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系统工程知识点总结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3月04日

一、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5个属性:整体性,相互性,目的性,有序性,环境适应性

二、系统工程: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总体最佳效果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和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三、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的理由,为何能够防患于未然?

1、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可以识别出存在于系统各个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的危险性。

2、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可以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消除各要素由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产生的危险性;

3、系统工程采用的一些方法手段都能用于解决安全问题;

四、系统工程在解决安全问题中常采用以下方法:工程逻辑,工程分析,概率论与统计理论,运筹学,现代管理学理论与原则

五、安全系统工程:

1、定义: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

2、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安全系统工程的目标:控制危险、消除事故

   对环境子系统主要考虑:环境的理化因素和社会因素

3、研究内容或主要技术手段: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

   系统安全评价的任务: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了解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系统的事故风险大小,与安全指标比较,如果超出指标,则应对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降至安全指标以下。

4、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

 从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

②本质安全方法;

③人—机匹配法;

④安全经济方法;

⑤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5、安全系统工程的优点: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薄弱环节所在及危险性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

通过评价和优化技术,可以找出最适当的方法使各分系统之间达到最佳配合,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安全效果,大幅度地减少伤亡事故;

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工程,而且适用于管理,现已形成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系统管理两个分支。

可以促进各项标准的制定和有关可靠性数据的收集;

可以迅速提高劳动保护安全工作人员的水平;

6、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法与传统分析方法区别:

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法是事故预防型,在问题出现前,就通过分析和评价找到问题,避免事故发生。传统分析方法是问题出发型,在问题发生后,采取措施弥补损失;

 

六、安全: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1、安全的基本特征:

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安全的随机性

安全的相对性

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安全的经济性安全的复杂性

安去的社会性

安全的潜隐性

2、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

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安全标准是相对的

人的认识是随着时间和技术进步的

<3>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

人,安全人体,安全的主题和核心是研究一切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既是保护对象,又可能是保障条件或者危害因素,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根本不存在安全问题。

物,安全物质,可能是安全的保障条件,也可能是危害的根源。能够保障或危害人的物质存在的领域极其广泛,形式也很复杂。甚至可以说它散布于人类身心之外的所有客观事物之中。

人与物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以及人与物,安全人与物的关系。广义上讲是人安全与否的纽带。

即包括人与物(含人与人、物与物)的存在空间和时间,又包括能量与信息的相互联系。因此,把“安全人与物”的时间、空间与能量联系称为“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的信息与能量联系称为“安全系统”。

这样就有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若再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整体的四类不同性质的组成成份,即“安全四因素”。

<4>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5>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包含三个内容:①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②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③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6>安全与本质安全区别:

按照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分析,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这是一种比较泛泛的说法,它要求在生产系统中人员和设备及环境要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而本质安全则是强调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内在的预防事故的功能,不考虑人和环境因素在维持安全状态下的影响。不管操作者是否有操作失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失,都能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并能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第一节事故及影响因素

一、事故: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二、事故的特征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

1)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而发生的,因果性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因此掌握因果关系,切断事故链,可避免事故发生;

2)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掌握了事故原因也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发生,从偶然性找出必然性,深入了解事故原因,掌握规律性,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依据,并采取措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预防为主;

3)不注意事故隐患,一旦条件成熟就酿成事故。完全相同的事故不会重复出现,但如不能了解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出现类似的事故,应努力消除事故的再现性;

4)根据积累的经验,运用科学手段,可以对事故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避免事故发生。

三、事故隐患: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四、危险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1风险(危险度):指危险的程度。是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

2危险源: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了临界量的单元。

4)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5)煤矿作业中常发生的事故种类有哪些?

冒顶、火灾、放炮、运输事故等。

五、生产事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三种: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工伤事故),险肇事故

工伤事故

(1)         定义: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称为工伤事故。

(2)         工伤事故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三要素构成。

     我国的伤害程度分类:死亡,重伤,轻伤

死亡—损失工作日≥6000

重伤—105损失工作日6000

轻伤—1损失工作日104

(3)         影响事故发生5因素: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恶劣是事故的状态直接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缺乏指导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知识;人员选择使用不当。

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它对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事故因果类型:连锁型,多因致果型,复合型

二、事故致因理论如下几个:

1、多米诺骨牌理论:基本观点:它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这些事件犹如五块平行摆放的骨牌,第一块倒下后,后面的骨牌就连锁式的倒下。这五个骨牌依次是:M—人体本身,P—人为过失,H—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危险性,D—发生事故,A—受到伤害

1)       多米诺骨牌理论确立了正确分析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简单明了、直接形象地显示了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指明了分析事故应该从事故现象逐步分析,深入到各层次的原因。

2)       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导意义:按这一理论,只要抽去五块骨牌中的任何一块(如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链就被破坏,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3)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4)多米诺骨牌理论不足:把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过于绝对化了,事实上各块骨牌之间的连锁不是绝对的,而是随机的。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仅有某些事故引起伤害,且仅有某些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引起事故。

2、系统理论

1)何谓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和作用?

     系统理论:把“人-机械-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原因,揭示预防事故的途径。

    研究内容:1、机械的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何,是否正常

              2、人的特性(心理技能)如何,是否正常

3、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的感知、理解和行为响应如何

4、机械的特性与人的特性是否相容

5、人的行为响应时间和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容等

  指导意义或作用:1、对事故调查的指导

                  2、对事故预防的指导:增加机械可靠性,提高操作者识别反应能力

                3、对事故基本研究的指导

2)系统理论的典型代表:瑟利模型

1)瑟利模型基本观点:瑟利把人、环境(包括机器)系统中事故发生的过程,分为是否产生迫近的危险和是否造成伤害和损坏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中各包括一组类似的心理-生理成分问题。在第一阶段,如果正确地回答了每个问题,危险就能消除或得到控制;反之,只要对任何一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危险就迫近转入下一阶段。在第二阶段,如果正确回答了每个问题,则虽然存在问题,但由于感觉认识到并正确做出了行为响应,就能避免危险的紧急出现,就不会发生危害或损坏;反之,只要对任何一个问题做了否定的回答,危险就会紧急出现,从而导致伤害和损坏。

2)瑟利模型启示:

①从危险出现到伤害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作出正确响应;

②改善安全管理就应该致力于人员的选拔、培训等方面问题的解决

③作业环境的改善,监控报警装置的设置

④关于危险的可接受性问题,对于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辩证关系很有启示

3轨迹交叉论

1)基本观点: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2)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它们的背景后面还有更深层次的管理方面的原因。管理缺陷(管理不科学和领导失误)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本质原因。

4能量转移论

1)基本观点: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

(2) 造成的伤害分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是指中毒窒息和冻伤。依据该理论,利用各种屏蔽可以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3)能量转移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是否造成伤害及事故,主要取决于人所接触的能量的大小,接触的时间的长短和频率,力的集中程度,受伤的部位及屏障设置的早晚等。

4)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用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及伤害的可能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不正常或不期望转移的方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