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概念研究

作者:陈培  
评论: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07日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随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化学物质的生产和应用极为广泛。虽然新技术的发展让化工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并且很多化工企业虽然健全了各类生产安全规规章制度,建立了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措施也非常齐全,但是安全教育的形式不够多样,效果不很明显,全体员工认同、接受安全价值观的程度较低,因此在社会上关于化工生产上爆炸方面发生的事故仍屡见不鲜。

无论是责任事故,还是意外事故的发生,通常都被归纳为技术问题、管理问题、认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的问题、人的安全文化问题。在传统的模式中,都是实施安全管理,但广大职工在安全管理上是被动的。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安全管理变为主动的自我管理,把“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因此在实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企业建立安全文化的将是减少安全事故的一把利剑。

1.1.2 研究的意义

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背离客观规律,注重生产中的的效益,为了追求产值目标而忽视安全思想和安全的投入。在效益与安全的矛盾中,往往放弃了“安全第一”的方针。因此要改变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简单的依靠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行政方式成效不大。只有依靠推行安全文化来改变思维方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安全文化的建立,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弥补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不高存在的缺陷;安全文化的建立,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安全文化理念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才提出和开展研究的课题,在理念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1.2 国内外安全文化研究的动态

1.2.1 国外安全文化研究动态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众所周知,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 在 1986 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 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 INSAG-4)。在 INSAG-4 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IAEA 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为对安全文化除了在概念上应该明确以外,还应该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有更加明确的评价方法,因此在 1994 年(1996 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 指南》(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zations Team Guidelines)。

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该指南还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和时间进度表用于组织机构制定 ASCOT 评审的计划。

1998 年,IAEA 发表了安全系列报告中的第 11 号(IAEA Safety Reports Series No.11):《在核能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该报告指出企业发展和强化安全文化要经过三个典型的阶段:

第一阶段,安全是被动的,并且主要基于法规的约束。在这一阶段,安全被认为是技术问题,因此服从外部施加的法律法规对安全是足够的。

第二阶段,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目标,并且从根本上以安全策略或安全目标的形工给出组织的目标。

第三阶段,安全被认为是一个人人都有责任的不继改进的过程。这三个阶段是对复杂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的简化。实际上,安全文化发展三个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一个组织在发展安全文化的过程中,也许并不表现出这三个阶段所描述的特征,而是以其他方式发展。尽管如此,该报告所提出的安全文化发展阶段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并且对安全工作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国外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在一些企业的实行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如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研究与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杜邦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行为人的行为体现对人的尊重,就是人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主导行为,行为主导态度,态度决定结果,结果反映文明。杜邦的安全文化,就是要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创造安全的环境,通过安全理念的渗透,来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的行动。

1.2.2 国内安全文化的研究动态

自 1994 年以来安全文化研究进入高潮。劳动部主管部门多次组织安全文化研讨会;各主要安全报刊、杂志纷纷开辟版面,进行安全文化探讨。全国一些专家和学者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当前国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势头比安全文化研究势头强劲。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企业本身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其核又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强盛所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是在企业生产管理层面强调得多,并且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经济惩罚措施,因此与后来学术界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主”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主体建构论安全文化研究大有不同。

在化工行业中,安全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大部分还是传统的安全管理理论,被动的安全管理方法。化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还在初步的探讨中,化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措施与方法还在摸索阶段。

第二章 安全文化

2.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1.1 安全文化的起源

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从安全文化的时代来划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古代的安全文化,这一阶段人类安全观念就是“宿命论”。每二阶段,近代的安全文化,这一阶段主要是“经验论”,从众多的事故中总结出经验。第三阶段,现代安全文化,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第四阶段,发展的安全文化,这一阶段是“本质论”的安全文化观念,是随着人类高新技术如宇航技术、核技术不断应用,信息化社会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

2.1.2 安全文化的发展

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十余年的事。具体说,最初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和要求,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认识到“核安全文化”对核工业事故的影响。当年,美国 NASA 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1988 年在其“核电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透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其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 1991 年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中,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

我国核工业总公司不失时机地跟踪国际核工业安全的发展,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研究成果和安全理念介绍到我国。1992 年《核安全文化》一书的中文版出版。1993 年我国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我国的安全科学界把这一高技术领域的思想引入了传统产业,把核安全文化深化到一般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领域,从而形成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

2.2 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从广义上,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在许多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和材文和材料中,常常看见诸如“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与狭义安全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应该的,但对于促进实际安全工作而言,则不宜使用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而应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

2.3 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

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安全文化不仅把员工看成是经济人,还视为社会人,都有情感、心理、文化方面的需求。人是生产经营系统的主体,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动力。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灵性管理”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的理论依据,企业安全文化融含了管理文化的原则和灵魂。尊重人、关心人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突出和倾注对员工对人的“关爱”和“保护”,保障员工的身心与健康。

2.4 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

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安全文化是那些关于人、技术、组织在安全问题上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基本意会 。安全文化就是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知,不同的组织类型由于其不同的安全要求和不同的生产特点而产生不同安全文化

Schneider 研究发现员工对他们工作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气氛认识。这些气氛认识(包括领导行为、创造性、工作团队、职位等)基于组织内既有的不同事件、程序和实践。Marek 等人研究了海上石油组织不同工作群体的风险认知、压力和事故,发现对于安全影响最大的就是安全政策的落实、正确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促进活动,以及在设计安全程序时采纳员工的意见。Flin 和 Mearns 在英国的同类组织的研究中发现,三方面特征可能影响事故与事故征候:个人特征,包括经历、知识和对安全的态度等等;职务特征,如工作任务、环境、工作压力;平台特征,包括安全文化、社会支持和安全管理系统。这一研究也表明,管理对安全的承诺、工作满意度、对安全与效益的态度、职务处境对员工的风险认知及他们对安全措施的满意感有很显著的影响。 Alexander 等人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一个海上组织的安全文化,探讨了公司职员与合同工以及那些在岸上与海上工作的人对一些流行文化的认知差异。结果发现,相比那些正式员工,合同工对风险有更高的知觉,更强的个人安全需要。同样,海上员工比那些岸上员工也具有更高的风险知觉、更大的个人需求,更相信管理对安全的承诺。Mearns 等人的安全气氛研究中集中在对人与组织因素的探讨,发现工作团队的亚文化对员工的总体安全知觉至关重要,而对安全问题的管理承诺和知觉到的“安全第一”对良好气氛的形成相当重要。

2.5 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组成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安全文化。将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个系统,以系统的思想出发,研究整体与局部,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企业安全文化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企业发生伤亡事故,不仅造成经济的损失,而且给伤亡职工及其家属带来创伤,甚至引发一些社会问题。企业的安全文化系统,从总休来看,主要包含了如下方面,企业安全意识文化、企业安全教育文化、企业安全行为文化、企业安全制度文化、企业安全物质文化、企业组织文化、企业安全环境文化。

企业与社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安全环境文化。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有必要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把各项安全生产的工作和任务落实到人,这就形成了安全组织文化。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劳动防护用品,有足够的疏散通道,有必要的消防设施等,确保职工的工作场所符合安全要求,这些构成了企业安全物质文化。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检查制度、教育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奖罚制度等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这些构成了安全制度文化。企业职工遵章守纪的状况和工作习惯以及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构成了企业安全行为文化。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和培训,组织职工进行预防事故的演习,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和预防、处理事故的能力,这些内容构成了安全教育文化。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意识的状况,对安全生产的价值取向,对安全生产目标的认同以及安全生产的工作态度等内容构成了安全意识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着的,它们不是独立。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2.6 企业安全文化的系统结构

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安全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就是企业安全系统文化的物质文化。该层次由组织文化和物质文化二个系统组成,它们都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化表现,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

第二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行为文化。该层次由规范文化,行为文化和教育文化三个系统组成,它们沟通观念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使各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处于系统层次结构的中心地位。

第三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制度文化。该层包括了企业各种岗位和工艺的安全操作条例和规程;安全检查、监察制度;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制度;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等。

第四层次是安全文化的观念文化。该层次决定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的性质,起核心的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的四个层次互相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并不是独立起来的,并且同一层次中的安全文化也存在着相互影响。

第三章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

3.1化工安全文化的载体

承担载体是人。化工安全文化是以人为主体,以文化形式一道为手段,以教育启发人们自觉维护生存环境的安全为目的的文化现象,因此,化工安全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的教育。走向工作岗位前。化工企业要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学生进行岗前安全文化教育,其中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并与企业特殊作业持证上岗制度结合起来。

3.2化工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化工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做不形成的一种以安全为第一需要的文化方式。化工安全文化具有化工企业的特色,内涵丰富,包括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标准和行为规范;化工企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班组安全建设;安全一票否决权制度;安全学习、教育、培训;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安全而提供的良好作业环境;安全价值观与审美光观等。

3.3化工安全文化的结构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由四部分组成,即企业安全物质文化、企业安全行为文化、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和企业安全观念文化。

3.3.1 化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

化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是化工企业外在形象的体现,包括安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资金的投入以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员工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也包括了安全标语、安全标识、安全文化宣传材料、安全培训资料等。在企业安全生产方面,为了控制及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必须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加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

3.3.2 化工企业安全行为文化

化工企业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化工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安全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活动中产生的安全文化现象。它是企业安全作风、安全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安全精神、企业安全价值观的折射,是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浅层文化。从人员结构上划分,化工企业安全行为又包括企业家的安全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安全行为和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等。

(1)企业家的安全行为

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企业家的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企业家对所在企业的安全状况的全面掌握和准确判断。企业家不仅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安全传统、设备和技术安全状态,而且要掌握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安全习俗、安全价值观及安全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掌握本企业的安全底数;二是确定安全目标。成功的企业家在安全决策时总会选择自己企业的安全目标,并一如既往地贯彻这个目标直至成功;三是详细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切实可行的各项安全措施。主要四是带头行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企业家的率先垂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五是制止和处罚不安全行为和员工的魄力,这种奖励安全和惩罚不安全的行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剂和强化剂。六是加强企业的安全防护、管理,增加安排爆炸应急技能演习,安全知识的竟赛等。

(2)企业模范人物的安全行为

化工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安全行为在整个企业安全行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是企业员工安全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安全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仿效的安全行为规范。企业模范人物的安全行为卓越地体现企业安全价值观和企业安全精神的某个方面,和企业的理想追求相一致。在其卓越地体现企业安全精神等方面取得了比一般职工更多的实绩,具有先进性。他们的所作所为离常人并不遥远,显示出普通员工也能完成,可以成为其他员工仿效的对象。企业模范人物的安全行为总是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总能给企业里的其他人没带来很深的影响。因此企业的模范人物安全行为显得很重要。

(3)企业员工群体的安全行为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群体的安全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安全精神风貌和企业安全文明的程度,因此,企业员工群体的安全行为塑造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好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就要组织员工安全思想学习、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学习、要健全科学技术培训,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从而提高员工群体的安全意识和员工群体的安全技术,为形成员工群体的安全行为奠定基础。让每个员工意识到:企业安全文化是自己最宝贵的资产,它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安全精神财富,从而以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去从事企业安全工作,以勤奋、敬业、细致的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安全行

3.3.3 化工企业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党和国家颁布的安全法律法规、条例,各种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文化是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而形成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评比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包括了企业各种岗位和工艺的安全操作条例和规程;安全检查、监察制度;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制度;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及用具发放规定,生产作业场所尘毒标准监测制度;生产作业中物理因素危害防护及监测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均构成企业自身安全生产制度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体系的内容。

3.3.4 化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安全思想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在安全生产上,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宗旨、方针、目标、体制等方面。它包括: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 

流程图: 过程: 核心层

流程图: 过程: 中层

流程图: 过程: 浅层

流程图: 过程: 表层

  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文化形态的关系结构

图表明:安全观念文化是核心、是灵魂,安全行为文化是主体、是形式,安全制度文化是表现、是手段,安全物质文化是条件、是载体。

化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是指化工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安全精神成果和安全文化观念,是企业安全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的升华,是核心层的企业安全文化。

化工企业的安全观念文化包括安全哲学思想、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文明生产观念、安全生产的社会心理素质、企业安全风尚、企业安全形象、施工安全科学技术、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经营机制、安全文明环境意识、安全审美意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的人生观、安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4化工安全文化的核心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同时也是人本文化,对劳动者的发挥自我、完善自我和身心健康倾注了人文关怀;对劳动作业环境的研究、设计与建设,对作业工器具的研究、设计都体现了人性化。安全维系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能折射出对生命的重视与关怀。以人为本,对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与关爱就是最基本的以人为本。根据企业的特点、安全治理的经验,以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依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以新的安全生产营运机制,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关心人、培养人、挖掘人、塑造人为手段,挖掘提升劳动者的智慧潜能,培养造就一支技术业务水平高、心理素质过硬,道德高尚的员工队伍;进而建设管理好安全、可靠的企业生产流程,开拓企业市场,打造企业品牌,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

3.5化工安全文化的特征

特征之一,“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必须确立“人的安全第一”的思想,这是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话安全的本质要求,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特征之二,化工安全文化产生的根本动力是化工安全生产。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产生是化工生产特点这样一种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的必然结果,是实践出真知的客观规律。在化工生产实践中,归纳和研究取得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成果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贯彻推行这些方法、规则的媒介,这就是化工安全文化。

特征之三,化工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升华。尽管多数事故是由于操作者的违章行为所致,但更多的违章行为并没有发生伤亡事故这一客观现实助长了人们的侥幸心理,必须认识到化工安全生产必须重视人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增强群体的安全意识,强化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提高全社会“安全文化”水平,推动安全管理突跃式发展。

特征之四,化工安全文化是保证化工安全生产的灵魂。化工安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化工安全文化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左右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并自觉地把安全因素放在诸多因素中的第一位,是安全生产活动的灵魂。

3.6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化工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的价值与生产价值的统一,安全价值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它的目标与企业文化的目标吻合,因此具有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际上和我国安全生产方面搞得好的企业来看,文化力,首先是影响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这四种“力”,也叫四种功能。

影响力是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优秀、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能够以点带面向周围辐射,影响到其他企业、行业和地区。当一种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被企业成员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成员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安全文化通过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娱乐方式,使人们融合于安全文化之中,对每个成员有着深刻的影响。

激励力是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一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具体对于企业决策者就是要对安全生产投入的重视、管理态度的积极;对员工则是安全生产操作、自觉遵章守纪。安全文化通过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智慧能力,使人产生激励作用。

约束力是通过强化政府行政的安全责任意识,约束其审批权;通过管理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其管理行为;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约束员工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消除违章。企业安全文化中的安全规章、制度、条款、安全伦理等一些企业内在“法规”形式,对每个职工的安全思想和行为都起着约束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既对员工规定具体的硬性要求,同时还采用一种感情化的形式、安全道德准则的软约束,以及一种由员工安全心理约束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安全感、责任感等感情因素而形成的自觉规范约束,对控制、协调和监督员工的安全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导向力是对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生产或生活领域、不同社会角色和责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如对于安全意识和态度,无论什么人都应是一致的;而对于安全的观念和具体的行为方式,则会随具体的层次、角色、环境和责任不同而有别。企业安全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它一旦在企业中形成,就具有一种导向功能[22]。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培育广大员工正确、合理的安全意识、信念、道德、目标、行为准则等,给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活动中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使企业员工都能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因素,使安全成为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

3.7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3.7.1 管理自身的需要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建设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7.2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企业的安全系列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诸如明确的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生产现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企业的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而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7.3 弥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缺陷的需要

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章堆放的物料、私自焊接使用的压力容器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如果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即达到了物的本质安全),则人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安全还是不安全。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上不合算。正由于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性行为,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所有人员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仍然不够。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这样。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必然会体现在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带来相应的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等。这会进一步促使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成员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建设安全文化正可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第四章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区别

4.1企业安全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不同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人们所创造的,与不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的,以实现安全生产、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的的各种事物,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 ,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他们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相同。但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对保障职工健康、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健康地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非常复杂,很难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清楚 。本文仅从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技术、企业产品、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4.2企业安全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4.2.1企业文化与企业技术

技术的原意是技艺、手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化和全面。当前,对技术的定义的表述方法有多种,但基本上都没有超出法国科学家狄德罗(D.Diderot)给技术所下的定义范围。在他指出技术本质含义的5个要点中有3个要点涉及“社会协作”、“规则”,“知识系统”,这些都和安全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协作”要有安全的理念、安全的协作;“规则”涉及的工艺、方法、制度更有安全的内容和安全保障;“知识系统”中要有安全的知识,保证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安全。

4.2.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产品

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主意等。产品整体概念包括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3个层次。三个层次的产品无一不和安全文化相关。核心产品中要体现本质安全的理念,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中追求最大的安全性;有形产品的质量必须是上乘的,外观特色、式样和包装等必须是安全可靠;附加产品如送货、安装等环节则必须认真考虑安全因素。

4.2.3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管理区别

企业安全文化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管理本身就包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促进生产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安全生产管理的形式、内容和结构。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企业管理水平和层次的高低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具有反作用。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首先,管理的全部内容都是与之有关的文化的沉淀,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发展,所以管理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次,安全管理效能的发挥,离不开安全管理系统的主体和对象,其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机制的运行和员工的适应能力。最后,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安全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和使用办法的理性化、优化与不断发展的体现,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和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背景,或者特定的安全人文环境,也会形成或造就企业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操作层,他们的安全的意识、态度、认知、信念、价值观,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物质环境,以及各自具有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

第一,二者定义不同。安全管理是制定和实施安全政策的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方面,安全管理包括关于技术、人、组织的一切活动、计划以及关于组织内所有的个体活动,并易形式化为安全管理体系。可见,安全管理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安全文化是企业精神、理念的体现,是一种状态。

第二,二者对人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安全文化突出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主要从精神领域,从安全管理的“软件”方面及智能开发方面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和自律能力;而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关系等方面进行有限的教育和协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影响是强制、规范和约束,采用的种种管理手段主要侧重于人对技术、对物质环境的安全控制,偏重于“软件”和“硬件”的协调配合。

第三,对人影响的深度不同。安全文化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做出不问断的影响,用安全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感染和激励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术水平,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安全管理通过有局限性的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企业员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是强制、惩罚、约束性的,被管理者始终处在一种被动安全,服从安全,要我安全的强迫状态,对人的精神、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调换岗位或另寻职业后,又要重复被动安全、强制、压抑的局面。

4.2.4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区别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是在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征的群体意识,并有这个群体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和在市场竞争中成败。

企业安全文化不是企业文化,不能把企业安全文化混同于企业文化,因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结构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企业,由于这两种文化存在着许多交叉的地方,其表现形式又很类似,所以不少人就把企业安全文化当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但在实践中,两种文化的建设可以整合,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其重要度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断提高,渴求得到更可靠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如果这些内容在企业文化里也得到充分表达,那么,就会使企业文化的科技含量、物质水平更高,人文关怀体现得更多且更实际,也就更容易融入社会文化的洪流中;同时,也能使企业安全文化有一个可借的东风,在广泛普及、全面建设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发展。所以,企业安全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今后,任何企业,没有形成独具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就不可能有一个能为社会认同比给社会带来良性影响的企业文化。换言之,一个有活力,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可持续发展前途的企业,一定是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都获得丰收的企业。

第五章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5.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安全文化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核能源、电力、铁路、煤炭、等各个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电力行业提出了以“安全性评价”作为自身特点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矿山行业形成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航空业提倡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作为民航安全文化的灵魂。化工企业安全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安全管理上有所改进的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国企管理制度的影响。国企强调生产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和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内部安全监督管理。而化工企业受国企文化的影响 更深,其管理模式影响了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

2.利益驱使。不愿增加安全投入,忽视化工生产设备老化,腐蚀严重等问题;忽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造成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同时加班加点的工作也使职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忽视安全生产。

3.目前,化工产品从生产质量到生产环境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有 [23,24]:①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多,且多数与居民区混杂增加了安全隐患;②安全生产管理监察力量薄弱,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盲目追求利润;③化工行业事故突发性强,事故破坏性大,伤害持久。而针对于目前生产形势严峻,企业没有从安全文化的角度去出发。只是片面的用强制性方式去管理。

4.企业缺乏明确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因而更谈不上让员工认同和具有共同的企业安全价值观。这在主导员工安全行为的思想内因方面首先是一大缺失,在影响员工主动追求安全的内在精神动力方面也是一大缺失。

5.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方面认识不足。安全管理的关键对象是员工,而实现安全的参与者更是离不开员工。虽然目标明确无误,但在如何让员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管理举措上研究还不够深入。只注重了影响人员安全行为的外部因素,如制度、检查、监督和考核,却忽视了对员工主动追求安全、关注安全的内因的培养、引导和激发,如安全价值观、安全亲情观、安全荣辱观等,忽视了针对人的心理、生理、体能因素影响安全的研究。在对待人的过失责任(非主观故意)方面,欧美国家更多地表现出对员工的理解和宽容,鼓励员工说出真相,帮助企业查明真相,更多地研究企业如何在技术上、制度上、用人上防范和避免人员过失产生的危害;而国内企业制订的考核制度则形成很大的反差,表象看来严格的处罚条例,不带一点人情味,实际操作上又很难回避那一份人情和宽容;同时,这种考核方式本身又给企业及时准确地分析事故原因、制订防范对策带来一定的障碍[25]。

6.员工现场作业行为缺乏规范、缺少严谨。国内企业在制度的制订上下了很大工夫,可以说一点也不逊色于国外先进企业,但在制度的执行上却差距较大。国外企业的员工执行规章制度严谨得近乎机械刻板,表现出强烈的“守法、规范”意识;国内企业一些员工则经常表现出“灵活”和“弹性”,把投机取巧的违章视为提高效率,变成一种“习惯”,殊不知正是这种习惯性的违章,大大提高了事故偶然性与必然性重叠的几率,最终导致人员责任事故高发。形成这种状况,一方面是企业对员工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力度不够,特别是企业制订的安全作业规程、制度、标准,对基层员工缺少针对性、系统性和周期性的标准化轮训和强化;另一方面不能不说与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不高有关。

7.简单的套用一般企业的安全文化模式。化工企业的生产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显然不能简单的套用一般企业安全文化模式,而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模式。

8.没有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目前大部的化工企业都没有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很多的企业主要是停留在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上。依靠强制性的一些措施,加强管理制度,而忽略安全文化的氛围。

9.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生产工艺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这些都导致了事故的频繁发生,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10.没有完善的安全责任制。由于对安全责任制方面没有到位,企业里每个人的安全责任就不明确,因此每一个人都想逃避责任。

11.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些化工企业认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在施工现场贴上标语口号等表面工作。没有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应在物质、管理制度、行为以及意识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

12.企业对安全文化的建设重视不够。一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响应上级提出的建议。而本企业,并没有对员工进行实际性的宣传,教育,没有形成一种安全文化的氛围。

5.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从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确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总体来说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企业领导和员工不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 没有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到思想层面上, 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为了最大限度的扩大竞争优势, 不惜减少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合理的安排安全文化建设投入, 能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 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上升, 达到企业的发展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双赢。

5.3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任何企业都要面对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保证措施。因此,企业安全文化没有“有”和“没有”之分,只有“优”和“劣”之分。但是,随意的发展,虽然也有文化的因素,不过是消极的,无凝聚力的。也就是说,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得来的,需要企业有目的地建设,而且,建设企业业安全文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5.3.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决定着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一个化工企业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旗帜鲜明而又自始至终地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价值观念。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指的是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位,当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解决安全生产的存在问题,确保安全生产。因此从建设的角度与原则来说,最重要就是企业要把“安全第一”做为企业的安全价值观。而“预防为主”指的是安全生产的工作立足于预防,消除事故隐患,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要求[26]。因此企业的安全文化应该以“预防为主”为思维方式。

5.3.2 参与原则

让全体员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参与解决安全问题,参与安全管理的决策,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员工、家属、子女参加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奋斗、全方位参加。

5.3.3 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企业把员工对安全的责任、应有的权利与做好安全工作的物质利益统一起来,并制定出衡量员工安全工作绩效的合理标准。让员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安全责任,企业要建立责任制,不能给大家把责任互相推脱,面对发生的事故时,都去逃脱责任。而与物质利益统一与联系起来,就能让员工具有

积极性。

5.3.4 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取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发展水平、领导者和职工的素质。受这些条件的制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尊重其发展规律,结合企业特点,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分为若干阶段,提出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对策措施,体现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5.3.5 坚持继承和变革的原则

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总有其经验和精华,同时也有其不良习惯、糟粕。企业在其安全文化建设中理性地分析、归纳、总结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精华,并将其纳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并付诸实施,使其在新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都会变化,企业原来的安全文化体系已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客观存要求,因此面对此种情况,必须变革,使企业安全文化的体系更完整与更有活力。

5.4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5.4.1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包括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法制、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涉及化工企业里的各个部门,涉及全体职工。必须加强化工安全文化建设沟通和联系,努力构建安全文化网络体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全部门、全员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整体效应。对此,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成立以企业主管部门领导参加,安全管理、生产、宣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文化领导小组。同时,各个班组、科室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便于纵横协调,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5.4.2 以人为本,提高素质

安全文化建设主体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一是要加强职工的安全理念的灌输,把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组织职工进行学企习,并定期开展安全理念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从根本上强化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觉悟,牢固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观念

5.4.3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保证安全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强力推动和组织发动,必须以制度来保障,以机制来引导。因此,要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安全文化提供思想、组织上的保障。把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化工企业建设的总体规化中。切实把安全理念培育、安全行为养成、安全形象识别等文化实践活动与安全工作目标与规划、安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使安全文化融入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5.4.4 优化环境,浓厚氛围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硬件”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具体表现。因此要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宣传舆论工具,积极建设安全文化园地、安全文化长廊,广泛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劳动竞赛、安全座谈以及征集安全漫画、安全警句格言、举办安全签名等活动,在化工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文化的氛围浓厚起来,使广大员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5.5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模式

化工企业安全建设的目标和模式应因地制宜,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化工企业内不同的车间,不同的工种要求制定不同的要求。通过查找资料概括和总结,化工企业都也可以借签别人的一些建设模式,以采用定期或非定期组织操作。可定期组织的有:安全宣传月,安全教育月,安全活动月、安全检查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可非定期组织的有:重大事故分析会、安全文化讲演赛、安全技能状元赛等,通过这些模式来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

5.6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5.6.1,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创建企业安全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安全发展, 国泰民安的新理念, 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 也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要珍惜生命, 关爱生命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 规范行为, 从不自觉行动到自 律安全。具体表现在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充分体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并落实在行动上, 做到人人能自主管理, 不伤害别人 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在企业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其深入每个员工心中, 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

5.6.2 建立安全文化影响心理模式

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的心理模式有密切联系,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更广泛的、宏观层次上的变量, 心理模式则是微观层次上的变量, 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优秀的安全文化建设来 带动员工的进步, 帮助改变个人层次上的心理模式, 使员工始终保持正常的作业心理情境, 在平常心理氛围下思考问题和工作。

5.6.3 深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理解

事故资料统计表明, 在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因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约占总数的 80% 以上。分析各种事故案例, 发现大量事故都是由于事故责任人心存侥幸心理、冒险心理, 图快、图省事等原因造成事故。每个人都是珍视生命的, 知道生命的价值, 事故付出的代价不仅是金钱, 还有鲜血和生命。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 甚至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步骤中去体现这种/珍视, 去体现这种思想是值得重视的, 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在事故发生的那一刻。这种对事故的偶然性认识已害人太深了。所以, 工作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 提高防范事故的意志能力,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

5.6.4 深化员工对职业本身和职业道德的认识

作为从事一定职业的员工在其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行为规范总和的职业道德建设, 包含职业理想、态度、责任、纪律、荣誉和作风等, 而这些方面又与安全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映射关系。因此, 要结合作业环境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和道德规范教育。

5.6.5 基层班组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主阵地

员工在企业内所处的小环境的作用不可低估,基层班组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不能忽视班组安全文化的作用。通过加强团队建设, 发扬班组的优良传统,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消除员工之间的冲突, 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氛围。良好的班组氛围能使员工有归属感, 提高对组织的忠诚度, 增强职业安全感, 进一步促进队伍的稳定, 使员工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 同步提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 提高自我管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 通过好的事故漫画、好的摄影作品、金点子、先进人物事迹来鼓舞员工, 同样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5.7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生产措施

化工生产一般都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等特点,较大型化工企业大都工艺复杂,连续性强,危险源分布集中,一旦发生事故则会具有波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的特点。安全生产如何管理、事故隐患如何排查、操作人员如何培训,成为制约企业安全发展的关键,必须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重点和要点,抓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预防和消除事故。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不断探索稳定企业安全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5.7.1 安全生产管理的灵魂

安全是企业的核心利益,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其本质就是通过行为人的行为体现对人的尊重,让文化主导行为,行为主导态度,态度决定结果,结果反映文明。就是要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创造安全的环境,通过安全理念的渗透,来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的行动。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重视。谁重视?显然应该是企业第一负责人。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很重要。现在很多事故都是思想上不重视造成的,有的企业领导认为“死的起,伤不起。预防成本高,死亡成本低”,因此不想在安全上投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思想,是对企业员工的要求,但首先是对企业经营者的要求和制约。有些企业领导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安全生产这根弦松了,对安全的管理只停留在口头上,甚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蛮干、盲干,这就迟早要出事故、惹麻烦。解决和杜绝“三违”现象,企业经营者就必须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把“想管”作为一种责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可能影响安全生产,都绝不可为之。

5.7.2 完善并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是抓好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前提和关键

建章立制,完善规则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说起规章制度,企业都能搬出一本本、一套套,有的还上墙公布,但是否真的管用,是否认真执行,就是另一回事了。安全规章制度重在严、细、实,一句话就是“管用”。原化工部《安全生产禁令》,就是适合化工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

中毒的特点,既具有行业特色又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细则。当年的禁令,为化工企业领导所重视,广大职工也耳熟能详,其内容包括了生产企业的“十四个不准”,操作工的“六严格”,动火作业“六大禁令”,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和机动车辆“七大禁令”等等。这是多年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以前全国化工系统开展的创建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六好企业等活动,对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和及时消除隐患都发挥了作用。这些严、细、实的基础工作并不过时,应该坚持下去。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大到动火动土、管道置换、设备制造、新装置试车、投产、装置大型检修,小到安全帽的佩带、禁烟防火、火柴、打火机的检查等,都需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次,是要抓落实。再好的规矩,不落实也形同虚设。现在不少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少的并不是规矩,而是缺乏落实这些规矩的勇气和措施,因“人情”和懈怠,使这些规矩打了折扣。安全生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的是认真。

5.7.3 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操作上把好关是抓好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点

化工企业生产设备种类繁多,塔、罐、釜、管道以及高温、高压、深冷等复杂的工况,各种浆料泵、离心泵、屏蔽泵、压缩机、搅拌机等动设备转速高、材质特殊,各种事故隐患隐蔽、事故苗头众多,必须狠抓隐患整改,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把树立本质安全理念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

1、要确保安全设施不欠账

《安全生产法》的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必须严格按照“三同时”原则确保安全设施配套完成不欠账,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2、加大安全投入不减量

机械、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设备老化、仪表腐蚀、管道泄漏等等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必须加强安全技改投入,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加强安全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利用,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控预警系统和设备,加大隐患治理投入,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防止设备带病运行,优化工艺操作,不断提升企业设备设施的安全水平,为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提供物质保证。

3、加强隐患排查不放松

发生事故是由于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或未得到有效治理而酿成的,狠抓隐患整改,消除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安全的物质基础。深入开展各种安全检查就是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督促整改落实,堵塞安全漏洞。要全面排查在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排查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严格执行工艺技术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做到“平稳运行”。

(2)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生产经验的总结,是保证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免受伤害的护身法宝。

(3)控制“跑、冒、滴、漏”。可燃物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见,造成泄漏的原因很多,有设备系统缺陷、技术或护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操作原因。

(4)不得随意拆除安全附件和安全连锁装置,不准随意切断声、光报警等信号。

(5)正确穿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6)严格安全纪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岗位操作。

(7)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报告。

5.7.4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抓好安全管理的基础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基础环节,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办法。加强班组建设选好班组长是关键,班组长是“兵头将尾”,处在企业生产的最前沿,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是各项生产任务的贯彻

者、执行者;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安全技术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三违”现象久禁不绝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班组培训中可以把现场当课堂、用设备当教具、让经验作教案,使人员培训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提高和锻炼;从细节入手培养员工的安全习惯,转变员工的安全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加强班组建设现场管理是核心,班组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生产现场,现场管理得好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开展;班组要严格执行现场巡回检查制度,重点检查工艺设备、安全设施、消防通道、人员防护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处理。按照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的“6S”管理,做到物品整齐,器具定置,物流有序,标志齐全,现场环境清洁整齐,安全设施配套完善,生产现场无脏乱死角,为员工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

5.8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化工企业都没有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员工、管理者 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安全态度,奉行生产安全经验论;设备老化, 生产工艺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这些都导致了事故的频繁发生,给安全生产 带来极大的隐患。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作者有以下的建议:

1.不要受老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不能只强调生产的效益,忽视安全 生产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由于化工企业的特殊性,因而化工企业的安全文 化管理不仅要重视职工的健康,而且要重视对水、土壤、大气的污染,不能简 单地套用一般企业的安全文化模式。

2.对于安全文化的建设要制定目标。①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 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识。②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区别,减 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人为的摩擦,提高管理绩效。

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除了行政部门设立的安全监督站外,化工 企业还应设有独立的安全内部监督机构,如:安全环保部、安全生产委员会 等。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安全环保部通过各种手段来监督和评估工艺工程的 安全状态;在应急情况下,安全环保部有权行使安全决策责任;此外,还负责 监督和监察生产质量管理手册的实施情况。

4.制定安全政策、目标、安全规章制度和环保管理程序。企业的安全决 策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论证得出的结论,化工企业应始 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一切与安全有关的活动都要尽量做到最好,同时化 工企业也应以安监局下发的危化品生产文件为基础来规范员工行为,确保对 公众、员工、环境的有效保护。在安全规章制度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安监局 颁发的各项法规、条例和导则,确保有效的预防,万一发生事故,后果应低于 设计预测。

5.对员工安全知识、安全行为的高标准、严要求。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最终体现在员工对危化品安全的态度及个人工作行为与习惯上。有了良好的工作行为与工作习惯,才能取得良好的安全业绩。企业管理者一定重视员工危化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不断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形成按章操作的工作习惯,从安全文化的高度促使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失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在选拔安全技术顾问、安全员时,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安全知识、安全行为标准,同时考虑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担当这些岗位。对从事与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须通过资格考试,取得安全资格 后,才能上岗工作。已取得安全资格的人员,每年须接受复训,以维持原有的技能与知识水平,如培训考核不合格,将被取消安全资格。另外,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严重违反安全的行为,相关员工将被停止工作,取消资格,追究相应的责任并给予处罚。

6.广泛宣传。广泛宣传有2个作用:一是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态度,鼓励良好的安全行为与习惯;二是对不良的意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通过安全文化的宣传,创造并维持良好的安全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如:广播、电影、电视、图片、板报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利用厂内部网络信息系统向员工通告相关安全文化信息,编辑出版有关安全文化专题的小册子,向广大员工宣传先进的安全理念,让员工掌握安全技能;要教育职工遇有危化品险情发生,应沉着镇静,按预案和处置程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置;督促企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自觉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安全素质。使企业在安全上做到“有人管”并且“会管”,真正做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同时,对危险源周围的群众,开展防护知识教育,使群众懂得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方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的能力。

7.加强防范,建立完善的科学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是防范危化品事故并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安全[30]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首先,要对危化品事故救援案例进行剖析,如了解历年发生化学事故的时间、性质、原因、污染扩散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抢救措施、事故处理等情况,从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故预案和预警机制、科技手段和专家支持等方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把危化品应急救援作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点,制定并建立各级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其次,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新特点, 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并且要加强对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对演习过程过可以会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加以改进体系的建设。

第六章 总结

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高危性企业安全生产、生存的基础和灵魂。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化工行业中始终处在突出、重要的基础地位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先进的设备和安全投入的逐年加大,为确保煤矿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保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要实现“除不可抗力,任何意外和事故均可避免”的目标,依然艰巨。现阶段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安全文化,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我们都知道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长期坚持,使安全文化融入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中,从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工作方式。企业应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本文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入手,通过分析的安全文化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和内容,分析了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意识四项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目前情况下我国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的思路。针对目前的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现状,探讨了建设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模式,最后提出了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化工行业今后的发展中,文化手段将越来越成为建筑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执行标准;领导重视,明确责任;教育先行,职工胜任;保证投人,设施过硬;督促检查,消除隐患;持续改进,效益递增会成为化工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准则。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将成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一部分。本文只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建议。对于不同的企业,由于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现状以及员工的素质等很不相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就会有不同的细节。因此对于具体的细节,以及化工安全文化的建设的实施,应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凯峰,朱立秋,刘艳杰. 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煤炭技术,2007,05期.

[2]  安全文化网. 国外安全文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 

[3]  安全文化网.安全文化缘起及国内安全文化研究建设现状. 

[4]  马尚权, 颜烨. 安全文化缘起及国内安全文化研究建设现状. 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 4期..

[5]  罗云,徐德蜀,金磊. 安全文化百问百答.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6]  金磊,徐德蜀. 中国安全文化研究与现代应用探讨. 绿十字杂志(香 港) .1996, 1期.

[7] 潘游. 企业安全文化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3月.

[8] 陈坤. 化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9] 安 全 文 化 网 . 企 业 安 全 价 值 及 行 为 规 范 文 化 . 

[10] 孙斌. 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7, 04期.

[11] 李淮海.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电力安全技术,2007,2期.

[12]徐德蜀、邱成   安全文化通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

[13]徐国财、邢宏龙   化工安全导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

[14]徐德蜀    中国安全文化建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

[15]安全文化网   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