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2月16日

一、充分认识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地方煤矿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落后,事故多发,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灾区”。这些年来地方煤矿在为经济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和资源环境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从客观上看,地方煤矿先天不足,资源条件差;规模小,安全技术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技术基础工作相当薄弱。从主观上看,部分矿长认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昧着良心只顾赚钱,不顾矿工生命安全。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安全质量标准化实现安全发展。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由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重在基础、重在基层、重在落实、重在治本;重在开展建标立制、对标达标和持续改进;重在不断自我完善及水平提升。所以,它将引导促进企业在加强基础管理、基层建设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加大技术改造与创新力度,加大企业淘汰落后技术、设备、工艺和装备的力度,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素质问题,从而长期有效地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国家7部委局《关于加强地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加强地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提供了必须遵循的规范,强调“安全发展”科学理念,着眼于企业责任主体,对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技术管理、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劳动组织管理和用工培训、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等,作出了规范性规定,对政府安全监管、行业管理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随着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深入开展,将全面推动这个文件贯彻落实,地方煤矿的安全基础管理必将得到新的加强,煤炭工业的安全状况必将得到改善。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贯彻相关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面向煤矿企业主要有三项国家法律、三个条例、六个规定、八种办法和三个安全规程,对煤矿企业在遵守法规、加强管理、健全责任制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所以说,法规是根本、责任制是龙头、质量标准化工作是推进措施。实现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必须根据相关法规从安全管理和基础工作抓起,落实安全责任主体,建立自我约束、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安全质量标准化有助于提高行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水平。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求行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行为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行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不仅要做好制定规划、建立体系、完善标准、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还要根据标准化的原则制定相关制度和规章、规程,以及考核评级的标准和办法,不断引导和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发展。通过依法行政、积极指导、现场检查推动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机制,抓紧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动地方煤矿依法办矿,守法经营、安全管理升级,尽快把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准确把握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内容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本内涵。安全质量标准化是要求煤矿要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和地区、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细化,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全天候地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使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改进,使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使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环境安全标准化和安全作业标准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涵,防止片面化、简单化、分割化、扩大化。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目标。新形势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具有继承性、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一是突出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二是强调了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三是体现了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四是起点更高,标准更严;五是进一步拓展、规范和提升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今年,我省确定的目标是:通过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减少零星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市(州)、县(区)属煤矿达到三级以上矿井分别不低于区域内矿井总数的20%和30% 。推进全省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快速提升。
  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推进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强化三项管理、体现四个到位、实现六个转变。“一个中心”是以消除隐患、消灭事故为中心;“两个重点”是重点强化人的标准化意识,重点抓好物的标准化状态;“三项管理”是突出抓好煤矿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装备管理;“四个到位”是目标责任必须落实到位,各项标准必须执行到位,全员教育培训必须到位,奖罚兑现必须到位;实现“六个转变”,安全目标从“无事故”向“无违章”转变,安全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管理方式由“被动约束”向“综合激励”转变,安全素质由“思想认知”向“行为体现”转变,安全态度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安全整顿由“单项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贯穿矿井生产活动的全过程,“采、掘、机、运、通”是重点,“一通三防”是重中之重。要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关键环节,加大对瓦斯、水害、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集中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突出薄弱环节、薄弱人物、薄弱时间、薄弱地点治理措施,着重在“事故多发点、管理薄弱点”上下功夫;要突出抓好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
  三、确保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历史突破
  统一领导,强化监管。一是落实对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完善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监管力量,研究制定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地方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地方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二是要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各个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地方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三是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完善标准,健全体系。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质量标准,是顺利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前提。要在深入调研并总结以往规范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尽快修订、制定、完善标准,健全体系。制定标准要区分不同情况和层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和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系统、有序、规范的管理控制,并不断地进行清理、修订、制定、规范和完善,达到适用、好用、管用,达到能够减少或消除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目的。
  加大投入,科技兴安。煤矿企业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企业提取安全费用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经费,要在自有资金中保证安全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要采用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抓好安全技术改造工程,大力提高企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从保证企业的设备、设施和所有安全生产条件在达标的基础上,始终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不断丰富安全质量标准化内容,赋予新的内涵。
  稳步推进,狠抓落实。要本着“先抓点、后抓线,点线结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先易后难、先静态后动态、先解决隐患问题、后解决一般问题,一个硐室、一个硐室地搞,一米大巷、一米大巷地搞,一个工作面、一个工作面地搞,完成一个巩固一个,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能照搬照抄、求大求全,防止“为了标准化而搞标准化”的倾向,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措施,在改善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矿井安全水平上狠下功夫,要通过实实在在地抓标准化,促进安全生产,改善作业环境,让职工心情舒畅,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加强宣传,全面推进。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行业和企业好的经验、做法,培育先进典型,树立一批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样板,通过树立典型、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以先进促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扎实、稳步地推进。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隐患治理年”任务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抓手,以消除大隐患、防范大事故为目标,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全面开创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的新局面,为保证和促进全省社会的政治稳定、全面推进和谐新矿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1)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
(2)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
  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里的“需要”实质上就是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前提下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为,需要应加以表征,必须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和特性通畅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产品,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因此,“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另外质量的定义中所说“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使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以及它们组合。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只要生产出用户使用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而就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又必须要生产符合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的产品。所以,企业除了要研究质量的“适用性”之外,还要研究“符合性”质量。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