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现行
导航:安全管理网>> 安全标准>> 通用标准>>正文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点击此处下载本文件WORD文档

标 准 号: GB 6441-1986
替代情况: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
起草单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发布日期: 1986-05-31
实施日期: 1987-02-01
>
更新日期: 2008年02月06日

    6 对事故类别的粗浅认识
    关于事故类别本标准仍采用现行分类方法。现行的事故类别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分类。理想的分类应该在统一的要求下进行分类,应按专业,或按伤害过程,或按事故原因,以便于管理、分析。而现行方法在“统一”的问题上就显得混乱。如: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等是按专业分类;淹溺、刺割、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是按受伤性质分类;机械伤害、火灾、透水是按致害物分类;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又是按爆炸原因分类。
    现行事故类别的分类法没有统一的要求,就很难断定它的作用是什么。试问现行分类除给事故定个名称外,对事故统计分析有什么作用?对预防事故,采取安全措施有什么作用? 如“物体打击”一项,可列为此项的有落下物、飞来物,有建筑上的、有林业部门的等等,可包罗各行各业。因此“物体打击”的数字不能给安全工作带来明显有益的启示。
    类似我国现行事故分类方法,日本常用于行业中,其作用就显著,而我国面向全国就显得缺乏科学性。到底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划分? 实在应该认真讨论。目前在尚未找到更科学的分类方法前,我们认为仍暂按现行分类方法。
    7 评价事故的计算方法的说明
    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是用于评价劳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可以用来表示某时期企业安全工作的成效或安全状况,也可以鉴定安全措施实施的效果。
    此种方法是国际通用的测定方法。因此,我们将其纳入标准之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率是采取百万工时来进行计算的,此数值的选用,主要是考虑用图表进行事故分析时,图形较为稳定,易于掌握事故的变化趋势。
   7.1 伤害频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百万工时发生事故的人次。
    伤害频率是常用的计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安全状况。但它毕竟是企业中发生伤害事故的人次的反映,利用它来估计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并不是理想的参数,有一定局限性。譬如:甲乙两个同规模,同行业的企业,甲出现死亡重伤事故3人次,乙出现轻伤3人次,两个企业事故严重程度显然不同。但是,从伤害频率数值却得出安全情况相同的不合理现象。
    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例如甲单位工作很认真,应该记录的都做了记录,伤害频率数值就比较大。乙单位怕影响自己单位的奖金,只认真作了重伤记录,对于轻伤没有认真记录,伤害频率数值就比较小
    所以伤害频率并不是衡量安全工作优劣的绝对参数。使用时必须考虑其它因素。
    计算方法:
    假设:某企业在一个月内,死亡、重伤、轻伤16人,职工出勤总时数220万小时
      伤害频率: A=16×106/2200000=7.27
   7.2 伤害严重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数。
    该计算方法能用数值区别事故严重程度。安全工作主要是控制有严重后果的事故,因此,这种计算方法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个别严重伤害会对伤害严重率的计算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小企业的反应,将会更加突出。因此,使用上也有一定局限性。
    计算方法
    如上题将暂时性失能伤害的损失工作日,加上死亡、永久性失能伤害折合的损失工作日数,总共损失8100工作日。
    那么,伤害严重率即为:
    B=8100×106/2200000=3681
   7.3 伤害平均损失工作日,反映了每次伤害导致的损失工作日数。伤害严重率,能显示出严重事故和一般伤害事故控制的效果。当伤害事故得以控制时,其数值会出现下降趋势。
    计算方法
    如上例:
    N=B/A=3681/7.27=506
   7.4 千人死亡率、千人负伤率是为完成《规程》中规定的“月报表”而制定的,特点是易于统计、行文方便,但不利于综合分析。
   7.5 百万吨死亡率,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是按产品产量计算的平均死亡率,它适用于“月报表”和综合分析。
  8 结束语
    为了使标准易于掌握,便于实施,制订时我们注意了国内劳动安全工作的状况,也考虑了安全工作人员现有专业知识水平,并反复斟酌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与适用性。有经验的安全工作者会发现,本标准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是他们工作中所熟悉的内容,本标准只不过是历史经验的完整化、系列化和高度总结。
    我们认为制定国家标准,视野不能只局限在国内,因循守旧,迁就落后状态,应该尽量向国外先进水平靠近,尤其应该优先选用国际通用的劳动安全标准,以便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与先进国家交流有共同“技术语言”,使我们的工作适应于工作发展的需要。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