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铁路维护和维修技术的发展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12月25日

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和维修理论的出现,维护与维修技术的范围已经由原来的拆卸检查、零部件翻修扩展到对整个运输设备的性能和系统进行监控和检查。在防止运输事故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部件的拆装检查,维修技术的重点也转移到检查和监控技术上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有:

  (1) 无损检验技术

  无损检验是指利用声、光、热、电磁等物理效应在不影响工作性能的情况下检查工件的表面和内部缺陷,主要方法包括:

  目视光学检查。这是通用的检查方法,为了弥补人眼视力的不足,利用了多种光学辅助设备。为了加强照明,使用了反光镜、照明灯等。为了增强分辨率,使用放大镜、显微镜。为了在不拆卸分解的情况下观察视力达不到的地方,使用了从医学仪器发展起来的内窥镜,在检查一些筒状零件中,内窥镜发挥着重要作用。

  磁力探伤。利用磁粉和磁粉液涂在零件表面,在磁场的作用下,磁粉在缺陷旁聚集以发现肉眼不能发现的表面裂缝。

  射线探伤。主要使用X射线对零件内部进行透视或照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使用一些穿透力更强的射线(如γ射线)来探伤。

  超声探伤。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零件内部缺陷。

  涡流探伤。利用物体在电场中产生涡流的情况,探测表面缺陷。

  (2) 车载维修系统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机车车辆上安装了车载维修系统,可以在交通工具运行中发现、检测、记录故障,并可以对一些故障进行分析,使维修的水平大幅度提高。

  a.对机车车辆各系统的故障探测和报警系统。这些系统能监控和记录车辆的运行状态、技术性能和数据,在出现故障时报警。初期的这类系统独立向乘务员发出信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类系统可以统一向管理计算机输出信号,再在综合显示的仪表上显示,并传输到远程维护与维修中心。

  b.中央维护计算机。其功能是接受来自各子系统的监控和故障信息,把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后显示在驾驶室中的设备上,并判断失效原因,向记录系统输送。有了中央维护计算机后,乘务员可以在驾驶中了解故障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场站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得到事故的初始记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整个生产活动进入了信息时代,对铁路设备维护与维修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设计、制造和维修的一体化,将使维护与维修工作向快速化、集中化发展。新的维修思想已经要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维修的需要。为了保证维修的质量和成本,新的设计中将把可拆换零件的范围加大,出现可拆换的组件,使列车停场时间减少,提高运输效率。同时组件的维修任务增加,技术设备投资增加,小型的维修基地承担不了这种任务,维护工作要向集中化发展。

  信息和通信科学的发展使得信息收集和分析可以不间断地进行,对信息的处理也能及时得出结论。因此,维修的信息化使机车车辆上任何影响安全的故障可及时地提供给乘务员及维修中心的工程师。

  维修向综合化、智能化发展,实行对铁路设备在整个系统内的计算机监控和管理。对于维修工作来说,由于电子设备的高度综合,面对的不再是过去的单个系统,而是需要从铁路运输设备的整体系统来考虑、处理问题。因此,维修的故障诊断和隔离以及排除都要从全局考虑。维修专家系统的发展将帮助维修人员诊断故障,采取最优方案,这会使维修工作效率更高,同时也会带来维修机构组织的巨大变化。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