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化肥厂重大危险源事故处置专项应急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12月25日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装置基本情况

  化肥一厂目前有四个重大危险源,分别是:一厂一期冰机液氨储槽;甲醇罐区储存单元;南液氨罐区储存单元;北液氨罐区储存单元。

  一厂一期冰机液氨储槽为40m3球形储罐,最大存储量为24吨,日常储存指标为8—19吨。储存介质为液氨,压力≤1.58MPa。

  甲醇罐区共有12个储罐,其中八个500吨,四个1000吨。最大储存量为7200吨甲醇。日常甲醇总储存量在1000吨左右。

  南液氨球罐区储存单元共有3个400m3球罐,其中只有3#球罐属一厂管理,最大储存能力600吨,压力为2.2MPa,正常生产时存储200-300吨左右。

  北液氨球罐区储存单元共有2个400m3球罐,最大储存能力400吨,压力为2.2MPa,正常生产时存储100-200吨左右。

  1.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1事故类型分析

  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泄漏、中毒与窒息、着火、爆炸

  主要泄漏点是法兰处、阀门处、液位计连接处等部位。

  其主要原因为:各法兰、阀门、管线等因螺丝松动、腐蚀可能造成轻微泄漏;操作失误造成设备超压导致泄漏;夏季雷雨季节雷电危害可能损坏设备或管线导致泄漏;人员操作失误也可能会发生工艺事故,导致危险物质泄漏,因泄漏发展等原因也可能造成危险物质大量泄漏;

  泄漏物质液氨、甲醇有可能使现场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及周边单位人员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在有毒物质泄漏环境中,如果操作或抢险人员防护用品穿戴不当也可能会发生中毒与窒息事故。

  泄漏物质在空气中如果遇到静电火花或现场施工动火、使用不防爆工具及灯具;夏季雷电等可能会发生火灾,严重者可导致空间爆炸;当设备或管道发生故障或安全设施失效等原因,则有可能导致物理爆炸的发生。

  1.2.2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液氨储槽和液氨罐区危险介质为氨,具有可燃可爆和毒性,一旦泄露,可能造成本区域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设备损坏等危害性和影响很大的事故。同时可能导致液氨储槽和液氨罐区周围在岗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下风向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因液氨泄漏而导致人员中毒窒息事故的危害性较大。

  甲醇罐区危险介质为甲醇,易燃并且具有毒性,一旦泄露,可能造成本区域作业人员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设备损坏等危害性和影响很大的事故。同时可能导致甲醇罐区周围在岗人员的人身安全,因甲醇泄漏而导致着火爆炸事故的危害性较大。

  1.2.3事故分级: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将事故分为三级:

  (1)Ⅰ级事故:发生公司《重大危险源事故处置专项预案》规定的Ⅱ级及以上的事故,为Ⅰ级事故。

  (2)Ⅱ级事故:发生储槽液氨泄漏或甲醇轻微泄漏,造成生产系统减量生产,但是未造成人员中毒和设备损坏的事故,为Ⅱ级事故。

  (3)Ⅲ级事故:发生储槽液氨或甲醇轻微泄漏,能立即制止,未造成人员中毒和设备损坏,未对生产造成影响的事故,为Ⅲ级事故。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化肥一厂各部门切实履行好本部门的职责,把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2.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一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应急救援小组的作用。

  2.4快速反应,协调有序。加强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2.5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生产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一厂应急组织体系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厂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车间应急分中心及各专业救援队组成。

  各应急救援队在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事故救援行动。另外,在事态扩大时,可以请求公司及上级部门支援救援行动。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工作按照一厂规定的岗位职责执行。

  3.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

  3.2.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化肥一厂安委会成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贯彻公司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接受公司应急部门的领导以及研究决定应急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确保人员、资金的保障等。

  3.2.2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一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置在一厂调度室,由指挥中心成员及下设的各个应急专业救援队组成。

  主要职责是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接受和传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指令,领导各救援专业队,进行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应急处置。

  3.2.3车间应急救援分中心组成及主要职责:

  车间应急救援分中心由车间领导及各应急班组成。

  主要职责是:传达和执行本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对本车间内的事故及隐患进行紧急处置。

  3.3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工作职责

  3.3.1应急办公室主要职责: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一厂调度室设置应急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履行预案的修订、演练、战时协调等工作。

  3.3.2应急救援组织成员主要职责:按时参与一厂组织的综合应急演练和各层面的专项预案和单项应急演练;完成一厂应急领导机构安排的例行工作和临时工作;

  4 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一厂对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方式方法有:

  4.1.1.1远程微机实时监控:通过远程微机在总控室实现对重大危险源压力、温度、液位的远程监控;防止因工艺失控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

  4.1.1.2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报警器监控:当发生泄漏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预防火灾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4.1.2.3 闭路电视监控:在重大危险源处安装有监控探头,对于发生的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4.1.1.4岗位专门人员定时巡检;岗位人员每小时至少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巡检1次,能够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4.1.2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

  4.1.2.1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安装有气体泄漏报警探头,报警终端安装在调度室或总控室,实现了对重大危险源泄漏的预先控制;

  4.1.2.2在重大危险源安装有安全阀、液位计、紧急放空管等安全附件,并且安装有温度、压力、液位超限报警。

  4.1.2.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巡检制度。

  4.1.2.4加强设备管理、定期检维修,保持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1.2.5避雷装置、气体泄漏报警器定期检验。

  4.1.3应急措施

  事故预警信号发出后,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按照本岗位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并将事故情况通知调度室;如事态较大,应请求调度室启动本厂预案或公司预案。

  4.2预警行动

  4.2.1预测与预警原则

  一厂、各车间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重大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2.2预警级别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重大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重大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Ⅰ级(严重)、Ⅱ级(较重)和Ⅲ级(一般),依次用红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预警信息包括突发重大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预警信息的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手机、电话、对讲机、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进行。

  4.3.1.1  当出现事故征兆有可能发生Ⅲ级事故时,发现人应及时将预警信息向本车间报告,由车间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向外发布Ⅲ级(一般)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包括车间所有岗位人员及相邻车间。当事故征兆得到控制后,由车间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宣布预警解除。

  4.3.1.2 当出现征兆表明事态较严重,有可能发生Ⅱ级事故时,发现人应及时将事故预警信息逐级汇报至本厂应急指挥中心(调度室)值班人员,由本厂调度室发布Ⅱ级(较重)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包括一厂主厂区所有人员及周边单位相关人员。当事态得到控制后,由本厂调度室宣布预警信息解除。

  4.3.1.3 当可能发生Ⅰ级事故时,发现人应及时将事故预警信息逐级汇报至一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值班人员,由一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发布Ⅰ级(严重)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包括一厂主厂区所有人员及周边单位相关人员。当事态得到控制后,由一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宣布预警信息解除。

  4.3.2 一厂应急值守电话:

  一厂24小时报警电话:        2167115( 7115)

  4.3.3信息报告

  4.3.3.1当Ⅰ级事故发生后,一厂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公司主管部门报告。

  4.3.3.2 凡发生Ⅰ级事故,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必须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造成的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事故报告单等文字方式上报公司主管部门,情况不明时,要边查明、边处理、边上报。

  4.3.3.3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       

  4.3.4相关方信息通报

  当发生事故影响到周边单位、居民时,由发现人逐级向班长、值班长、单位负责人、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最后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向公司汇报,由公司对相关方通过电话或人员联络进行事故报警。

  4.3.5信息传递流程:

 

  5   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实际情况,事故级别分为三级,根据不同的事故级别,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5.1.1 Ⅰ级响应

  发生储槽液氨泄漏或甲醇泄漏,导致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火灾爆炸并危及员工和周边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公司《重大危险源事故处置专项预案》规定的Ⅱ级及以上事故时,一厂启动Ⅰ级响应,由一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同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共同指挥处置。

  5.1.2 Ⅱ级响应

  发生储槽液氨泄漏或甲醇轻微泄漏,造成生产系统减量生产,但是未造成人员中毒和设备损坏的事故时、一厂启动Ⅱ级响应,由一厂应急指挥部指挥处置。

  5.1.3 Ⅲ级响应

  发生储槽液氨或甲醇轻微泄漏,能立即制止,未造成人员中毒和设备损坏,未对生产造成影响的事故时,一厂启动Ⅲ级响应,由车间应急分中心直接处置。

  5.1.4先期处置

  现场人员依据预案及相关规定在立即进行事故信息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事故处置,开展自救互救、安置伤员、采取人员疏散、控制危险源等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以及拨打社会救援电话。

  5.2响应程序

  5.2.1Ⅰ级事故响应程序

  5.2.1.1 当发生Ⅰ级事故时,现场操作人员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当班值班长报告。

  5.2.1.2当班值班长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室)指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汇报并立即通知各救援队队长。

  5.2.1.3各救援队到达现场后,应选择相对安全的环境,做好个人防护,根

  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命令、部署,行使各自职责。

  5.2.1.4当现场发生变化时,现场指挥应及时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以便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达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

  5.2.1.5如需公司救援,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紧急情况下,调度室也可直接向公司发出救援请求,同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发出救援请求。

  5.2.1.6事故得到处置后,在现场指挥的指挥下,组织现场清洗、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5.2.2Ⅱ级事故响应程序

  5.2.2.1当发生Ⅱ级事故时,现场操作人员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当班值班长报告。

  5.2.2.2当班值班长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室)指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向指挥中心领导汇报并立即通知各救援队队长。

  5.2.2.3各救援队到达现场后,应选择相对安全的环境,做好个人防护,根据指挥部命令、部署行使各自职责。

  5.2.2.4当现场发生变化现场指挥应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以便指挥中心下达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

  5.2.2.5事故得到处置后,在现场指挥的指挥下,组织现场洗消、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5.2.3  Ⅲ级事故响应程序

  5.2.3.1当发生Ⅲ级事故时,现场操作人员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当班当班值班长报告。

5.2.3.2当班值班长在向车

间应急分中心汇报后,立即组织本班应急人员进行处置并向调度汇报

  5.2.3.3当现场发生变化,值班长应及时向车间应急分中心报告,以便应急分中心下达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

  5.2.3.4事故得到处置后,现场进行洗消、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图

  5.2.4 响应调整

  各级应急响应阶段在处置突发事故中,应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发展事态、救援能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及时调整响应等级,必要时请求上一级应急响应。

  5.3.应急处置措施

  5.3.1液氨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5.3.1.1发现人员立即通知班长、值班长通知调度并做减量处理,严重时大量气体外泄,且易爆有毒,班长应组织人员进行撤离,根据风向说明撤离目的地,岗位人员要在班长、现场负责人的安排下有序撤离至安全地,不能单独乱跑。

  5.3.1.2岗位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班长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清点人数,若人员不齐,应组织人佩戴防护用品进入毒区搜救,救护时两人以上配合行动相互监督,发现被困人员后,将其迅速撤离至通风处进行救护。

  5.3.1.3现场人员立即用手捂住鼻和口,不能深呼吸。若有水源立即将毛巾或衣服弄湿捂住鼻和口撤离。若有风撤离时逆风或侧风撤离到达安全处,立即清点人数,若有人员失踪,两人以上佩戴氧气呼吸器互相监护寻找失踪人员,发现后立即撤至通风处进行急救或就医。

  5.3.2甲醇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5.3.2.1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果大量泄漏,建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5.3.2.2发生泄漏后,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使得泄漏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5.3.2.3尽量回收及减少泄漏量;

  5.3.2.4组织人员接好消防水加强稀释,开启消防水以备紧急情况的发生;

  5.3.2.5向精醇蒸汽量大的地方喷射雾状水以加强气态精醇的扩散;

  5.3.2.6穿戴好防护用品并加强监护,不准单独行动,必要时要用水枪掩护;

  5.3.2.7封锁道路,划定区域严禁明火及非防爆用电并通知 下风向人员撤离,非应急监护人员不准进入事发现场;

  5.3.2.8如果发生人员精醇中毒,必须及时联系医务人员现场急救。

  5.3.3人员中毒与窒息应急处置措施

  5.3.3.1若有人中毒,立即通知医务室到现场急救。

  5.3.3.2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操作人人员应将中毒人员迅速撤离现场移到通风口实行人工呼吸急救。

  5.3.3.3 中毒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处理。

  5.3.4火灾应急处置措施

  5.3.4.1发生火灾时,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设法切断泄漏源,如果是甲醇发生泄漏,应开启泡沫灭火系统;如果是液氨发生泄漏,应开启水喷淋系统,并利用周围消防设施进行灭火,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向调度报警。

  5.3.4.2在灭火的同时,要求岗位做减量或停车处理并设法对着火储罐做倒罐处理,减少可燃物数量。

  5.3.4.3抢险人员进入现场灭火器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站在上风向用水(氨着火)、泡沫(甲醇着火)、灭火器进行灭火和冷却,防止火灾蔓延。

  5.3.4.4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岗位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灭火。

  5.3.5爆炸应急处置措施

  5.3.5.1 发生爆炸后,岗位人员应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做紧急停车处理。

  5.3.5.2 立即向调度室报警。

  5.3.5.3  人员向上风向疏散,并利用上风向附近消防设施进行抢险。

  5.3.6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措施

  5.3.6.1事故发生后,优先考虑保证员工及应急人员、关联单位人员的安全,保护厂区及周围环境,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事故发生后,岗位人员首先穿戴好个体防护器材,如若没有防护器材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紧急进行工艺停车处理后,视现场情况,随时准备向上风向或侧风向撤离。

  5.3.6.2非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的单位、人员的疏散,由事故救援指挥中心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而决定。

  5.3.6.3抢救人员在撤离事故现场前必须向指挥中心报告并得到批准后方可撤离(事态紧急时可自主决定撤离),撤离后及时向指挥中心及公司有关部门汇报伤员救护情况、现场情况。

  5.3.7 危险区的隔离措施

  根据发生的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以及事故涉及到的相关方由指挥部确定危险区,设置隔离区警戒线,由一厂后勤保障组人员负责隔离区人员的疏散和警戒情况,控制进入危险区人员情况,除有关救援人员外,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防止不必要的伤亡和混乱,同时派人负责周边道路的隔离和疏通,并向公司求援。

  5.3.8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5.3.8.1对事故现场一方面采用远程微机监控,一方面由监测小组派人现场进行监控,取样分析,监测人员必须两人以上,监测人员工作时必须有人监护。

  5.3.8.2当发生事故时,以内部救援、抢险为主,当事故较大时,内部力量无法抢救时,采取扩大应急处理,可请求上级预案的启动以及拨打外部救援电话“119”、“120”。

  抢险救护人员在进入现场救护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服装并在相互监护下进入现场作业。

  5.3.8.3指挥部有权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当发现事故现场有扩大的倾向并可能危及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可发出指令令其撤离至安全地带。为了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指挥部可以进行局部或全厂停车,如果事故扩大,指挥部首先应使人员紧急疏散,同时请求上级预案启动和社会救助。

  5.3.9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措施

  5.3.9.1为了便于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必须尽一切可能保护事故现场,警戒疏散组应在指挥部的安排下在危险区周围设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5.3.9.2事故调查清楚后,由所在单位负责人及消防灭火抢救组对现场进行洗消。

  5.3.9.3洗消水排入事故池,按照清净下水处理办法执行,严禁直接外排。

  5.4.应急结束

  5.4.1如系一厂实施自救,当事故得到控制,所有伤亡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和处理,受损生产设备设施已基本修复,危险源得到有效隔离和阻断,可能导致次生、衍生灾害的可能性得到控制,受到污染的环境已清理完毕,政府和公司以及保险机构需要的事故调查、现场取证和原始资料收集工作全部完成,事故现场已经恢复后,由指挥部决定并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如会同公司应急,当事故得到控制,事故现场恢复后,在征求公司的意见后,由一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决定并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5.4.2 应急结束指令必须准确、及时传达到一厂和其他相关人员,本厂人员应认真检查相关设施和设备状态,确保正常后才能恢复运作。

  6  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6.1应急通讯设施

  一厂现有移动通讯、固定电话、警铃、对讲机、人员联络五套通讯系统供事故应急时使用。

  6.2应急装备

  6.2.1  一厂各车间备有消防应急橱,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滤毒罐、轻型防化服、消防水带、灭火器、长管是防毒面具以及其它应急器材。

  6.2.2  化肥一厂有4个应急器材站,内设空气呼吸器、轻(重)型防化服、氧气袋、应急照明灯、防爆工具、担架等应急器材,在事故状态下共应急指挥中心调动和使用(器材库位置及器材详单见附件)。

  6.2.3  危险目标周围的消防、防护器材配备情况:

  6.2.3.1距液氨储槽最近的是1#应急器材站,位于液氨储槽槽的北部方向。距液氨球罐最近的是3#和8#器材站;距甲醇罐区最近的是3#器材站。

  6.2.3.2在液氨储槽和液氨球罐的四周设有水喷淋装置,在甲醇罐区设置有泡沫灭火装置,事故状态下可以开启。

  6.2.3.3 危险目标周围设有消防栓;周围岗位配置各类应急器材。

  6.2.4应急装备的管理

  6.2.4.1一厂有《防护器材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管理制度》等制度,对应急器材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在做出详细规定。

  6.2.4.2一厂应急器材站及个岗位应急器材柜器材由安全科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安全科负责每月定期监督检查,对失效的应急器材及时维修更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