的每个人,都能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到群体的本质安全。二是机(物)的本质安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设备都能以良好的状态运转,不带故障;任何保护设施都齐全、可靠;任何原材料都符合规定和使用要求。三是料的本质安全,各生产所需材料物资,没有质量缺陷,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四是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并规范运作,实现安全管理闭环运行。这四大要素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人是本质安全的核心,机(物)是本质安全的基础,系统是本质安全的保证,管理是本质安全的支撑,四者互为条件,互为补充。
        通过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发生的本质安全目标。
        这些年来,“平安工地”建设加快步伐,“平安工地”的中心就是施工的本质安全。这个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的质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细化项目管理部门以及项目部的工作职责和施工现场的管理标准。高速公路施工协作要求高,流动性大,专业性强,工种复杂,特种作业多,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人员、材料和机械众多,存在隐患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要彻底消除,是很难办到的,但我们采取主动措施,加大投入,加大落实,从而减少或减免事故的发生是可以办到的,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的 “高、难、险”作业,必须有魄力和勇气去整而治之。安全管理必须从大处着眼,从提高本质化水平人手,致力于宏观掌控,微观治理,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功力。我认为,要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本质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突出本质安全人的主体地位
        “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程项目施工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全体人员的干劲和智慧等等,这些是一个管理者应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的。首先,要抓好人的思想,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次,加强人的安全思想,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是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杜绝事故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知识。既突出强调本质安全人的主体地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二、加强施工设备的本质安全管理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的工期保证及提高生产力所依靠的主要就是机械设备。如果机械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及时的被发现,也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损失。创新安全技术,更新装备、是工程建设提升本质化安全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装备手段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状况,这是我们在长期安全生产中得出的共识。要适时调整施工现场布局,尽力实施流水作业,推行先进的集约化施工方式,对施工系统和施工区域实施空间和时间管制和调度,减少重大立体交叉作业,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大力使用先进安全施工机具,尽量减少手动和人力工具的使用,确保安全系数增大。如某一施工单位在建设高层建筑时,使用了“高处作业防坠器”(高处攀登安全自锁器)就很好的体现了本质化安全意识,该“高处作业防坠器”如同汽车的安全带,慢慢拉出,活动自如,一旦速度超出限制速度时,自锁器马上动作,将坠落人员拉住,使之不能继续下落。保证了高处作业失误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增强环境本质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从环境因素上来看,对作业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势了解不全面,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建设项目生产条件动态变化大,工作空间大,高空交叉作业多、大型机械多、立体吊装作业多,安全工作的管理难度较大。环境监控是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针对面广、线多的施工场所强调环境系统的本质化安全管理。建立环境安全管理系,明确具体责任,制定消除或减少危险性的环境安全技术方案,措施,认真组织方案、措施的实施,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查和验收。
        四、强化本质化安全管理的人与设备、环境的统一性及确定相应的主要责任人和监管措施
        这里的主要责任人、直接管理人员、监管人员都是指的岗位名称,因为具体制定标准与措施时都是规定的岗位内容,而无法规定到具体的人员名单上,岗位上的人员是流动的。要使管理对象达到危险源不出现的标准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措施制定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则:(1)可操作性强,制定的措施必须具有很好的操作性;(2)措施的落实能确保达到相应的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能确保危险源不会出现,或者即使危险源出现也能得到及时控制消除,将风险降到最低。
        项目整体本质安全度的提升是要素“人员”、“设备”和“环境”三者相互配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当某一要素的本质安全度偏低,将会显著影响企业的整体本质安全度;当某一要素的本质安全度偏高,则无法显著提升企业的整体本质安全度。只有“人员”、“设备”和“环境”三者的本质安全度处于均衡状态,才能使企业在有限的投入下,取得整体本质安全度的最大提升。 
        本质安全管理对各要素实施的是“全要素管理”,即将企业所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对象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企业生产过程实施的是“全过程管理”,即将企业各类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设备”实施的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对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采购、安装、使用、储存、维修、报废等生命过程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企业本质安全的实现不仅需要依靠科技提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水平,而且需要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需要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加以约束,因此,实施本质安全管理的企业必须统筹兼顾,注重“人员”、“设备”、“环境”和“管 理”的全面、系统和协调发展。
        五、建立安全监管机制,强制实现施工现场安全责任落实
        建立起合理、高效的监管机制后,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安全责任未落实的,必须责令整改。对于整改不合格的应该进行严惩,以此来强制实现施工现场安全责任落实。
            【结语】
        总之,项目本质安全度的提升和安全基础的夯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即是一个渐进性和连续性的过程,期望短时、高速的提升是不科学和难以现实的。同时,本质安全管理--这一管理模式的采用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持之以恒地实施本质安全管理,则无法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度的持续提升。 
        高速公路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首先要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当前问题和长远目标,才能统筹策划,认识到每项管理工作重要性,搞好现场施工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保证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沈其明、刘燕.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1
        [2] 张之强. 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教材公路分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3] 程  飞. 浅谈高速公路本质化安全管理
        [4] 张家钊.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1
        [5] 沈斐敏.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2005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