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多措并举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治理短板

作者:陈义真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12月29日

近年来,安全生产风险或隐患防控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公共管理部门的实践和研究热点之一,同时也是安全监管部门探索新型监管模式、方法的大胆尝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做好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但是,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风险治理工作仍面临诸多问题,这项工作无疑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等特点。

风险治理存在诸多问题

基层安全生产风险治理存在“短板”。我国基层安全生产风险治理有很多隐患和风险,由于缺少专业人财物的投入,并且基层部分部门之间存在职能职责划分不清、权责不对等各种因素,导致一些安全生产风险治理问题存在“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缺失。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对贯彻落实“五落实五到位”的规定流于形式。笔者在调研走访中发现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毫不在乎,有的甚至麻木不仁,违法经营、违规作业比比皆是。

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较差和风险辨识能力不足。根据事故资料及实地调研发现,部分企业的领导和从业人员风险意识较差,尤其一些一线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对潜在的风险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同时,他们对企业生产中的风险认识也不足,辨识风险能力不足。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队伍缺乏、能力不足。据笔者从执法实践及调研中发现,基层监管最大的问题是人少事多,部分基层监管队伍人员流动性大,大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由于缺少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不熟悉法律法规、甚至不懂监管,也有些执法监管人员囿于人情关系的考虑,从而出现监管不力的现象。有些基层干部身兼数职,工作范围过宽、疲于应付,无法胜任基层安全监管的专业性工作。

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企业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及监管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当前互联互通工作没有完全到位,不同监管主体横向上缺乏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造成基层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容易出现“盲点”和“三不管地带”。

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中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目前,基层公众、社会组织等参与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和路径不完善,导致政府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由于资源、队伍等条件限制及基层企业的数量巨大,造成基层对企业监管力不从心,而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又缺乏有效路径。

补齐短板需要多方努力

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风险治理责任。解决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执行中“最后一公里”的困境。强化新《安全生产法》和两高相关司法解释的宣传,从制度、法制上依法明确并督促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区县、街镇属地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岗位和个人。同时可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公众、专业人员、社会组织及新闻媒体等主体监督政府的监管行为,保障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一是进一步明确各有关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治理工作职责,全力协调督促各有关单位健全完善风险管控工作规范和标准,对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形成有力指导。二是及时收集汇总各地、各部门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信息并适时通报,把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专项行动向风险管控方向深入开展。

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治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着力督促企业落实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主体责任,支持、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示范工程;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状况挂钩,并积极发挥保险机构在企业构建风险管控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强化“源头管控、严格执法、社会动员、齐抓共管”的风险治理理念。创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管网络,坚持安全生产工作“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及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政府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与社会各界各部门以及广大群众的良性互动,为群众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工作创建平台。

健全完善风险管控配套措施。融合各行业领域风险管控数据,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整体评估,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推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

加快风险管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是尽快建设完善城市风险点危险源信息系统并投入正式运行,构建统一的风险点、危险源数据库,丰富完善风险点、危险源“一张图”展示功能。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功能设计,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数据交换共享与系统整合接入规范和数据采集规范制度,努力打造“大数据、大支撑、大安全”的信息平台。

创建多元共治的安全监管体系。努力实现参与式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一是在基层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中引入市场保险的机制,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治理由企业与保险机构共同分担的机制。二是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监督,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安全生产监管合力。三是通过协商民事合同或者第三方协议等市场委托的方式,引进第三方监管力量,通过第三方专业化的风险辨识和评估,弥补政府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创新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新方式。

充分整合各类治理主体资源。针对基层安全生产风险治理队伍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如上海部分区县实行了“大联动+安全生产监管”的模式,广东省采取省带市县、市带县镇街等纵向联合执法模式。一些县区还采取招聘专职安全员形式,将区、街镇、村居大联动安全网格员力量全部发动起来,弥补了全区基层安监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参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验,探索招聘一些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安全生产监管社工,增强基层生产安全监管人员的风险排查和管控能力。

要加强基层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软硬件配置。打造重点高风险企业安全监管网,将高风险、影响大的重点企业全部纳入安全监管网,实现监管部门间横向对接,系统内纵向衔接的格局,数据信息实时上传,互通互联。打造各市统一的安全生产数据库,实现对全市危化品等重点企业的在线监测和预警,从源头上提高风险治理能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