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30日

 20**年是开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食药安全诚信港城”行动计划的重要一年,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总体水平,保障全区食品安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习总书记“四个最严”的总要求,以创建食品安全城区为主线,深化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强化基层基础,突出工作重点,破解薄弱节点,打造工作亮点,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总体思路:按照“深化改革谋发展,预防为主除隐患,狠抓基层打基础,社会共治保安全”的总体思路,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原则,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为核心,以“一创、两建、三打”重点工作为牵引,继续巩固“四个年”活动成果,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大严惩重处力度,夯实基层基础,防控风险隐患,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步伐,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20**年食品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和安全食品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继续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强化牵头抓总、综合协调、舆情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
  ——完成监管机构改革。按照建立“统一权威机构”的全新要求,根据上级要求按时完成食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工作,理清部门监管职责,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则、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消除监管盲区和重大隐患。
  ——完善基层监管络。巩固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成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格化监管工作,建立起“条块结合、条块互补”的区、镇街园区、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络,切实做到监管无缝衔接,执法无盲区空白,构建起常态化、全覆盖、联防联控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打非治滥,打假治劣,打黑治顽”三打专项治理行动。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一案两查”,严肃追究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整合食品检测资源。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和风险监测络,统筹综合利用市级检测资源,充分利用区疾控中心检测中心资源,筹建区级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实现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认真做好风险监测和综合分析,定期发布监测和预警信息。
  ——健全道德诚信体系。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全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信用档案,积极开展食品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在规模以上食品单位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较小单位设置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暑期前开展一次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建立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做好舆情监测和信息发布,确保全年不发生ⅳ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争创食品药品安全区。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活动,明确创建内容和创建目标,将创建工作责任指标逐项分解,建立分工负责制,提升创建水平。加强对已评定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动态管理,培育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企业、镇街园区和村,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93%以上;蔬菜、果品农残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畜禽、水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启动实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加大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小饭桌、鲜奶吧、私人会所、络食品交易、农村集体聚餐等监管薄弱环节,纳入监管格,制定监管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提升保障水平。
  ——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完善相应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有奖举报反映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加大宣教培训力度。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加强监管人员和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培训覆盖面达100%;广泛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普及覆盖面达90%以上。加强新闻发言人和宣传联络员队伍建设。
  ——保障暑期食品安全。着力加强暑期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优选暑供企业,强化暑供食品批批检测,确保“应检必检,不检不供”。加强暑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分析,确保实现暑期食品安全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重点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推进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工作,对照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要求,精心谋划、认真实施,研究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力争年底前通过省级验收,获得全省首批“食品药品安全县”的光荣称号。二是大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安全食品示范年”活动,坚持“自愿申请,严格审批,挂牌示范”的原则,采取动态管理的措施,全年开展培树食品安全示范企业、镇街园区、村示范典型活动,切实通过食品安全典型的培养和挖掘,起到“培育一个,示范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打造特色旅游饮食文化。结合暑期特点,本着“严格把关、宁缺勿滥”的原则,在旅游景区及其周边打造一批我区名优食品和特色食品专卖店、特色餐饮一条街、特色农家乐,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诚信、规范、文明、和谐的特色旅游饮食文化消费环境,确保广大游客放心消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
  推进格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健全基层监管络。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内涵,加强镇街园区食品安全办公室和村食品安全工作站规范化建设,食品安全办公室和村食品安全工作站软硬件配备达到“六有六统一”标准。同时,配强食品安全格化监管力量,建立完善村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二是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健全食品安全格化监管的工作协调、工作组织、工作考核、信息互通、监督检查、案线接转、宣教培训等工作制度,重点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普查调查制度、日常巡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宣传培训制度、隐患排查、整制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三是分解落实监管职责。按照《**区食品安全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监管部门主要责任以及镇街园区属地责任,强化企业的第一责任,切实做到监管全面到位,问题及时发现,属地快速处理。
  强化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一是全面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促进农产品上档升级。加强农业投入品日常监管,扎实开展饲料、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对饲料、农药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落实屠宰企业进场查验、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畜禽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做好畜禽产地和屠宰检疫,强化“瘦肉精”检测。积极推进肉类电子监管追溯系统建设,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鲜肉注水等违法行为。强化奶站监管,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管理。认真做好农产品基地的环评认证工作,不断扩大“三品一标”种养殖面积和产品产地认定面积。积极发挥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作用,加快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上档升级。二是狠抓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质监部门要严格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督促企业对重点产品、原辅料的重点项目和出厂产品实行批批检验,严格食品添加剂备案、使用管理,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强化食品用纸、塑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监督检查,依法取缔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包装材料的“黑窝点”。加强对出口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检查,督促企业完善质量安全防控体系。工商部门要广泛推行食品经营企业电子信息监管系统,利用“票证通”采取倒逼机制,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加强对清真食品的日常监管。在农村集贸市场以熟食肉制品、肉类为重点,推行挂牌亮证经营,加强溯源管理。粮食部门要强化粮食收购质量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坚决禁止陈化粮及制品进入食品市场。食品稽查部门要认真做好餐饮企业和食堂的量化分级评定和动态监管工作。积极推行规模以上餐饮企业“五常六t”精细化管理和小餐饮“明厨亮灶”工程,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规范餐饮企业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单位的监督检查。完善百人以上集体就餐备案监管制度,加强现场监督,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商务部门要强化酒类流通许可证和酒类流通随附单的管理,彻查存放假劣酒的“黑窝点”、“黑库房”,斩断售假链条,打掉酒类专卖店行业“潜规则”,彻底净化酒类市场消费环境。
  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一是深入开展“三打”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打非治滥”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在食品中违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开展“打假治劣”专项整治行动,严密排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食品初加工集中点等问题易发多发的区域场所及薄弱环节,重点查处无证照经营、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虚假标识、非法宣传等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开展“打黑治顽”专项整治行动,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闲置厂房等为重点部位,利用格化监管体系,发动群众监督,开展大规模集中排查和治理,坚决治理隐蔽更深、链条更长、危害更大的突出问题和顽疾。同时,还要从群众举报投诉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儿童食品、食用油、鲜肉及肉制品、调味品、鲜活水产品、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二是强化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适时组织食品安全隐患分析研判和通报,强化全过程全链条风险识别研判、处置措施,建立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落实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确保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等重大风险隐患能够及时预警、及时化解、随时掌控,一般和易发隐患可防可控。三是加强“六小一大”的专项治理。采取“淘汰一批、整改一批、规范一批”的分类措施,加强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小饭桌、小食杂店、小饮品店等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治理整顿,制订具体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对于条件较好的“六小”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全面提升较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点位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坚持月上站工作制度,督导市场主办方履行法律规定义务,对发现的违法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相关监管部门。四是开展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整治。强化食品出厂检验、流通环节食品标签标识检查,着力解决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严厉打击篡改生产日期、伪造产地、违法涂改标签、伪造冒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及“三品一标”标识等违法行为。五是加大薄弱环节治理力度。针对小饭桌、鲜奶吧、私家会所、络交易等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要主动作为,切实摸清底数,纳入监管范围,积极探索治本之策,制定具体的监管举措,切实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促进科学高效监管。一是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统筹利用市级现有的检测资源,实现检测资源的互补和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区疾控中心检测资源,筹建区级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顺畅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二是完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络,监测点建设要逐步延伸到社区、村。逐步完善“企业批批自检,监管部门监督抽检、综合部门风险监测”的检测工作机制。特别要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的风险监测,围绕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风险评估。三是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机制,定期发布风险分析和预警信息,及时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苗头和隐患,对食品安全问题和潜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加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诚信体系建设年”活动,监管部门为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实名制信用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20**年底前要完成所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的首次年度等级评定工作,以及肉制品、植物油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工作。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追溯管理和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诚信内部核查、诚信风险信息收集评估、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等项制度,每季度定期开展1次企业诚信管理自查活动,建立企业主动报告自查情况制度,不断加强各环节和各岗位诚信管理。用足用好“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进一步完善诚信联动奖惩机制。积极开展食品行业道德大讲堂活动,全面建立食品行业诚信体系。二是搞好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类食品安全专题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基层监管员的基础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能力。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严格落实从业人员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要求,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诚信意识和操作能力。三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大力实施“宣传教育提升年”活动,认真抓好食品安全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好“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主题宣传和“五进”日常宣传活动。将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善待善用新闻媒体,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努力构建政府严格监管、企业诚信自律、社会广泛监督“三位一体”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做好暑期各项工作,提升监管保障能力。一是优选企业,完善机制。切实摸清暑供食品企业的底数,精选一批暑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行驻点监管,完善点对点暑供食品供应络,确保暑供食品安全可控,责任可查。建立健全暑期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风险监测、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各项工作机制。二是突出重点,严密排查。暑期前,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努力消除各类隐患。暑期期间,重点加强旅游景区周边自制小食品、饮料、熟食肉制品等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对休疗院所等团餐接待单位,要紧盯不放,驻点监管,确保广大中外游客饮食安全。三是健全络,加强监测。要进一步完善暑期食品安全监测络,做好暑期水产品、熟食肉制品、饮料等高风险食品的风险监测工作,加大抽检频率和密度,做好预警监测分析。针对暑供食品,坚持“应检必检、不检不供”的原则,重点加强蔬菜、肉类、牛奶、鲜活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的监测工作,确保暑供食品绝对安全。加强舆情监测,做好预警分析。提前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搞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确保实现暑期食品安全保障万无一失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综合协调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继续发挥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协调议事制度、综合协调制度、日常工作调度制度、舆情研判应对制度、应急处置制度以及案件侦办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基层监管络。进一步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明确专职岗位、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以村和社区为监管单元,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员等群众性队伍,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和群众监督,实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格化。要着力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凝聚起全社会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
  强化责任落实,完善责任体系。一是强化镇街园区属地管理责任。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统筹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区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办法》,将食品安全考核纳入各镇街园区和区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细化明确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和岗位负责人的监管责任。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司法机关的协调沟通,严肃查处监管执法中的不作为、不到位、乱作为、“吃拿卡要”等失职渎职行为。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推广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日常监管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对风险等级高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频次,督促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应急建设,提高反应能力。一是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区、镇街园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报送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细化食品安全紧急信息的报送主体、程序、时限和责任要求,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二是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落实《**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和镇街园区工作职责,按照“统一管理、政府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原则,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级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络,组建一支相对稳定、反应快捷、精干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创新应急手段,增加硬件投入,加强通讯、车辆等物资保障,规范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库作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和科学高效。三是建立协同应对机制。发挥区政府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的组织协调和各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职能作用,建立起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能够联合防控、协同处置。
  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一是提高依法监管能力。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监管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和办案经费。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和技术装备建设,强化执法人员培训考核,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监管能力。二是加强联合执法。要完善联合执法启动模式和工作程序,为联合执法队伍提供基本的办公场所、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提高执法效能,基本实现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联合执法的督导检查,建立联合执法奖惩机制,严禁推诿扯皮、敷衍塞职、行动消极等不良现象。建立违法案件查处首责制,对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案结销号,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查不彻底等问题。三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动。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的衔接,严惩重处违法犯罪,坚决防止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特别是在专项整治过程中,要着力整治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对违法违规行为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集中力量打几场硬仗、打歼灭战,并加大大案要案曝光力度,有力震慑违法犯罪。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