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8月14日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个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团结的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等多方面,采取不同措施,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才能保障 “让全国人民喝上放心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这几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所改善,但还普遍存在自来水普及率低、工程设施落后、水源污染严重、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运营管理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一、着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三、严格、依规佑护好饮用水源。四、加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五、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
        关键词: 农村、水安全、 建议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国家全面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农村饮水安全仍未引起各方足够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及建后维护基本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相对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着更多的问题,也一直存在着争议。下文笔者简要介绍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概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环境。我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揭阳市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53′58″至116°32′58″,北纬22°56′44″至23°11′2″之间,北回归线以南。东西长67km,南北宽33.5km。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西北部以大南山为分水岭与普宁、潮阳两市相邻,西南部以鳌江河为界与陆丰市相接,南临南海,海岸线长达82km。全县总面积1253 km2。区域内山地丘陵多、平原坡地少,沿海多为丘陵及沙滩。我西北部为大南山脉,犁头岽为全县最高山峰,海拔823m;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多分布于龙江河、雷岭河、鳌江河流域和西石湖附近盆地。地面高程(惠水高程)一般在14~15m之间。本县地质主要为花岗岩,经强烈风化形成缓坡台地,西部三清山地带为沙质,岩红壤土,其余丘陵山地为花岗岩风化赤红壤,水土流失,有机质层浅薄,地下含水量少。滨海带多有海积沙地,呈酸性,沉积层多为浅薄石英砂覆盖,一般厚约20m左右。
        我县水资源丰富,县内河流众多,境内流域100 km2以上河流有5条,分别是龙江河、罗溪水、雷岭河、鳌江及狮石湖水,100 km2以下有河流4条,分别是为铭湖溪、溪东溪、大潭河、赤沃水,均为独立出海。
        我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1.8℃,最高月平均气温28℃,最低月平均气温14.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4℃,最低气温2.1℃。年平均降雨量1829mm,最大年降雨量2636mm,最小年降雨量982.7mm。最大日降雨量426.6mm。降雨量月分配不均匀,4~9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85.1%,其中5~6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36.8%,10月~次年3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14.9%,故历年往往出现春旱、夏涝。
        (二)社会经济。县内交通较为发达,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978.3km,其中,地方公路814.9km,每百km2国土面积通车里程达81.1km。
        全县设建制镇14个,国营农林场3个,共有行政村304个,自然村489个,总人口1308637人,其中农村人口1265664人;农村人口按地形分布,平原的共有83个自然村,人口19.29万人,丘陵的共有347个自然村,人口93.21万人,山区的共有59个自然村,人口8.23万人;2014年,全县农民年均纯收入5350元。
        近几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能源工业县”和打造“沿海经济产业带”的发展目标,突出推进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教育“三大突破”,坚持把解决历史问题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快速增长。我县经济增长后劲足,快速增长时间长。二是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县委县政府从我县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出发,实施大项目落户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极大鼓舞广大干群和投资者建设我的信心和勇气。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育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劳动力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已迈出可喜一步。社保扩面和社保费征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所有这些深刻变化,表明我县初步具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自来水普及率低。全县设建制镇14个,国营农林场3个,共有行政村304个,自然村489个,我县总人口1308637人,其中农村人口1265664人;已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农村人口491693人,占农村人口的45.64%,相当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未用上自来。个别缺少水源地区及经济落后的山区,至今未通自来水;南面沿海地区,没有地表水源,地下水含矿物质超标不能饮用;有些已建成自来水管网,但因建设资金不足,无法接入各村;有些地方地下水较丰富,水质好,所以村民接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是造成自来水普及率低的主要原因。
        (二)工程设施落后。至2014年底,我县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有正规自来水厂11座,设计供水规模3500~50000t/d。其中7座建设于80~90年代,建成至今已有20~30年,原工程设计标准较低,运行时间长,存在机械老化,管道污塞、破漏,取送水泵房动力不足,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工艺流程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正常供水,且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现状供水设施已无法满足供水需求,大部分需要扩容或改造。由于农村经济比较溥弱,致现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部分村供水管线只能接到村口。农民对饮水安全意识差,村民接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哪些已铺设管网的村入户率较低。
        我县有供水设施的分散式供水农村人口共58.5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36%。主要为手摇井、筒井、大口井。饮水水质经检测,23个水样均严重超标,根本不能饮食。特别是冬季和枯水期,由于无雨或雨水较少,水质较差。有些井水含有害物质较高,当地村民叫“蟹糕水”,井水连洗菜都不能用。
        (三)水源污染严重。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个别地区缺少水源。县内水源地分布比较分散,管理比较困难,沿海地带及偏远山区水源比较缺泛,主要有:一是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遏止,增加了水资源保护的难度,成为威胁农村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县内镇管的部分小型水库部分已被承包给农户养鱼养鸭,致使小型水库水质收到影响。二是农村小型水厂处理设施落后,采用集中供水的农村饮水工程大多数设施较为简陋,只有少数供水工程有消毒设备,多数供水工程只有水源、管网和简单的沉淀过滤设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多为户管,普遍缺少水处理设施。三是缺少水质监测设备和人员,不能进行经常监测,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除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和规模较大水厂有检测设备和人员,水质检测不成问题外,广大农村中小水厂由于规模小、管理人员少、没有水质监测设备、更谈不上专职检验人员,目前也没有条件建立水质检验试验室,直接影响了水质的日常监测。四是沿海地带及偏远山区水源缺泛,距离好水源地较远,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多,我县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低,财政出资补助、农民自筹资金用于饮水工程的建设十分困难。
        (四)资金投入不足。我县现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有正规自来水厂10座,其中7座建设于80~90年代,建成至今已有20~30年,原工程设计标准较低,运行时间长,存在机械老化,管道污塞、破漏,取送水泵房动力不足,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工艺流程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正常供水,大部分需要扩容或改造。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紧缺,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部分项目的实施进展。部分供水工程项目只能铺设供水管网至村口,未能通水到户,致使城镇公共用水普及率偏低,管网漏损率偏大。
        (五)运营管理纷乱。我县供水现状的管理体制纷乱,镇北水厂及龟头山水厂由水利部门属下自来水公司直接管理,岐石片区水厂由个人承包管理,其余水厂均由各镇设为镇属下企业进行管理。由于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归属不清,影响了供水工程的正常管理,造成个别供水工程供水质量较差,用水户时有怨言。同时,部分供水企业由于一些水厂的建设无偿资金投入较少,贷款资金较多,造成水厂企业本身负债较重无力还贷,虽采取提高水价以期解决还贷问题,但水价的提高,使部分工矿企业用不起水而自备水源解决,相当一部分农村村民用不起水,供水量的减少,使供水企业本身效益减少。另外,供水厂建设规模大都属超前投入,短时间内未能达到设计供水能力,投入产出不平衡,也是供水企业还贷周期拉长,影响工程效益。
        三、对策建议
        (一)着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态势和声势,争取项目区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让农民群众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全县自来水普及率提高。二是加大领导责任力度。县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成立工作领导班子,具体落实领导、技术、管理责任,加强组织实施。三是加大水利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县级水利技术人员缺乏是制约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县水务局应加强水利技术人员、供水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四是做好项目监测工作。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切实做好水质水量的监测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保证质量。要严把“三关”,严格“四制”,确保工程质量。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评审关。项目工程应开展勘测规划设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门的中介机构完成初步规划设计,组建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立项,更不能开工建设。二是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建立“业主负责、施工保障、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合格的施工单位、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称职的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严把工程建设各个关口。三是严把竣工验收关,坚持报验制。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验,之后报请项目法人单位验收,由项目法人单位牵头,会同发改、财政、水务、卫生、供水等相关单位联合验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整改或返工。严格“四制”,就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制。
        (三)严格、依规保护好饮用水源。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水源管理。县政府要着手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对已建工程和规划工程的水源进行保护,根据水源类型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严禁在保护区内存在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污染源和污染活动。对造成饮水工程水源污染的,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环保部门要责成造成污染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治污。要强化地下水管理,在做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基础上,划定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由该县水务局实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防止无序开采地下水。具体保护措施:一是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由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管理单位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二是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准建禽畜饲养场或垃圾填埋场,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禁止建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三是供应生活饮用源水的水库、山塘,应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卫生防护地带,按要求进行保护。四是以河流为供水水源的自来水工程,由我县水务局会同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污水时必须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要求,以保证取水点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五是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六是单独设置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保护办法与水厂生产区的保护办法相同。
        (四)加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一要多方筹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资金较大,筹资办法采取“政府主导,财政补贴,群众自筹,社会捐资”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我县属粤东北欠发达地区,县、镇级财政连年赤字,当地农村收入偏低,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因此,建议省政府提高补贴资金的比例,使计划的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二要专款专用。为确保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县设立工程建设专门帐户,项目资金的支付严格按合同规定执行。要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实行账务公开。无论是国债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还是群众自筹资金,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五)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一要深化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供水工程运行机制。要根据水利部颁发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的要求,以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供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二要全面理顺体制,加快水利局职能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越来越重要,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积极探索水利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水工程的经济效益,继续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搞好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工作。要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水利局职能向水务局职能过渡。三要强化水源保护,着力制定保护办法。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迅速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对已建工程和规划工程的水源进行保护,根据水源类型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四要多方协调联动,建立城乡供水的应急机制。在水环境污染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的情况下,多方协调联动,建立和完善城乡供水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增强机动快速处置能力,减少损失,安定民心。
        参考文献:
        [1]我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规划 2011年9月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